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东线坦克战》读后感。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20-12-11 09:53:07
https://0rz.tw/ktOWC
https://0rz.tw/nfpMs
苏德战场虽然是后来被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中一部分,但如果我们把观察限缩
在主要交战国的框架内,会发现它不论是在规模、战场范围、动员人口跟死伤总数都是数
一数二,几乎很难再找到同等水平的类比对象(当然也希望不要再有)。而在这场战争中,
装甲兵器的运用则是双方最主要的决胜关键。入侵者企图以这种新式战术的机动跟突破性
打一场速战速决的交锋,而防御方则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倒打一把,最终逆转取胜。这
本书跟其他相同主题的差异即在于,作者罗伯特‧A. 福尔奇克(Robert Forczyk)把重心
放在这两边是如何此消彼长的反转过程,从以往较少被讨论的科研发展方向、后勤影响等
角度去试图给出解答。福尔奇克在知名的军武出版商鱼鹰社(Osprey)著作甚丰,范围颇广
,但从其过往曾在装甲师任官的经验来看,本书可能是其得意之作。个人对于坦克的喜好
,这本书在刚推出的时候就吸引了我的目光,翻过后觉得不错,等到一有特价就立刻入手
阅毕,果然不失所望。
福尔奇克在本书中的讨论方式是以年份为限,从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的41年,一直到大局底
定的44年止;每一章开始都先分析交战双方的军备、后勤与战略局势,再详述当年发生的
装甲战经过,最后再来个总结。作者的文笔不错,提供的数据详实,分析的也头头是道,
有些根据其亲身经验给出的结论都颇让人信服,相信阅读者都会深有所得。中译本表现不
差,两位译者的译文流畅,要说缺点大概就是地图还是略少。(不过我看这是忠于原书)
以历史的后见之明来说,苏德战争的结局看上去像是早就注定好了一样。从大战略上来说
,希特勒一开始的假设就是错误的,他期待苏联会跟法国一样在短短的几个礼拜内就溃败
投降,他那句:“苏联就是栋将倾的大厦,只差我们脚一踹”的意思是,几场大型歼灭战
打一打,红军就会彻底丧失力量,史达林就没了抵抗意志。这种判断失误源自于:严重低
估苏联的现有兵力跟后备资源,还有该国社会体制底下能够发挥的动员能量,以及当你采
取了灭绝战所导致的抵抗意志。而事实上是,史达林以及苏联当局长期被包围的危机感,
导致它们从一开始国防政策就是持久战的态势,即便国内确实有一些政治上的问题,但预
测它会土崩瓦解确实过于乐观。不过,如果说今天纳粹党是以“打倒布尔什维克暴政”的
解放者的态度发动这场战争,那么结局或许难料,但这基本上按照现在的一句网络用语的
说法就是“违反人设”,是不现实以及太过后见之明的假定,没有意义。
这产生的结果是,为了避免导致民众的厌战程度的攀升,在政治上希特勒始终不愿意轻易
地开始战时动员,以至于即便实际上已经过了三年,德国始终还是在和平的经济体制中。
而且,最讽刺的是,国防军依赖装甲力量,但他们在这方面的资源投入却远远不及苏联,
三、四号坦克开发缓慢,生产效率低下,不管是在扩充师团单位或者是补充战损都无法有
效满足。1941年德国的所有坦克总生产量是3788,被打得乱七八糟的苏联却还能有5877的
量。而且德国的情报单位效率低下,战前根本不知道苏联已经开发出T-34、KV1,以至于
前线交火后才大吃一惊。(有个有趣的纪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双方又开始交流战
车技术,当希特勒心不甘情不愿地端出四号战车给来访的红军科研人员时,对方却觉得他
们故意装疯卖傻拿次等货敷衍而大发脾气,结果德国人反而一头雾水。) 导致这种问题的
