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闽人的祖先来源探讨(二)

楼主: a46911a149 (a149)   2022-12-16 16:39:57
三. 福建历史简述
在探讨闽人的Y染色体来源之前,先简单介绍福建地区的历史,
以对福建地区的人群来源有进一步的认知
福建在距今2320年以前,没有被国家政权统治的纪录
第一个有史可考,统治福建的政权,为闽越国(西元前306年-西元前110年)
关于闽越国的来源,如前文提到,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闽越国为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灭亡后,
部分越人南下,融合福建土著所成立
另一种说法,认为闽越族人就是单纯的福建本地土著
在汉武帝亡闽越国后,史记中有纪录曰:
"于是天子曰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复,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
这段叙述的内容,直观上使人认为,
汉武帝将福建内部的人迁徙一空,使福建变成无人之地
但这种观点的真实性,仍是使人怀疑的
首先,以古代王朝的能力,要将一省之地的人迁徙一空,仍具有一定的困难性
汉朝官兵,也不太可能在福建的各山各谷中,逐一搜索找人,
比较大的可能,迁徙的对象仅限于闽越王城内的居民,或闽越国的核心成员
事实上,在汉朝吞并闽越后,汉朝并未积极治理福建
福建被并入汉朝的会稽郡当中
但会稽郡,是一个包含了整个浙江省,甚至延伸到部分江苏地区的郡
汉朝在会稽郡,设了二十六个县
其中大多数县位于浙江
设在福建的仅有一个县,冶县(位于今福州)
且汉朝设立冶县的原因还是:
汉武帝世,闽越反,灭之,徙其民于江、淮间,虚其地。后有遁逃山谷者颇出,立为冶县
,属会稽。司马彪云,章安是故冶,然则临海亦冶地也。张勃《吴录》云:“闽越王冶铸
地,故曰安闽王冶。此不应偏以受名,盖句践冶铸之所,故谓之冶乎?闽中有山名湛,疑
湛山之炉铸剑为湛炉也。” ((南朝)宋书卷三十六 州郡二)
意思是汉朝设这个县的原因,是因为有闽越遗民从山谷中跑出,所以才设县
可见终两汉之世,汉朝并未积极治理福建,对福建的实际控制力,可能很有限
事实上,当时连浙江也算人口密度低的半边垂地带,就更不用说福建了
福建的进一步开发,要等到三国时代
三国时代,大本营在江南地区的孙吴政权,为了扩展兵源税源,对山越用兵
在福建增设郡县,加强了对福建的实质控制力度
孙吴时,福建内部增设建安郡,下辖数县,主要位于今天的闽东地区
福建在孙吴~两晋南朝 时代,虽然内部设立的郡县,日益繁多
但一直是人口数量极低的地区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建安郡有4300户。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建安郡有3042户,17686口。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晋安郡有4300户。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晋安郡有2843户,19838口。
(见于晋书与宋书)
这两个郡是南朝宋以前,唯二设在福建的郡,两个郡的总人口,加起来都不过数万人
福建当时人口数之少,便可见于一般
即使包含当时,福建内部未编户齐民的蛮夷族群,总人口数恐怕也不会太高
一直到唐朝,福建的人口才略有增加:
旧唐书卷四十 地理三:
福州:
天宝领县八,户三万四千八十四,口七万五千八百七十六
泉州:
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三千八百六,口十六万二百九十五
建州:
天宝领县六,户二万七千二百七十,口一十四万三千七百七十四
汀州:
天宝领县三,户四千六百八十,口一万三千七百二
漳州:
天宝领县二,户五千三百四十六,口一万七千九百四十
唐朝的福建,一共有五个州
当时的泉州与漳州,便能大致对应到现代福建的泉州与漳州,
只是唐朝时的泉州还包含了现代的莆田
由以上史料可见,就算到了盛唐,福建的总人口数还是很少,只有约四十万人
跟今天的福建有四千万人口,台湾有一千七百多万闽南人比起,可谓天壤之别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今天大多数中国方言,都属于唐朝通语的后代
闽语却是少见的例外,闽语的主体成分,并不是来自于唐朝通语,而是更古老的成分
闽语中,有唐朝通语层,南朝通语层,还有更古老的一个层,这在学术界中是公认的观点
这指的是,闽语中,有一些词汇,来自唐朝通语,有一些词汇,来自南朝通语
但核心的口语词汇,来自更古老的一个来源,所以有闽语是古汉语后代的说法
其中关于闽语中,较古老的那个层次的来源,
学术界中,比较流行的说法,
认为闽语底层,来自南北朝以前,江南地区的汉语方言(江东话)
