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关于季汉直百钱的一篇文章

楼主: RichardIII (我没谋杀我姪子!!!!!!!!!)   2022-01-21 08:27:35
https://tinyurl.com/4yuy3asv
作者:蒙古上单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308563/answer/1914692972来源:知乎著作权归
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蜀汉是一个最不缺少奇蹟的王朝。但即便在这样一个奇蹟泛滥的地方,蜀直百也是超模的
存在。它在货币制度崩溃的三国时代复兴了商品经济,被历代文人当做一个美政来歌颂。
【《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唐·刘禹

【《入蜀》: 剑峰重叠抱巴天,从昔奸雄窃慨然。白腹黄牛馀识歇,汉家寻用五铢钱。】
——宋·宋祁
注意这两首诗,他们都认为刘备复兴的是五铢钱,而非蜀直百。因为大家都明白,当时中
国历经动乱和天灾,百姓金钱交易几乎已经消失了。而蜀直百改变了这一切。蜀直百其实
是我们现代人的称呼,三国时期它的正式称呼应该是直百币,接地气的讲,就是百元币(
笑)。
其中直即是“值”,意味着一枚直百在市场上有一百枚铜钱的虚拟价值,其数额与我们现
在使用的人民币的纸币面纸完全一致。不仅如此,直百还是三国唯一的通用货币。魏国和
吴国境内均出土了大量直百币。直百币甚至远销海外,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上亦有多处出
土。可以说直百币的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而魏五铢和吴大泉都没有走出本国国门。
不客气的说,直百币就是三国时代的美元。二者功能相似,面额一致,信用认可也同样
广泛。蜀汉以三国最弱的国力,运营出如此强大的货币,等于现在让全世界视越南盾为主
要外汇储备,堪称奇蹟中的奇蹟。
注:本文较长,部分内容和别的答主有重合。读者可按以下章节题目找到自己想看的段落

一、直百币出现的社会背景——货币经济的全面崩溃
二、直百币出现的直接原因,为何三国第一枚钱币诞生于偏狭的蜀地?
三、直百币的长期运行情况
四、直百币的信用价值: 认真负责的蜀汉政府五、直百币的通用价值:“蜀锦蜀盐”的商
品保证
六、面对蜀直百的倾销,魏吴两国有何对策?
七、直百币也卖皮肤?——
形式创新,历史上最早的“纪念币”和“年号币”
https://tinyurl.com/mtabrtj2
一、直百币出现的社会背景——货币经济的全面崩溃
很多人认为东汉经济崩溃是从董卓开始的,其实不然,汉末货币经济崩溃是一个厚积薄发
的事件。事实上,桓灵时期的货币制度就已经摇摇欲坠了。
《后汉书·刘陶传》:有上书言人以货轻钱薄,故致贫困,宜改铸大钱。事下四府群僚及
太学能言之士。陶上议曰:盖以为当今之忧,不在于货,在乎民饥.....岂谓钱货之厚薄

铢两之轻重哉?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和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虽
皇、羲之纯德,唐、虞之文明,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盖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为了避开声势浩大的讨董联军锋芒,强迫将都城从洛阳迁往长

,并借机将洛阳城内的财物搜刮一空,甚至连陵墓中的陪葬品也不放过。在迁都长安后,
董卓又通过超量发行五铢钱(此钱重量只有原五铢钱重量的10%,故称为董卓小钱)的方

,并且强制百姓兑换,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
《三国志·董卓传》:悉椎破铜人、钟虡,及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
肉好无轮郭,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https://tinyurl.com/2fv5uehr
董卓用减轻五铢钱重量以及超发货币这一简单粗暴的方法,实现了在短时间内攫取巨额社
会财富的目的。此举加剧了通货膨胀,造成“货轻而物贵,谷石至数万钱”的严重后果,
对东汉社会经济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导致全国性的货币制度彻底崩溃,成为压倒东汉货
币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值得注意的是,小钱的重量大约是五铢币的十分之一。如果当时百姓完全按货币价值算的
话,也不过是瞬涨十倍物价,但结果却是“谷一斛至数十万”。可见汉五铢本身也有一定
信用价值,它和蜀直百一样,属于贵金属价值和信用价值的复合货币,只是结构比例不同
而已。
换句话说,小钱破坏的与其说是贵金属价值,不如说是东汉政府的信用价值。蜀直百能成
为第一枚复兴的五株币,正是因为它恢复了货币的信用价值。
https://tinyurl.com/3u8wx7ef
董卓之后,曹操统一了北方中原地带,对民众实行史无前例的高额税率剥削,并征发他们
从事各种无休止的徭役。这导致民生经济一直无法得到真正的恢复,货币制度就这样在中
国土地上消失了近40年。曹叡时期虽然开始勉强印制货币,但魏五铢品质低劣,出土也少
,只有魏国贵族才有能力使用。百姓在魏亡前仍以谷帛交易为主。
连奸雄们都只能以物易物,暗弱之主更只能躺平等死。小钱之灾在刘璋治下的益州地区尤
其严重。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平原相时尚有“内丰财施”的政绩描述,后来到徐州支援
时也得到当地人钱粮的援助。但他与刘璋结盟时,“工资”却只有衣帛粮米,没有货币。
刘璋之前给曹操的进贡也只有物资。《吴书》:璋以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
锦帛,以资送刘备。《三国志刘璋传》: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
于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除了史料证据以外,目前在四川也出土有两批小钱,更是
刘璋父子任由蜀地经济被中央董卓政权和地方豪强摆布的铁证。可见刘备入蜀之前,四川
地区基本没有货币流通。抛开货币停摆的历史事实,编造所谓的直百剥削论,根本就是无
稽之谈。举个例子,新中国早期曾发行万元币,这是为了对接国民政府留下的通货膨胀的
烂摊子,帮助新政府快速稳定市场的举措。请问谁敢说新中国是为了剥削群众资产才发行
这些钱的?
