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魏斐德的书也讲过类似的事情
传统仕绅以庙宇为中心进行自治
与台湾早期汉人移民社会型态相符
至于这些有名望的台湾仕绅在中国人来台后为何被黑金取代
就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 [本文转录自 TW-history 看板 #1T1TPRjO ]
作者: cjol (勤朴) 看板: TW-history
标题: [转录] 日据时代的8+9
时间: Sun Jun 16 13:40:42 2019
(转录已获原作者同意)
作者: sbs5099 (台籍日兵家属请q我ID)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Re: [问卦] 日据时代的8+9
时间: Mon Jun 10 09:30:13 2019
※ 引述《li7915566 (小傻瓜)》之铭言:
: 忠贞的老师说
: 日剧时代台湾是警察统治
: 治安算是不错
: 但是十分高压
: 清剧时代应该有很多优质的神明信徒
: 那么日本警察是怎么管教这些8+9呢
: 当时叫 浮浪者 ?
日本来台统治以前,那些8+9大多是有读过书的,是知识份子。
日本统治台湾之前,台湾各地的地方事务是以宗教为基础。
教育是跟宗教结合在一起的,
小孩是在庙里面上学,私塾就是庙、庙就是私塾。
当时台湾各地最主要是以道教为主的宗教,这些东西都是从对岸带来的。
从对岸带来的不只是文化,还把建材跟老师也带来了。
日本统治台湾初期,发生了乙未战争,以当时我阿公家村庄来说,
带头领导义军的是,当初把宗教跟教育带入隔壁平埔族村落的地方望族。
平常不论阿公家客家村还是隔壁平埔村民,都是在庙这种地方进行公民事务讨论。
小孩子也是送到庙里面上学,然后定期举办祭典。
日本来台湾统治之后,透过日本政府的推行,教育与政治更紧密的结合。
当时日本在台湾把宗教跟教育分离,或者该说是把教育与新的宗教结合。
由于日本国施行的教育是信仰天皇,这就与当时大多数台湾人的信仰不一样了。
于是当时的家长面临了该怎么选择教育的困境。
我的曾祖父在1895年时间点刚好满六岁,
当时由于村里还没有日式学校,也没得选,家长还是继续让孩子在庙里面上私塾。
但是后来过了几年日本开始在台湾推行公学校制度,
大多是由地方上的各地望族与当地民众联合向日本政府申请开办。
于是开始有了公学校,我曾祖父的弟弟后来念了公学校,毕业之后继续升学,
后来成为公务员为总督府工作,总督府职员名录上有他的名字。
但是我曾祖父由于没有接受日本带来的新式教育,
所以他继续待在乡下耕田,平常无法与会讲日文的新知识份子沟通。
后来不知为何他跟望族家的女儿结婚。
问题是望族家就是当初向日本政府申请开办公学校的主办者之一,
而且也是日治以前把教育跟宗教带入隔壁平埔族村落的家族。
望族家的女儿也就是我曾祖母,认为应该要让孩子们接受日本的新式教育,
跟她娘家的小孩子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点,因此与我曾祖父之间产生严重的价值观冲突。
由于客家村基于代代传下来的祖训就是要读书,
所以村子里大多数小孩后来都接受了公学校教育,
问题是当时公学校的学费是不便宜的,而且不是义务教育。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村民家庭都负担得起。
以我阿公家来说是曾祖母自己去做工赚孩子的学费,
因为曾祖父反对让孩子受日本教育。
: 在西门町现场理头(纵贯线)吗?
: 还是送去花莲台东做劳动改造?
: 有没有八卦?
后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政府对我阿公家村子要求一家出一个男丁当军属。
当时没有进公学校读书的子弟因此逃过一劫。
有的家庭有的是哥哥比较早出生,没读到书,日本政府不会挑他们上战场,
最后是念到中学的弟弟签下神风特攻队。
不过待在家乡的没有读书的子弟还是得帮忙挖战壕的。
后来战争结束,国民党带着中国人来台湾统治台湾。
民国35年在沿用日本留下的户籍制度根基下,做了中华民国办的的户籍调查,
我曾祖父在户籍誊本上的教育程度是 私塾 识字。
然而日治时代他是个不识字的乡下自耕农,受过的教育是在庙里上了几年私塾。
不过不论是清国在台湾时地方民众办的私塾,还是日治时代的公学校,
其实都是地方上同一群家族主办的,那些家族在台湾各地由于重视教育,代代都是望族。
他们的祖先在清国时期可能是会跳宋江阵的8+9,但是是有读书而且擅长考试的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