这种学术界的论点,主要来自于一些学术研究,
发现现代吴语的底层中,有来自闽语的成分,结合历史背景得出的结论
当然这种论点,也不是完全没有争议性
(该论点的相关来源:)
http://www.cqvip.com/qk/80217x/19961/1003359102.html
http://www.cqvip.com/qk/81953x/200601/21368257.html
https://reurl.cc/RO8gQr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01-31072011
20140100
唐朝通语,为唐朝官话,承袭北朝通语
南朝通语,指的是东晋时衣冠南下的北方人,带下来的语言,
而江南本地方言(江东话),则是江南(江浙)本地人使用的汉语方言,
两者差异明显,在世说新语中,便有描述南渡的北人与江南土人鸡同鸭讲的情形
从语言上来看,唐朝时,外地进入福建的人,应该没有很多
因为唐朝通语,作为唐朝时的官话,本身就具有强势性,
在中国各地,都把当地的方言替换掉了
但在福建,却连福建本地的汉语方言,都替换不了,更不用提人群的替换了
可见唐朝时,外地进入福建的移民,没有多到能大幅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
唐朝的闽人,主要为南北朝时的闽人的后代
福建在唐朝时,还算是半蛮荒之地,但到了北宋,便已经是彻底汉化的地区
两宋时,福建的进士数量,在中国各省中排名前三,可知当时,
福建便已是中国文化经济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B%E6%9C%9D%E7%8B%80%E5%85%83%E5%88%97%E8
%A1%A8
https://reurl.cc/LXVod4
从维基百科上的宋朝状元列表,统计可见,
不论在北宋还是南宋,论产出的状元数量,福建都是排名前三的省份
宋代福建的人口,也已大幅上涨,南宋时,泉州为中国第一大的国际贸易港
闽人在南宋时,也因为人口过多,开始大举外迁,
大量外溢扩散到潮汕、海南岛 等地
宋以后,福建便一直是人口密度高的人口输出地,
没有因为战乱饥荒,而被外地人口大幅替换的纪录
闽语在之后的时代,也没有被其他中国方言替换掉
(不像四川的方言被替换成西南官话,江苏中部的方言,从吴语被替换成江淮官话
在这两地 方言的替换,都是大量外来移民,导致人口结构改变而产生的结果
)
而福建一直到明清,大量来自唐朝通语的词汇,
都还停留在文读层(读书人念古书使用的发音),没有进入口语中
语言替换程度之小,便可想而知
由以上的内容,可以推断,近现代的闽人中,应该有不低比例的基因来源
为魏晋南北朝时,几万闽人的后代
稻米从石器时代开始,就一直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农作物
但早年稻作技术还不成熟,一直到历史时代,稻作农业技术开始有比较大的进展
尤其是在宋代,中国南方稻作技术大幅跃进
进展后的农业技术,使同一块地,能养活数量更多的人,
也导致中国南方地区的人口开始大幅上涨
同时中国北方早年流行种栗,后来流行种小麦,没有受益于稻作技术的进步
所以宋以前,中国人口北多南少,宋以后则反之,人口南多北少
这也是宋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经济文化中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原因之一
农业技术的差距,也是闽南人能在人口上,对台湾原住民产生替换的原因之一
由于台湾原住民的农业技术,比较落后,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而南方汉人的农业技术比较进步,已经是历史上数次改进过后的版本
所以同样一块地,闽南人与客家人可以生产出更多粮食,养活更多人,
更容易大量增殖人口
再加上清朝时,东南沿海人口增长的过于严重,早已人满为患,耕地不足
所以台湾在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大量的人移民,造成人口基因替换的效应比较明显
四. 历史时代的闽人Y染色体四大支
福建在历史时期,确实有数支爆发出大量人口的Y染色体,
这数支Y染色体人口爆发的年代,皆发生于魏晋南北朝,与上述的历史背景吻合
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于福建繁衍出大量后代的Y染色体支系有
O-CTS6987/2020年共祖/东南林氏-汉代福建支/ 2500年上游在楚地(湖北湖南江西)
https://i.imgur.com/JEz1NDz.png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ytree/O-CTS6987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family/5b9f4296e4b066c1d980b2ab