刘备入蜀后的直百币和新中国统一后的货币政策的目的手段都非常相似,都是掌控国有资
产和恢复经济的必要举措。
(贴者按:原著者是大陆人,心态自然偏共党,贴者不认同但其直百钱分析与论证可以说
依旧优秀,所以贴者就不去在意了)
二、直百币出现的原因,为何三国第一枚钱币诞生于偏狭的蜀地?
分别有地理和政治两大因素。
1、崎岖难行的蜀地地形,商业迫切需要简易便携的货币
蜀地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但道路非常难行。“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并
非是一句空言。恶劣的交通环境对商人们是一个严重的考验,而传统五株币的重量大大增
加了他们的负担,造成交易效率的严重下降。更惨的是,四川地区有铁无铜,当地的钱币
铸造不能,严重依赖外地进口,更让商贩们苦不堪言。基于以上事实,四川地区的统治者
一直积极地试图突破货币困局。在蜀直百诞生的八百年后,四川政府开始发放一种名为“
交子”的货币持有凭证,以此代替货币流通,这就是地球上最早的纸币。
https://tinyurl.com/ykmc57rj
可见虚值货币在四川地区是历史的大势所趋,它必然也必须出现在这里。从地理角度说,
蜀直百甚至可以算是纸币的前身。
蜀汉直百和宋代交子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宋代交子是在各个钱庄私相发售,引发使用混乱
的问题后才由北宋政府被动介入; 而蜀汉政府是蜀直百的主动发起者,管理和标价比交子
更为规范。
2、刘备以政治举措发行直百
建安十七年,刘备与刘璋公开决裂,开始入蜀之战。最初战事并不顺利,东吴一方还认为
无利可图,撤走了支援刘备的吕岱军马。为了激励士卒的战斗意志,刘备对他们许诺:“

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
成都城破后,讲哥们义气的刘备,真的大开府库,让众将士“赴诸藏竞取宝物”。结果因
此造成“军用不足”的严重后果。为了解决“军用不足”问题,刘备采纳了刘巴的建议,
发行了直百钱。
而直百钱也没有让刘备失望,取得了“数月之间,府库充实”的显著效果,快速从刘备手
下的荆州军功集团回收了财宝,解决了刘备的燃眉之急。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
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三国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
为什么说刘备第一次发行直百是从军功集团那里回收财宝呢?因为刘备的投入直百钱的地
方是“官市”,而非民间。《盐铁论·刺权》:“自利官之设,三业之起,贵人之家,云
行于涂,毂击于道,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泽,擅官市,非特巨海鱼盐也。”
《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墓志铭》:“又言后苑作官市龟筒,亦禁物。民间非所有
,有之为犯法,因请罢内作诸器。”
不难看出,古代官市交易的物品,除了专营的盐铁,就是有极高实物价值的奢侈品,是民
间禁止流通的存在。按《盐铁论》的观点来看,达官贵人亦不能私开官市,普通人想擅自
交易官市物品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因为这些物品就是国之根本,谁掌握了它们,谁就拥
有制币能力。
这一点其实现在也一样。银行本身价值所在的纯足金银条是不能流通于市场的,国家在这
方面的管理十分严格。《中国金银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下列行为,根据情
节轻重,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海关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给予以下处
罚:(一)违反本条例第八、九、十、十一条规定,擅自收购、销售、交换和留用金银的
,由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强制收购或者贬值收购。情节严重的,工商
行政管理机关可并处以罚款,或者单处以没收。违反本条例第八、九、十、十一条规定的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另处以吊销营业执照。(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私自熔化
、销毁、占有出土无主金银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追回实物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以罚
款。(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擅自改变使用用途或者转让金银原材料的,由中国人
民银行予以警告,或者追回已配售的金银。情节严重的,处以罚款直至停止供应。....第
