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械斗明明全世界都有,为何感觉专属于台湾?

楼主: shxanjack (霜洁)   2022-04-01 15:16:06
※ 引述《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之铭言:
: 小时候读历史课本常常在讲械斗,最有名就是漳泉械斗
: 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感觉台湾人很爱打架
: 但长大后慢慢觉得,无论中国各地或是世界各地,到处都有械斗的情形
: 以前历史一直强调台湾历史中的械斗
: 会不会让台湾学子从小有以偏概全的概念
: 好像械斗是台湾专有的特色,台湾祖先很好斗似的
: 不知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这种错觉呢
分类械斗是清领前期一定会提到的词,早期有省籍冲突的闽粤械斗
中期有府籍冲突的泉漳械斗,到了晚期则有商业利益上的县籍冲突(顶下郊拼)和
职业团体冲突(和兴与福兴行号、西皮与福禄)
甚至不同姓氏也会发生冲突,比如西螺七崁三姓械斗及新竹北门苏黄械斗
但课本的只有在讲械斗吗?其实不然,课本的清领前期大概分为四个部分
也就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械斗大部分只会在社会方面着墨较深
那为什么会有这个时期很强调械斗的错觉呢?
或是
课本里这个时期的重点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常常跟械斗一起出现的“分类”
清领前期的社会风气十分重视分类结社
渡台禁令造成男女比例失调及罗汉脚,进而引发社会治安的败坏
人口结构的不正常加上公权力薄弱
长期的吏治不良与班兵腐败导致人民为求生存空间、经济利益以及自保本能
往往诉诸于分类械斗
而清廷的消极治台政策也是导致分类械斗的原因之一
平时只尽量减少不同族群的往来不仅无济于事,缺少沟通更使社会更加分化
甚至民变爆发时更会煽动不同族群起而反抗
朱一贵事变时就煽动客家人反抗,林爽文与戴潮春时则与泉州人合作
虽说义民会反抗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自保
因为民变参与者会藉著战事对不同族群进行分类迫害
本就互相仇视的双方,一边加入叛党,另一边只需清廷稍微威逼利诱
原则上都会成为义民,毕竟清朝也不是小叛乱就会灭亡的国家
只要等到海对岸援军的到来,义民就算胜利了(今通贼,官兵必讨,不如拒之,且以为功)
而有冲突也会有合作,闽粤合作成立的金广福垦号,汉原合作的猫雾悚圳
吴沙开垦噶玛兰时也号召泉漳客一起开垦并共同抵御原住民
文化上更不用说,不同族群的文化信仰直到现在仍看的到
这些基本上都会是课本、上课或是考题里或多或少都有带到的
在改成新课纲前课本参考书都有
新课纲的课本是删减了很多,要看老师上课会不会补充
虽然删减很多,但我看他们考试好像没啥变,幸好我毕业惹ㄏㄏ
至于旧课纲的内容,小弟弟我不曾经历过,就不班门弄斧了。
作者: A6 (短ID真好)   2022-04-01 18:01:00
你可以参考这一篇 #1XLtzSF- (historia)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满狗屁的)   2022-04-08 21:2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