O-F317 / 1650年共祖/东南陈氏-南朝福建支 / 七千年上游在中国北方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ytree/O-F317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family/5b9f5757e4b066c1d980b2e6
N-Y60684/1460年共祖/闽中郑氏-南朝福建支/2.02%/3500年上游在长江流域或中国北方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ytree/N-Y60684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family/5b9f5bb0e4b066c1d980b2f4
O-M1617/ 2190年共祖/东南黄氏-汉代福建支/1.91%/三千年上游在中国北方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ytree/N-Y60684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family/5ca335f8e4b02c383c387384
这四个支系中,有两个,是至少在汉代时便进入福建的支系
但他们繁衍出大量人口的年代,都是魏晋南北朝
这四个支系,分别占当代福建人口的 8.32% , 6.06% , 2.02% , 1.92%
加起来约18% 可说是十分惊人的比例
相比之下,中国大多数的地区,
在同年代(魏晋南北朝),都没有像福建这种一两支Y染色体,繁衍出高比例人口占比的情形
这与福建地区早年人口数少,基于奠基者效应,少数人能繁衍出大量的后代有关
这四个支系,虽然在闽东的人口占比更高,但在闽南也有相当高的比例
在泉州占比分别为: 7.6% 4.3% 2.1% 1.9%
在漳州占比分别为: 9.0% 5.6% 1.5% 1.0%
这些y染色体支系的名称,为23魔方公司,
取该Y染色体支系底下,占比最高的姓氏,所取的名称
因为推测该姓氏,可能为该Y染色体原始祖宗的姓氏
然而由于因为历史上,改换姓氏的情况常见
人们可能会因为 收养、入赘、绿帽、战乱等种种理由改姓
所以姓氏与Y染色体未必有对应性
这几支Y染色体的生物学后代中,也约只有20%的人,还姓Y染色体原始祖宗的姓氏
此外23魔方为了迎合顾客的喜好,还从宋元明人编造的祖谱中,帮这几支y染色体乱找祖宗
这种攀附祖宗的推断,可信度极低,因为那几个祖谱中的人名,基本上不见于正史记载
这四个Y染色体支系,除了O-F317存疑以外,
另外三个支系,进入福建的年代都相对晚近,不早于2500~3500年前
应该有不小的概率是汉以后的移民,
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在闽越国以前便已流入的可能性
此外我要部分修正前一篇文章中,以姓氏分布推断人群起源地观点
由于福建早期人口数太少,奠基者效应太过明显,
确实不能排除少数姓氏,靠一两个人扭曲人口比例的情况
此外也有部分姓氏,属于南方地区共享姓氏,其来源也可能在其他中国南方地区
但在闽人特色姓氏中,除了林姓底下有某根特别显著的y染色体以外
(占了福建林姓人口的约20%)
其他大姓如 蔡 洪等,暂且还未出现这种状况
下篇待续...
下一篇: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71276282.A.6B1.html
作者: IAMCSH (BorninMCMXCVIII)   2022-12-16 23:24:00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2-12-17 02:02:00
若非277年有人私占所招诱逋亡而受罚 否则282年的黑户恐更多
作者: purue (purue)   2022-12-17 16:51:00
古老层是古汉语的逻辑很奇怪 因为汉朝对闽的掌控与移民更少 怎么反而口语会有古汉语?人口替代应该更少才对阿
楼主: a46911a149 (a149)   2022-12-17 19:33:00
古汉语指的意思是,闽语不是中古汉语(唐朝通语)的后代,与其他汉语方言分家的年代更早
作者: Segal (Dino)   2022-12-20 14:35:00
彻底汉化是不是该提到王审知,他应该是为唐朝通语层封土的关键人物
作者: Tsukasa0320 (呆丸废宅最后希望)   2022-12-21 09:16:00
印象中以前读剑桥中国史,汉朝统治范围福建是空的?可能西方史学界认为汉朝并未实际控制福建
作者: supergoal (春暖花开)   2022-12-21 22:53:00
通语是指当时候的普通话么?谢谢
楼主: a46911a149 (a149)   2022-12-21 23:58:00
京城中官员使用的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