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已构成犯罪行为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说的直白
点,就是如果你拿下图中的东西去首饰店变卖,首饰店老板会毫不犹豫地打电话报警,直
接送你蹲大牢。
https://tinyurl.com/4k3jkess
刘备设立供金银等高价值禁品流通的官市,并将直百币引入其中进行换购,最初和百姓没
有什么关系——在经济全面破坏的当时,百姓到底有没有金银兑换直百也是一个问题。举
个例子,我国建国后发行了百元币,但60年代国民年收入仅有几十元,到70年代农民年收
入才到了百元,甚至80年代初仍有很多人没见百元币的模样。
https://tinyurl.com/2p8vc5ym
由于当时国家过于贫困,百元币在日常生活中流通意义很低,于是钱币数额还进一步细化
为了分和厘,以方便市场流通。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刘备时代的官员百姓收入被强制兑换
成两个百元币,他们该如何去市场购物?百姓们又要去哪里凑足一百个五铢币?莫非两千
年前残破的益州比新中国还富裕?可见刘备此时的真正目的只是回收过度外泄的财宝。虽
然史料记载简约,让我们搞不清他是怎么让军功集团自愿来市场交易的(可能是鼓励赌博
,以直百为金银代币),但究其本质,不难发现这是刘备对自己手下军功集团的一次“大
剥削”。直接点说,就是让他们拿出从成都抢掠来的金银,兑换掉刘备手上的直百币,以
便让金银再度收入成都库府,从而让政府拥有对市场的掌控权。比起一般货币,蜀直百最
初更接近于一种黄金期货。政府以信用保证直百的对现能力。在政府有高度信任的前提下
,蜀汉贵族对持有直百不会有太多疑虑。顺便补一个大内义兴的帖子。他的想法和我不同
,认为刘备通过直百获取的是民间禁止的军器而非金银。但总而言之,自古以来官市之物
一般不会对民间开放。直百币最初的适用范围绝非民间。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704084/answer/112249372
大币和小钱虽然都是虚值,但执行起来差别很大。小钱可以在政府压力之下强行兑换良币
,但直百在百姓无钱可掏的情况下只能兑换到寂寞。至于直百是如何慢慢流入平民阶层的
,那应该是蜀汉商业发动机启动后的事,流通的原因应该是是商业规律而不是政治压力。
PS
值得注意的是提出这个建议的刘巴。这个人其实根本不喜欢刘备,甚至阻碍过他的称帝
行为。他的思维和现代某些曹粉有些相似,觉得刘备应该放弃抵抗,加速曹操的统一步伐
。所以他不止公开表示自己讨厌刘备,还尤其不喜欢帮他打天下的军功集团,更曾当众让
张飞下不了台。隔壁的张昭甚至认为刘备应该杀死他。
可黑粉刘巴为什么会积极帮助刘备创造出稳定市场的直百币呢?从一方面看,刘巴比讨厌
刘备
更讨厌他的将军们,所以让他们丢金丢银很符合刘巴的恶趣味。从另一方面看,刘备在这
里可能耍了一点点帝王心术——他当然知道夺走军功集团的金银会引发抗议,所以特意让
自带嘲讽光环的刘巴替他背这口黑锅.....那么直百之策实际出自谁手呢?我个人认为是

葛亮,而且这一策可能早在隆中对时就已经计划完毕。具体原因请继续往下看。
三、直百币的长期运行情况
直百钱在短期内的效果立竿见影,那么,如果从长期效果来看,它是成功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
1、蜀汉经济:长期稳健运行,资源流通远远胜于曹魏
乱世中保证货币稳健殊为不易,实际上中国去年还把货币稳健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蜀直百的稳健,来自于刘备政府回收到足以掌控市场的大量金银。它和纸币一样,变相等
于一种容易携带运输的贵金属,非常适合在对资金流动要求非常大的工作中使用。
比如说对外贸易,以及最重要的战争。汉中之战是刘备的里程碑,也是对蜀汉经济的一次
大考验。刘备此战不仅第一次击败曹操,而且第一次完全依靠自己的后勤保障了前线的补
给,虽然也已经达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但是,以往军资短缺的问题不再
出现,这可是刘备(在大型战役中)破天荒的头一次。
在随后的夷陵之战中,刘备虽然因为大意最后被陆逊击败,但是,蜀汉军队在襄阳之战新
败的情况下,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集结了八万多人的军队远征作战,其国力运动之速令人
侧目。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
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
、洛之志。——《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实现其“兴复汉室”的遗志,在六年的时间内发动了五次北伐。连
年征战对偏居一隅的蜀汉国力是个重大考验,但蜀汉经济并没有因此而崩溃。这当然与诸
葛亮治国有方不无关系,但是,直百钱也功不可无。在此,我推荐一篇很不错的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106714/answer/801502079