情况有一部分来自德国高层在资源分配上的一团混乱,三军各自争夺,而希特勒又喜欢做
各种武器实验,动辄把成熟的生产线移去做无谓的新单位生产,这在他的对手史达林眼中
是绝对不能忍的。作者强调的另外一个坦克科技上落后的问题在于引擎,当苏联人已经在
使用更有效率以及不容易着火等优点的柴油时,国防军从科研单位到军官都认为“没有必
要”,而敷衍了元首指示的替换命令。(但是这个问题个人查了一些资料,德国科研人员
似乎也有自己的充分理由,例如战略资源欠缺,以及转换汽油科技已然成熟的沉淀成本等
)另外,说来有趣的是,德国人最初对坦克的观念跟美国一样,他们也不喜欢战车之间彼
此交锋,因为即使胜了也会受损影响战力,而且不容易补充,他们更喜欢把坦克交给反坦
炮去处理(美国人则是开发坦克歼击车)。这也让国防军一开始的开发方向跟苏联走上不同
的道路。但讽刺的是,库斯克会战双方的观念却就此逆转。作者指出:
实际上库斯克之战德苏双方都没有达成自己计画中的目标。
国防军就不用说了。红军本来计画引诱敌人踏入陷阱重创之后再反击,但史达林没有给予
前线将帅太多的发挥空间,他们害怕德军过度深入突破战线,早早的就将预备的装甲力量
投入反击,结果变成双方硬碰硬的消耗战。
曼斯坦因在他的回忆录中声称这是场“失去的胜利”,但这是不正确的,德军正一头撞入
红军早就布好的陷阱,完全违反了“避实击虚”这个兵法上的大原则。而且他们在此战后
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虎式取得的好战绩让他们更加认为只有依赖重型装甲才能扭转战局,
把资源投入在生产这些数量少的巨兽,沦入“老虎难敌猴群”的困境之中。(尽管实战中
证明虎 I 跟豹式在防御战时的效果很好)
反之,苏军尽管饱尝虎式跟豹式之苦,不得不加紧研发T-34/85跟IS2,但他们仍然坚信中
型坦克才是主力,对付装甲依靠火炮跟反坦等手段即可。此外,反击的失败也让他们再次
体悟到匆促的作战是无效率之举,更加深刻的理解多兵种配合才是未来的取胜之道。
德国人逐渐放弃自己早年的优势,而苏联人则是学习并开发出自己的强项,战局益发一面
倾斜。
正如前所述,相对来说,苏联在经济动员,生产力量以及科研上都占优势,但在政治上,
史达林的大清洗严重打击了红军骨干,导致许多有能力的军官永久的损失,同时,破坏了
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原本属于领先群雄的“大纵深作战学说”。他把早早编成的机械化装甲
军都打散到各步兵单位,结果看到德军在法国大获全胜之后才又匆匆的重新再编,然而混
乱却已造成。红军坦克虽然在数量上跟技术上领先德国,但他们不重视无线电效果,各车
之间难以协调,车长又不像德国人总是会从指挥塔出来观望感知局势变动,因此常常失尽
先机而被痛打(坦克战之间先开砲往往就决定胜负了),而这根本问题还是在于红军根本来
不及孰悉多兵种协同作战,再加上史达林动辄外行的干涉,以至于它们在初期始终被动。
不过这方面,也涉及到了苏联高层的私心,他们并不希望士兵过分菁英化,这有可能会对
政权造成威胁,教育总是仅止于中等程度。据说一些红军将士占领德国的军校时,为他们
的敌人受的训练水平感到惊讶不已。
再来的一个要点对双方都有影响,但国防军显然更吃亏,那就是距离与气候。
从39年的苏德边境到莫斯科的漫长距离,中间的交通状况,还有俄罗斯的冬季气候,显然
希特勒跟国防军在发动战争前都低估了这些因素。下雨造成的泥泞影响了道路,装甲部队
的履带在这种路况上的耗损程度比起在西欧更加快速,而德国后勤补充却往往跟不上。说
来讽刺,限制装甲师行动跟造成战力低下的不是红军的战车或反坦,而是装备的自然损耗
跟油料的问题。再来,希特勒完全没有设想过会打到冬季,以至于他临时下令向民众募集
冬衣以提供给前线士兵时,引起了家属们极大的愤怒。而德国的坦克设计上也无法面对这
个季节,不只是人,机械装备也都面临严苛的考验。
最后一个问题带一点争议,那就是“租借法案”对这场战争的影响。苏联把他们的精力集
中在了坦克,对装甲车、侦查车与火炮等辅助单位则严重忽视,这在发动一场机动作战时
