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主要有几种选拔官吏的方法
一、察举
察举即“考察推举”,由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推举,经由策问(口试或笔试)任用
几个有名的科目如:
孝廉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师古曰:“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汉书‧武帝纪)
秀才(东汉避光武帝讳改为茂才)
(元封五年)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应劭曰:“旧言秀才,避光武讳称茂才。
异等者,超等轶羣不与凡同也。”)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汉书‧武帝纪)
明经
(金)涉之从父弟钦举明经。(汉书‧金日磾传)
贤良方正
(文帝二年)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汉书‧文帝纪)
察举制度化大多在武帝朝,西汉初期虽然有察举,但非常态
明经在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虽然有些例子是以明经取才,
但制度化成为察举的一环,要到西汉后期儒士势力强盛方有可能,
东汉时期更成为显学,成为士家大族的基础
此涉及西汉到东汉,儒生与法吏在上层政治角力的结果
并非一次到位,而是儒生逐步进逼取得主导权的过程
是非常大的题目
二、征辟
由皇帝或官府征选贤能或毛遂自荐被上层赏识破格录取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师古曰:
“不拘常次,言超擢也。”),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
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
上伟之,令待诏公共汽车,奉禄薄,未得省见。(汉书‧东方朔传)
以上大多是上层高官大吏的途径,地方小吏有另外的门道
三、给吏(此从黎虎先生之说)
地方一直有小吏的需求,但不可能像上面两种方法这么大张旗鼓,并且小吏
钱少事多,还有很多责任要扛,因此官员会从地方任命或选拔小吏,小吏的
资格跟现在差不多,身家清白通文书,给吏有点类似现在的约聘制
衞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汉书‧卫青传)
蔡义,河内温人也。以明经〝给事〞大将军莫府。家贫,常步行,资礼不逮
众门下,好事者相合为义买犊车,令乘之。数岁,迁补覆盎城门候。
(汉书‧蔡义传)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好客少年,捕搏敢行。
稍迁为功曹。(汉书‧朱博传)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
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除补
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
义。复召署守属治狱,为郡决曹史。数岁,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而太守察尊
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微贱,至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
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掾史
所詈辱。
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己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
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
方进既厌为小史,闻蔡父言,心喜,因病归家,辞其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
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方进读,经博士受春秋。积十余年,经学明习,
徒众日广,诸儒称之。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
(汉书‧翟方进传)
怎么选呢?大多会做小吏能上史书都是家贫或家道中落,共通点是通文墨,
小吏是个吃不饱饿不死的职位,
最有名的小吏自然是开国高祖刘邦
(高祖)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史记‧高祖纪)
小吏能否往上爬?从史书的例子明显是可以的,大多随着功劳(此为汉代考核
一部份,有专属的功劳薄,〝功〞、〝劳〞是两种日常考核方式)累积缓慢上
升,而上升到一定限度就上不去了
要再更往上,就要通过察举或征辟,如同王尊或翟方进一般
能像刘邦或卫青一样的是特例
另外还有两种方式
任子、纳赀(买官)
任子
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至于积功治人,亡益于民,此伐檀
所为作也。宜明选求贤,除任子之令。(汉书‧王吉传)
具体内容可以看二年律令‧史律
史、卜子年十七岁学。史、卜、祝学童学三岁,学佴将诣大史、大卜、
大祝,郡史学童诣其守,皆会八月朔日试之。
试史学童以十五篇,能风(讽)书五千字以上,乃得为史。有(又)又以八体
试之,郡移其八体课大史、大史诵课,取最(第一名)一人以其县令、
史殿(最后一名)者勿以为史、三岁壹并课取最一人以为尚书卒史。
纳赀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苏林曰:“雇钱
若出谷也。”如淳曰:“汉注赀五百万得为常侍郎。”师古曰:“如说是也。”),
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汉书‧张释之传)
(司马相如)以訾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汉书‧司马相如传)
以上是西汉常见几种任用官吏的方法,大多为后代所继承,只是方法或名称
略有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