汉中战场上刘备对曹操的胜利,其本质也和文中引用《国富论》的观点一样,是一场货币
流通之国对以物易物之国的胜利,是一种先进经济制度对落后经济制度的胜利,具有一定
的必然性。
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三国志·刘备传》
2、通货膨胀:不超出民众接受范畴
有人认为直百利用通货膨胀收割民众财富。且不论这种说法和第二节中“官市”方面的矛
盾,即使退一万步说,蜀直百创制出来就是为了剥削百姓,那也只剥削了发行币制时的一
次——后续百姓人均直百五铢,谈何剥削?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剥削方式呢?同时代的孙十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在直百钱发
行后,东吴大帝孙权也曾经发行过虚值币。但和稳定的直百不同,孙权不断地制作更高额
的货币。最开始是大泉五百、然后是大泉二千、后面又是大泉五千。可见统治者如果打算
依靠货币剥削百姓,就应该不停印刷虚值更大的货币,而不是像蜀汉那样一以贯之的维持
固定货币。后世的蒋大队长亦深明此理(抗战之后的财政混乱显然原著者不了解)。
简单来说,剥削百姓的不是虚值货币,而是货币面额升值的次数,次数越多剥削越大。法
币和大泉系列都是这样的劣币,它们不断升高的面额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运输队
长被觉醒起来的中国人民赶出了祖国大陆,而未觉醒的东吴人民也在懵懂之中纷纷反对和
抵制使用大泉货币。
今闻民意不以为便,其省息之,铸为器物,官勿复出也。私家有者,敕以输藏,计畀其直
,勿有所枉也。——《三国志·吴主传》
最后孙权没办法,只好亲自宣布回收大泉系列货币。事实上,大泉系列货币仅仅流通了十
年,就寿终正寝了。目前没有一枚大泉在江北出土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史书上并没有蜀汉民众弃用直百钱的记载。也就是说,不同于董卓
小钱以及孙权大钱,直百钱发行后,并没有出现民众不可接受的通货膨胀现象,即使在刘
禅晚期,也没有因经济凋敝发行大于百元的货币。蜀汉民生经济也因此成为三国最稳定的
一国。俗话说:鞋子穿在自己脚上,到底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同样,一种币
制改革成不成功,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3、成就:直百钱成为当时的国际通用货币前文已经说过,根据考古发现,在东吴、曹魏
甚至中亚地区都有直百钱的身影。也就是说,直百钱的使用范围很广,各个国家都对直百
的信用有充分认可。事实上,直百钱不仅在蜀国流通,在魏国、东吴也大行其道,是当时
广受欢迎的国际货币。这足以说明发行直百钱是一次成功的币制改革。在自由竞价的环境
下,良币会胜过劣币。直百钱优势明显,价值稳定,因此也广受各国人民的欢迎,顺理成
章地成为了当时的国际货币。
四、直百币的信用基础: 认真负责的蜀汉政府直百钱是一种虚值大于实物的货币,它与王
莽的大泉五十、董卓的小钱、孙权的大泉系列等货币一样,均为货币本身的重量远远小于
实际标称值。其中,直百钱的重量只有100枚五铢钱重量的4%,董卓小钱的重量则只有五
铢钱重量的25%,王莽的大泉五十重量也只有五十枚五铢钱重量的4%,而孙权的大泉五千
重量更是只有5000枚五铢钱重量的万分之六。
换句话说,直百币的虚值属于历史前列,远远超过了为祸天下的董卓小钱。为何另外三种
钱币制度被当做破坏市场的恶政,而蜀直百却取得了很大成功,并得到后世文人的歌颂呢

因为在四种虚值货币中,只有蜀直百被政府认真负责的运营,真正实现了货币的信用价值
。前文已经说过,汉五铢本身就具备信用价值——不然大家都直接拿秤称钱了。当年汉武
帝在推出汉五铢时,态度就非常认真的。他不仅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改在上林苑统一
铸造货币,而且又设置专门机构(三官署)来统一处理钱币业务。他花了二十八年的时间
,先后经过六次币制改革,最终凭发行三官五铢钱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多年的私铸、盗铸
问题,强化了中央集权,稳定了西汉的金融市场,形成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盛况
。汉武帝的币制改革因此取得了成功。
反观刘备,他同汉武帝一样,进行币制改革也是认真的。因为一旦此次币制改革失败,刘
备就将被打回原形,不但失去挑战曹操,甚至是孙权的资格,而且也将使他“兴复汉室”
的理想彻底破灭。因此,在事关个人政治生命的情况下,刘备不得不认真。
事实上,刘备进行币制改革,是同时从三个方面入手的,即“铸直百钱”,“平诸物贾”
以及“令吏为官市”。“平诸物贾”说明蜀汉在发行直百钱的同时,还保持了物价的稳定
,与董卓、孙权等人发行货币后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官市用行政手
段(国家名义)为直百钱的兑换能力担保,大大增强了民众的信心。
从币制改革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为了确保币制改革的成功,