是非常关键的影响。除此之外,战争初期大量丧失领土也同时意味着失去控制的资源,代
表著即便工厂顺利撤退也没有原料可以生产。这些几乎都是依赖来自英、美的支持方能弥
补。平心而论,无疑的,莫斯科如果没有“租借法案”,要独力面对强敌是有很大的困难
的。美国战史名家格兰兹(David M. Glantz)的评论较为持平:“美国人用罐头买了苏联
人的鲜血,去换取对德国的胜利。”
总而言之,虽然德军在初期节节获胜,但上述这些缺失的一一暴露而且难以克服,速战速
决已经成了一场梦,而纳粹高层至此仍没有想过要打一场持久战,但史达林的国防政策很
早前就已经“超前部署”。于是我们看到,开始占优势的一方逐渐失去先机,甚至步上对
方的后尘;而失败的一方痛定思痛学会对方的技巧还更上一层楼,终于将战局逆转过来。
历史最大的讽刺在于,希特勒不但没有打倒其最痛恨的敌人,反而将它们淬炼成一股庞大
的军事机器,并将在往后近半个世纪里掌握半个世界。
这并不是福尔奇克第一本译作的引进,更早之前有同是苏德战场的《哈尔科夫1942》,略
晚于本书出版的有讲法国沦陷的《红色方案》。此外,还有很多其他佳作等待翻译,不过
个人虽然乐见,碍于兴趣程度未必会照单全收。我反而比较推荐本书跟最近也刚再版的,
前面提过的格兰兹关于本主题的大作《巨人的碰撞》搭配着看,关于东线主题基本架构也
就差不多了。如果要从其他面向的纳粹主题切入,理查德‧埃文斯 (Richard J.Evans)
的《第三帝国三部曲》跟伊恩‧克肖(Ian Kershaw)的《希特勒传》,拿这两位学者的作
品打底也是非常札实。
以上。
======================
场外闲聊: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7914255
《虎式坦克全书》
最近也出了这本,图文并茂,作者也写了不少作品,同系列还有Panther以及明年要出
的四号。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1297710
豹与狼:德军5号战车1944
这本漫画绝版很久了,之前查日文 wiki 时意外发现,从露天弄了一套回来看,
还真是乖乖地不得了。
虽说是青少漫,标准的热血剧情跟沙必死等,不过作者画工不错,关于装甲战的细节
也不含糊,想看美德苏的虎豹IS3跟潘兴梦幻大战本书必不可少...XD
不过剧情很扯淡就是,爽就好。
同系列还有一本北非的....感觉就比较没那么精彩。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6706075
黑骑士物语套书(共三册)
小林老师应该也不用多介绍了
这三本是经典
本传刻意放大开数导致画质变差,其他两册就恢复正常了
苍璧出版不知道会不会把他的所有作品版权都买回来重出呢?
作者: c22748872 (噜噜喵)   2020-12-11 11:34:00
曼帅回忆录里是靠杯库斯克元首一直坚持等豹式到前线才开打 丧失了最初奇袭的机会QQ
作者: jackliao1990 (jack)   2020-12-11 12:20:00
库斯克战前苏军间谍就获悉进攻时间了 阵地早就摆好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20-12-11 12:30:00
不过元首后来自己也没很想打库斯克,大家都拿士兵的命当儿戏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0-12-11 15:09:00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满狗屁的)   2020-12-12 01:52:00
作者: saberr33 (creeps)   2020-12-23 19:32:00
推,但是还是觉得德国发展虎豹没啥问题,4号设计实在是太落后,没炮没装甲没速度,轻易的会被中小口径反坦克炮击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