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为什么和氏璧叫做和氏璧啊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12-10 21:19:05
先将结论,可节省没兴趣端详由来的版友,直接左转出去的时间QQ
首先,楚国之爵秩,春秋时未见如中原诸国的卿
仅于《穀梁传》载"僖公四(前656)年,楚无大夫”
后来《公羊传》在文公九(前618)年,方有"楚始有大夫"之句
而楚国专属的爵秩,更迟至战国时期才出现,所以砍掉卞和双脚的楚厉王
他所活到前741年的年代,楚国应没有办法发给他爵位的
在无法视"和氏"为其贵族地位下,以致《韩非子》之后的史料
皆以卞和,而非和氏来称呼他,其实是有道理的
接着来讲古一下楚爵,《史记楚世家》有一段陈轸问楚国柱国昭阳:
"“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珪。”
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
同样内容亦见于《战国策东周策》:"“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
,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
得知执珪已经是楚爵的最高位阶,官位最高则为令尹,所以权贵如鄂君子皙者:
"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珪"(说苑)
再参考《史记党锢列传》:
"或起徒步而仕执珪,解草衣以升卿相"
把执珪比做卿相,可见执珪其层级之高
跟《史记灌婴列传》:
"从攻秦军亳南、开封、曲遇,战疾力,赐爵执帛,号宣陵君。从攻阳武以西至雒阳,破
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西入武关,战于蓝田,疾力,
至霸上,赐爵执珪,号昌文君"
看出同样封君,因战功累积,而连带提高从执帛到执珪的爵位
爵位高低另有下列史料旁证,《汉书补注》:'《礼》孤执皮帛,楚僭王号,故次于执圭
,高祖初起,官爵皆以楚制"
《战国策楚策》另有庄辛向楚襄王说道:"“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
,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以这些为例,可看出既然封君所兼有的执珪,为最高等 & 第2等
则通侯肯定会低于执珪、甚至执帛
也因此《楚策》里:
"阴谋有吞天下之心也。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楚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
,遂亡汉中。楚王大怒.."
把通侯摆执珪之前,显示合乎理论上数量较多的,出现于数量较少的前面之逻辑
最后,眼尖的版友可能会注意到,上面已带到楚国的军功制了
那就来看《史记伍子胥列传》一段,捉拿伍子胥的奖赏之记载:
"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
告诉我们楚国并没有像秦国末期,非得靠军功才能获得爵位
两国军功制仍存在些许差异
作者: stantheman (甜心宝贝)   2020-12-11 08:53:00
未看先推 我文章那些嘘我的人看到此文应感到汗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