在发行直百钱前就已经未雨绸缪,认真调研,随后又有针对性地祭出了连环三板斧,从制
度上确保此次币制改革的成功。不仅如此,蜀汉政府一直坚持运营直百,再未发售更高面
额的货币。直百的信用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不断增强,成为三国人民都愿意使用和储蓄的
货币。反观另外三家,王莽的币制改革则缺少严谨、认真的态度,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朝
令夕改; 而董卓发行货币纯粹就是为了掠夺财富,根本就是做一锤子买卖的生意。孙权则
兼而有之。这三个人的的失败是必然结果。
PS评论区有的人提到假币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大,因为三国造币技术很低。在没有模具
的前提下,钱币很难被仿制。其实犯罪水平一直是和时代科技水平同一段位的。现代仿制
现代的钱币很困难,古时仿制古时的钱币也一样。不过孙权铸币技术倒是比较粗劣,相对
容易被民间仿冒。为此他立刻就设立了反假币法。《三国志吴主传》:五年春,铸大钱,
一当五百。诏使吏民输铜,计铜畀直。设盗铸之科。而蜀直百并无类似记载。
五、直百币的通用价值:
“蜀锦蜀盐”的商品保证汉代五铢钱虽然也有很强的信用价值,但它本身的实物价值更为
出色。铢是古代重量单位,五铢币的价值就是五铢铜的重量,因此,它具有“五铢”的购
买力,放之四海而皆准。通用的价值,成功让五株币走向丝绸之路,成为中西贸易的功臣

那么问题来了,直百币作为一种虚值远远大于实物价值的货币,能在国内广受认可已经功
德圆满了,为什么魏吴和外国群众也会认同它呢?原来,蜀直百的背后还有蜀锦站台,它
是蜀直百通用价值的保证。蜀锦是当时贵族个人享受和外出撑场子的必需物品,而蜀锦是
由蜀汉政权龚断经营的。蜀汉政府只要要求所有人购买蜀锦时必须使用直百钱,就可以将
直百钱与蜀锦挂钩,令外国友人乖乖地用25倍的铜币兑换一枚直百。这同黄金石油和美元
挂钩的原理是一样的。锦的价值在丝绸织品中最高的,因其耗工多、费用大、技术要求高
,自古便有“其价如金”之说。在汉末货币经济崩溃的背景下,百姓长期以谷帛为市,蜀
锦更是成为了代用货币的佼佼者。可以说汉末蜀锦就是真金白银。曹操“分香赠履”也是
把绸缎做成的丝履视为遗产。乱世的背景也把蜀锦推到了金融的前线。《丹阳记》:“历
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吴皆资于西蜀,自是始乃有之。”蜀锦是蜀汉
的一座金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隆中对时,27岁的诸葛亮就对这一点非常了解。他认为
刘璋管理蜀地水平不佳,“民殷国富不知存卹”,在推行蜀锦方面乏善可言。很多工作刘
璋都没有做到位。
那么诸葛亮为蜀锦做到了那些事呢?
1)正式为纺织业和商业正名,让工商业规模体制化,国家产业化。
东汉时蜀锦早已驰名天下。但是中国历代统治者,包括刘璋在内,大多尚本抑末,重农抑
商。他们对于农业生产极为重视,对于手工业和商业却有着先天的“歧视”,认为这些都
是需要耗费粮食、占用大量的劳动力,对国力的增强并没实质作用,士农工商的排名就很
好地体现了统治者的这种思想。
而诸葛亮没有陷于流俗,他认为蜀锦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蜀锦的对外贸易收入将是蜀
国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
《言锦教》:“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把工商业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物资的高度,诸葛亮是历代第一人。他在蜀汉地区实行“重本
而不抑末”的政策,不仅允许官办、商办和个体家庭手工业等不同的经济体从事蜀锦生产
,他自己还亲自动手在府邸的周围种桑800株进行示范,号召蜀地百姓大量植桑、养蚕,
为蜀锦生产提供足够的原料。蜀汉政权同时在成都置锦官,以集中织锦工匠,管理织锦。
成都的别名锦官城即是由此而来。现在成都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一锦里, 也和诸葛亮的
织锦产业有关。
诸葛亮经营的蜀汉纺织厂~
https://tinyurl.com/2p8sa2c3
https://tinyurl.com/5ekdts46
https://tinyurl.com/yp9fu4tc
2)开辟蜀道,为自由的商业交易打开市场
四川地形中为盆地,四周都是崇山峻岭,贸易活动十分困难。没有便利的交通,再精美的
蜀锦也只能烂在库房里。“要想富先修路”。诸葛亮为了进一步推动商业发展,开始重视
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他下令组织人力修复秦代川陕边境的栈道,开山凿石筑成山路,以供
商旅通行,而且还开通了蜀地至贵州、广西的陆路交通。由于交通开始便利,蜀国对外贸
易局面焕然一新,蜀锦的销路也更为广阔,不仅行销魏、吴两国,甚至还通过东南水路和
陆路远销至东南亚及西亚诸国。
为了铺设交通,诸葛亮发明了搭桥枪,可以快速搭设简易桥梁。
《高僧传》:昔诸葛公指二江内造七星三铁錞,长八九尺,径三尺许,人号铁鎗,拟打桥
