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好书介绍 米糖相克:日本殖民主义下台湾的发展与从属

楼主: A6 (短ID真好)   2023-03-13 13:34:21
※ 引述《consequence (美丽的谎言)》之铭言:
: 书名:米糖相克:日本殖民主义下台湾的发展与从属
: 作者:柯志明(现任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 出版者:群学出版有限公司
: “米糖相克”为日治台湾时期社会经济最核心的问题,研究者众,但以本书最为经典,可
: 谓为矢内原忠雄《日本帝国主义下之台湾》之后最杰出的著作。作者曾在Westview出版英文
: 版,本中文版删节有关清治时期的讨论(读者可参见作者新著《番头家》),再补入专章集
: 中讨论此著名问题,并统整全书论点,校补资料,润饰叙述,允为作者在此领域多年研究
: 的“定本”,读者捧读之下自可体会作者用心之深湛。
我知道回这个文章有点久
我原本也想也在米政策的下面 但我觉得还是在米糖互克的底下回复会比较好
但实际我最近在看 张素芬的两本书 <未竟的殖民> <浊水溪300年>
都提到米糖问题 未竟的殖民中也提到米糖互克的名词
但我们这些"现代人"多数不务农 无法理解米糖如何互克
我也不是很懂 陈明忠的回忆录<无悔> 解释了原因
https://imgur.com/4Ui9heV
https://imgur.com/RVgw4MW
https://imgur.com/SFUUH8s
重点在第二张
我简单说概要大概是两点
1. 甘蔗根深 可以吸地下水 而稻米不行需要有黏土层保存稻田水分
所以日本人为了逼台湾人种甘蔗 破坏黏土层
2. 甘蔗周期大概1.5年 而稻米为一年2~3作 且日本采用公收价格 所以农民普遍
不愿意种甘蔗
必须了解这个 才能更好了解日治的的二林农民运动起因 不然很可能会看得雾沙沙
作者: IAMCSH (BorninMCMXCVIII)   2023-03-13 14:32:00
这我有一个问题。国民政府有延续这种掠夺式农业吗 ?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3-03-13 14:35:00
这应该满好查,毕竟糖业满重要,肯定不少研究不同时期的甘蔗政策。
作者: ja23072008   2023-03-13 15:00:00
国府一样继承日本殖民统治对农民的管控。从水利肥料农具种子借贷都是。
作者: afv (魁羽)   2023-03-13 15:37:00
台湾南部水田化其实是靠嘉南大圳送乌山头水库的水达成的,实际上不能说是对制糖会社有利毕竟南部降雨极度集中在夏季,南部看天田种水稻很拼三年轮作其实是起源于水源还是不足,虽然盖了乌山头水库,但尚不足以灌溉全区,所以全区分成水田、蔗田跟不给水的杂作区八田除了建设乌山头水库,也曾建议增建曾文水库增加水源,不过经费不足,直到战后才增建另外,嘉南大圳让台南州的水旱田面积比直接翻过来,大圳灌溉区内的水田面积从3.9万甲上升到9.9万甲,旱田从12.2万甲跌到6.6万甲推荐原PO看”嘉南大圳的成本收益分析”这篇论文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3-03-13 16:01:00
afv大是经济系的吧,觉得对这些很熟。
作者: afv (魁羽)   2023-03-13 16:17:00
米糖互斥主要是因为米跟糖都有出口到日本,导致两者之间形成竞争作物,一定程度上抵销制糖会社的原料分区垄断制度的定价
作者: dosoleil   2023-03-13 16:20:00
是米糖相克的问题根源 就是独占&压榨佃农啊不过米糖相克最严重的时期 嘉南大圳还没完工呢
作者: afv (魁羽)   2023-03-13 16:22:00
当时制糖会社的甘蔗收购价是采取米价比准法,可以看出米跟甘
作者: ja23072008   2023-03-13 16:23:00
其实这要配合水利设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一起解读。日治
作者: afv (魁羽)   2023-03-13 16:23:00
蔗竞争农民农地的效果
作者: afv (魁羽)   2023-03-13 16:24:00
米糖相克是指制糖会社要提供诱因吸引农民种甘蔗而不是种稻米(尤其可以出口日本的蓬莱米)
作者: ja23072008   2023-03-13 16:25:00
公顷,覆蓋率6成2。而传统看天田种的粮食作物是一年一获的旱稻跟杂粮。不是有水有肥,又有近代化农业技术加
作者: dosoleil   2023-03-13 16:28:00
应该说是蔗农运动最激烈 大正民主结束 就算种蔗一样憨也不能做什么
作者: afv (魁羽)   2023-03-13 16:38:00
陈是1929年生,依其所述中学时代看到的话,已经是1941年了
作者: ja23072008   2023-03-13 16:38:00
持的一年两获高产蓬莱米。去找相关专书著作会比个人回忆录有参考价值。
作者: afv (魁羽)   2023-03-13 16:40:00
1920年代刚好是蓬莱米培育成功并推广全台,在之前能竞争甘蔗的作物只有在来米与其他旱作二林农运是1924-25年发生,嘉南大圳1930年竣工,蓬莱米也是在1930年代才成为台湾稻作主流对制糖会社来说,1930年代很难过啊(前有经济大恐慌,后有蓬莱米与嘉南大圳带来的旱田水田化)https://i.imgur.com/PESWLqs.jpg战后沿用的稻米管制措施实际上只有1945年11月到1946年1月份台湾糙米产量最低是1945年,1946年开始糙米产量就大幅回升
作者: abyssalpoet (深渊之中)   2023-03-13 22:53:00
水库跟米糖相克无关吧
作者: saram (saram)   2023-03-14 00:28:00
国际糖价会影响喔.有些旱田(无水利沟渠之田)不种甘蔗也难.逢莱米培育成功真重大改变了台湾米食文化.它和在来米可说是相辅不克.我小时候对这两种米有兴趣,学校常识课常教到.母亲听到我询问,给我一个答案.她说:你吃的一半蓬莱一半在来因为蓬莱米较黏,在来米较硬.米商把两种米混合(滥)刚好适合大众口味.混合米是伟大的发明.
作者: afv (魁羽)   2023-03-14 14:57:00
陈的说法跟台湾省五十一年来统计提要的资料也有出入台湾省五十一年来统计提要时间范畴是整个日治时期甘蔗种植面积在1940年达到高峰的16.9万公顷,之后逐年下降,虽在1944年有微幅回升至14.9万公顷,但1945年跌到10.7万公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