我的经验和做法,参考看看
夫妻年收入130万,工作稳定,在高雄
3、4年前因为2个小孩逐渐长大而不得不买房
当时自备款约300万元,目标是7~800万的市区新大楼
买房的负担应该不算重
不过,夫妻俩都看空房地产
也知道高雄的大楼不保值(我们喜欢住大楼,不喜欢透天)
但不买又怕房价一去不回头
在挣扎间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房子
观察到几个现象
1.除非是豪宅,一般3~4房的新大楼租金约1.5~2万初头
不管房子价格是500万还是1000多万都一样
这可能如帅大说的租金由当地的薪水决定
2.除非屋况非常差,一般中古大楼的租金至少也6000~8000元
即使是房子价格100多万的非都会区,租金也至少有6000元
我猜是因为低于这个价钱,房东不如不要租
3.高雄新大楼贬值速度很快,相对来说旧大楼就好很多
新大楼卖800万,隔壁的10多年旧大楼可能只要200多万
再隔壁的20多年旧大楼也差不多要卖200万
我猜是因为旧大楼地点都不错,以前也是有钱人在买(当时没钱人会买国宅或公寓)
贱价卖不如不卖
基于上面这几个基础,我们决定用1.5万元/月的租金,租下想要住的新大楼5年,
租约公证并注记买卖不租赁,同时间陆续用160万、300万、180万、80万买入中古屋,
整理一下当包租公,每月收租金8500、11000、10000、5000元,
刚好用来缴400万的贷款和1.5万的房租
这2年多来的感想
1.固有观念的心理障碍很难克服
如果买不起房子就算了,明明买得起却还要租房子,这点当初跟我老婆沟通很久
一直到现在,我们住在租来的房子里这件事只有夫妻俩知道
没有跟朋友、长辈说,不想去挑战大家根深蒂固的观念
2.逐渐把房子看成是一件商品,可以买卖的商品而不是一个家
有点像帅大说过他都用大塑胶袋装衣服、东西,随时可以搬走的感觉
我猜这可能是大部分人觉得没房没安全感的原因
也因此,当买第1间160万的房子赚取包租公经验值之后
紧接着就在住的附近买了屋况、地点、管理..等都不错的第2间房,300万
虽然这间的租金投报率差,但我们把这间当成是自己的家
帐单、信件、户籍都放在这,每2、3天就去收信,偶尔和管理员联络感勤(不打扰房客)
有一天不租房子住了,至少还有这间可接受的房子可以住
3.对房价涨跌比较可以冷静看待
虽然我现在持续看空中(看空已经10年了)
但目前涨跌我都可以接受
涨我也有赚,跌我就再买多一点房子出租
以上供参考
注:这些只是我2年前在高雄三民、凤山附近看到的现象和经验
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适用在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