柱,用讫投江,须便祠祈,方可出水。渊造新桥,行竖柱,其錞自然浮水,来自桥侧,及
桥成,又自投水中。
https://tinyurl.com/2p8zb7p6
3)推行制式工艺,让锦业标准化
据地方史料记载,诸葛亮曾教授民众织锦知识。这意味着诸葛亮借规模化纺织业的契机,
统一了织锦工艺。《遵义府志》:(今贵州铜仁)“用木棉线染成五色织之,质粗有文采
。俗传武侯征铜仁蛮不下时,蛮儿女患痘,多有殇者求之,武侯教织此锦为卧俱生活,故
今名曰武侯锦。”此外,民间一直有诸葛亮为纺织机发明人的传说。但随着东汉纺织机的
出土,此传说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但如此广泛的传说未必是空穴来风,诸葛亮有很高概率
参与到纺织机的改进工作中去。
https://tinyurl.com/nr3wwa2e
靠着蜀锦的出口,蜀汉政权获得了大量的贸易顺差。但这只是针对魏吴两国的达官贵人的
。对外国底层民众的羊毛,诸葛亮决定用另一种产品去褥。这种东西就是盐。四川煮盐早
已有之,本来并不新鲜。四川某些地区地下水盐量较高,用火相煮即可出盐。《蜀都碎事
》卷一:“蜀盐与天下异:凿井得泉,深数十寻,径广数寸……以竹作云梯十数丈于井口
,复以一竹筒长丈,为汲水之具。旁设灶,煮一昼夜,始成盐块。”同时,邛峡一带地下
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偶尔还会渗漏出地表。当地人常常利用这些余气取火制盐。《华阳
国志》:“汉宣帝。。。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增置盐铁官” “盖蜀火井之伦,水火
相得乃佳矣。”
https://tinyurl.com/2p99ak95
西汉时期,当地盐所已经不少。但这种天然气的渗漏是偶然的,不可持续的。到东汉时,
岩层余气漏尽,火势衰弱,盐业近废。蜀汉时期,诸葛亮来到当地考察。他研究一番后,
认为这种天然气是一种地下资源。于是诸葛亮用竹子为管道,深入地下,将地下之天然气
引到地表来,盐火随之大盛。《汉代古火井碑序》:“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
斑竹以导气,引井火以煮盐,置锅灶达数十,更盈利逾万千。” 《华阳国志》:“以竹筒
盛其光而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 《华阳国志》:“临邛火井一所,从(纵)广五尺,深
二三丈。井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热。盆盖井上
,煮盐得盐。
https://tinyurl.com/3ju6ppkd
https://tinyurl.com/2wm3k2dz
https://tinyurl.com/ycknypxd
目前认为诸葛亮的天然气管道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主动利用地下能源的范例。在他的带领下
,蜀汉甚至隐隐有向工业国前进的味道。与之相比,曹魏的青徐海盐河东盐池皆黯然失色
。目前蜀汉地区已经出土了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大粒盐,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出口魏国西北地
区的商品(孙权那边的海盐产量颇丰,出口东吴的概率不高)。诸葛亮在蜀盐改革方面做
出的重大贡献也受到后世文人的赞美。
《祭诸葛丞相文》:“推子八阵,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
齐瓷,又何秘要!
和蜀锦一样,蜀盐也在蜀汉被体制化管理。早在刘备时代,蜀汉就开始设立“盐府”作为
制盐业的管理机构。刘备还选拔了勤于职守善于理财的王连为司盐校尉,给诸葛亮当副手
。在他的努力下,盐业之利不断增加。“又简拔良材以为官属”,如杜祺、刘干等“并为
典曹都尉”,成为高级盐官。在刘备与诸葛亮的不断关注下,井盐生产兴旺,“利入甚多,有
裨国用”。当王连擢升为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后,仍然“领盐府如故”。
蜀汉的盐府有多少人呢?历史记载,邓艾入蜀后留守四万兵马专司煮盐,可以推测蜀汉时
期仅在盐府也应该有2——4万人,而且不包括私盐。盐业毫无疑问也是蜀汉对外盈利的产
业。《蜀都赋》:“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 《三国志邓艾传》:“留陇右兵二
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
综上所述,蜀直百倾销全国的背后,是诸葛亮工商业运作的碾压性胜利。而当直百钱成为
国际通用的信用货币后,由于标值较高,可以大大缩减货币重量,方便携带,从而加速商
业运作流程。诸葛亮通过薅各国的羊毛的方式来满足蜀汉的国防开支,极大地缓解了蜀地
民众的压力,也就此创造了一州战九州的奇蹟——毕竟九州都在背地里资敌。因此,我认
为蜀直百很可能就是隆中大计的一部分。它的出现有效的缓解了蜀汉铜矿缺少,经济流通
不畅的问题,和诸葛亮的商业运作衔接的实在太好了,根本不像刘巴随口一说的点子。
六、面对蜀直百的倾销,魏吴两国有何对策?
据史书记载,蜀汉境内桑梓之园星罗棋布;城内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织布机的声音。仅成都
一座城市,聚集的织工就多达7.6万人,直到蜀汉灭亡时,库存的蜀锦绸缎依然多达20万

。而平时驻守盐池者,也至少有4万人左右(上节内容)。蜀汉人口仅有90万,整个国家

工农比例高达1:7。作为对比,在1910年,处于十月革命前夕的沙俄工农比例也不过是3:7
,这个发展实在令人惊讶(原作者忘了考虑没投入生产的人口与其他区域的工商业就业
人口,考量到这些,季汉地区政府直辖地区劳动力四成脱离农业生产从事工商很有可能)

一个两千年前的封建王朝投入如此大量的人口从事工商业活动,当然不是在建设钢铁毛国
,而是用直百币将魏吴两国的粮食和金属源源不断的收入囊中,好达成“魏则布于蜀,吴
亦资西道”的成就。
那么魏吴两国就这么甘心忍受蜀汉的举国“剥削”吗?真的没有人试图反抗“大资本家”
诸葛亮?当然是有的,那就是刘备一生之敌曹操。奸雄思来想去,认为盐是西北人民的生
活需求,实在戒不动,但蜀锦只是奢侈品,穿不穿都无伤大雅。于是曹操决定对蜀锦下手
,他宣布朝廷官员必须衣着朴素,并且带头颁布《内戒令》,严禁自己和家族成员穿戴锦
绣。如有违背,后果如下:《三国志曹植传注引》:“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
,还家赐死”
曹操也身体力行,发扬朴素作风。他甚至连嫁女儿都以黑纱遮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上坟
。于是朝廷官员也受其感(kong)召(he),纷纷比赛谁穿的破。当时甚至有官员穿着打
布丁的衣服去上朝的。然而在208年以前(刘璋时期),曹操却曾经派人去蜀地买锦(出
自《后汉书左慈传》,当时曹操还是司空)。可见他并非不爱蜀锦,只是不想中蜀汉的经
济毒。在著名的“分香赠履”事件里,曹操的遗产也是丝履,亦可看出他对蜀锦价值的认
可。为了政治事业,奸雄选择牺牲自己的享受,用严刑峻法高压遏制“蜀帝国资本主义”
在魏国的扩张。曹操死后,曹丕继承父亲遗志,继续号召天下抵制“蜀锦”,支持国货。
《与群臣论蜀锦书》:前后每得蜀锦,殊不相比,适可讶,而鲜卑尚复不爱也。自吾所织
如意虎头连璧锦,亦有金薄。蜀薄来至洛邑,皆下恶。是为下土之物,皆有虚名。"翻译
一下就是:“蜀国的锦,不好。我们魏国的锦,好。我们魏国真是太棒了!”但他既然允
许国货流通,也就开放了锦绣贸易,其政治远见和父亲有很大差距。曹丕缺乏父亲的铁血
手段,只能在文宣上花心思。可皇帝亲自下场带这种不三不四的节奏,宣传效果不足,搞
笑效果有余。
曹叡上台后,进一步开放锦绣贸易。他带头采购蜀锦,不仅用实际行动狠狠扇了他爸爸一
巴掌,还彻底偏离父辈们坚持经济战的道路。诸葛亮选择在曹叡时代出兵北伐,未尝没有
这方面的原因。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指责曹丕和曹叡。魏晋作为士族媾和出来的政权,
作风腐化是必然结果,不是一纸禁令所能阻止的。史实中的诸葛亮虽不会算命,但也应该
能看到这一步。至于东吴,人家一开始就是躺平的。孙权自己就喜欢没完没了的给部下赐
锦,直百币更是在朱然墓里大量出土。赤壁前夕,孙权和鲁肃在关于是否要投降曹操的对
话中,所言俱是一己私利和投降后的待遇。这种南朝人是绝不会为了国家大业耽误自己享
受的。
七、直百币也卖皮肤?——形式创新,
历史上最早的“年号币”和“纪念币”蜀直百不仅高度适应蜀汉国家经济模式的,其纹样
形式也有重大历史突破。在蜀直百之前,货币基本没有面额以外的字样。货币颁布时间不
清,来源不明,小人就更容易从中取事。我们后人也很难考证货币具体时间。
https://tinyurl.com/txxppaar
蜀汉之前的钱币。除了面额以外一无所有,年代靠蒙。
但蜀汉却把皇帝年号铸于币上,属于历史首次。这种做法首先方便的就是我们后人。比如
下面这枚直百,略懂历史的初中生都能猜到此币铸于220年或221年,因为刘备称帝年号就
是章武。
https://tinyurl.com/2p8huk78
而在信息传播较差的古代社会,这种新钱不仅可以帮助市场分辨钱币源流,还可以让边陲
地区知道些许朝廷的变化。新币在无形中成为了一种王化宣传,引发后人效仿。“开元通
宝”“乾隆通宝”从此不断的登上历史舞台,而我们现在的钱币也会印上具体出产时间。
有趣的是,蜀汉把年号铸在钱币上的做法,只是很多式样改革的一部分。除了章武年号外
,他们还在货币上铸了其他文字。比如说世平百钱,这个名字似乎是向百姓传达蜀汉王朝
的理想:令此世清平。
https://tinyurl.com/yckrzprs
类似的还有定平直百
https://tinyurl.com/2rrxsuyh
以及太平直百(据说是阿斗登基时所铸)
https://tinyurl.com/3686juvv
不止如此,这些钱币的背面还有比较复杂的花纹,内容包括星象和水纹。这些蜀直百的“
皮肤”开创了中国钱币背花的先例,同样也是一个“第一次”。
https://tinyurl.com/8t5yr98a
https://tinyurl.com/ychfvrcf
https://tinyurl.com/3dbxpu3b
https://tinyurl.com/8rvdswsm
是不是和现在硬币一样,一面是“1”,一面是菊花(笑)?可以看出,这些直百除了流
通价值以外,还做了充分的艺术修饰,在图文两方面都给人吉祥和美的感受。这种钱币对
工艺要求较高(但仍不乏有烂钱),可能还含有一定的收藏和防伪功能。与如今的“纪念
币”相似(顺便宣传一下国家理想)。蜀汉从来没有被过誉。相反,它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可能一直被低估。
八、结语
刘备拿下益州之后,终于实现了《隆中对》中的小目标,但是,此时他又面临着另一道大
难题:如何解决一直以来军资无法自给的痼疾。这时,刘巴或诸葛亮向刘备献出了“铸直
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的建议。其核心思想是用蜀汉国家信用+蜀国拳头产品蜀
锦蜀盐作为担保,将直百钱打造成信用货币+国际货币,以达到既可稳定蜀汉经济,又可
通过国际贸易来薅各国羊毛的目的。刘备发行直百钱。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府
库充实”的短期目标,实现了金银与货币的直接挂钩,有效加速资金流动,满足了汉中之
战中蜀国军队的巨大军资消耗;另外,也实现了让蜀汉在维持经济状况的前提下,能够与
拥有九州之地的曹魏进行军事对抗的长期目标。刘备称帝后,蜀汉进一步拓宽钱币的承载
范围,发掘出它在政治宣传和收藏艺术方面的潜在价值。综上,蜀汉是一次完美而超前的
币制改革。它成功的背后,隐藏很多个历史的第一次,有着非同凡响的先进性。直百币虽
然使用历史不长,但对后世的经济体制、货币制度和军事物资筹备,皆有很大的参考学习
价值。
九、蜀直百,一个传奇政权的最终挽歌
蜀汉政权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力持续到什么时候?想必很多人都会说蜀亡的263年。毕竟自
那一刻起,蜀汉便不再存于世上了。
然而这个问题真实答案是502年以后。因为在梁朝,百姓仍在使用不同纹样的蜀直百。
《隋书食货志》:梁初,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
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武帝乃铸钱,肉好周郭,文曰"五铢",重如其
文。而又别铸,除其肉郭,谓之女钱。二品并行。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有直百五铢、五
铢、女钱、太平百钱、定平一百、五铢雉钱、五铢对文等号。
在蜀汉君臣的共同努力下,蜀直百甚至超脱了一般虚值货币的价值规律,竟然在解除政府
绑定的两百多年后依旧被百姓使用。民众对直百价值的认可度,远远超越一般人的想像。
一枚小小的钱币,凝聚著皇汉最后的精魄,见证著汉族百姓对汉朝最深沉的缅怀。ps本文
改写自下文。没啥别的目的,缺个骨架就拿来套一下。我写文完全出于兴趣,和金钱无关
,所以不太在意原创性。当然,如侵必改。
https://tinyurl.com/2p92zp62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2-01-21 08:38:00
看一半,先来吐槽一句,谁更敢说新中国发行新币是在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22-01-21 08:39:00
可惜错很多,把直百钱当信用货币我很早以前就提过:做不到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2-01-21 08:40:00
剥削人民资产?靠杯,那是作者没看我们电视剧茶金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22-01-21 08:40:00
因为要当做信用货币的条件,东汉末年完全没有这很多论点我以前都论证过,有兴趣可以看三国版www
作者: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22-01-21 09:16:00
茶金很好看,不要这样鞭它,好吗?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22-01-21 09:17:00
不可能,因为王莽已经试过了,没用后代也一堆经验,别说当百,当十、当二都做不到魏晋南北朝的例子太多了,当五都只能撑一年,更别提当百别说中国,西方一样,我想版上对货币史没几个能比我熟金属货币扩充铸币税的事,中西方货币史多的是,没一例成功除非国家把金属货币信用化,但就连南宋也是失败好几次才找到方法,欧洲就更晚了汉代的商业信用条件远没宋代发达,就算刘巴想搞,也做不到这不是几个天才能搞定,而是要社会有接收信用扩张的条件
作者: want150 (张氏的大号令)   2022-01-21 10:38:00
这个蒙古上单就是个发疯的蜀粉啊看过司马迁的平准书你就不可能相信这些鬼话的
作者: o07608 (无良记者)   2022-01-21 12:05:00
但......司马迁不是蜀黑吗XD
作者: TED781120 (苍夜歌)   2022-01-21 12:09:00
司马迁有办法黑三百年后的后人的话,真神人也(?
作者: savvik (Essay)   2022-01-21 14:22:00
这篇很奇怪的地方是无视于五株还是有在用
作者: want150 (张氏的大号令)   2022-01-21 14:25:00
因为平准书讲的就是古代货币政策的水准啊
作者: hgt (王契赧)   2022-01-21 14:56:00
高僧传引文下的图是回回砲?
作者: o07608 (无良记者)   2022-01-21 17:20:00
靠腰我想成司马光
作者: diablo81321 (流月城七杀提督)   2022-01-23 00:54:00
如果四川不产铜 要怎么生产那么大量的直百?
作者: tomhawkreal (阿汤)   2022-01-23 02:48:00
司马迁破缸救友 (大误)
作者: JustSad (职业路人)   2022-01-23 09:18:00
司马迁之心路人皆知(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