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杨仪失势的原因

楼主: f4uncy (阿华)   2017-10-15 20:37:32
杨仪在杀掉魏延后,自以为他就是一人之下的二号人物,结果是他的下属蒋琬接替诸葛亮
,杨仪只是闲官,还四处抱怨,其实他没有自知之明,理由如下:
一,擅杀主帅:魏延战功彪炳,是仅次于诸葛亮的人物,对蜀汉至为重要,岂是说杀就杀。
至于魏延是否谋反,陈寿在三国志为魏延平反,只是私人恩怨,这应该就是当时的舆论,
刘禅也不认为魏延谋反,所以下令将魏延葬在汉中。杨仪还自以为立了大功。
二,擅夷三族:退一步而言,纵使魏延谋反,杨仪先斩后奏,可是夷三族之刑,在历朝历代
都要皇帝亲自批准。杨仪擅自杀魏延三族,刘禅还会信任杨仪吗?说不定下一个轮到自己。
整个蜀汉一朝,只有魏延被夷三族,杨仪这种做为明显违反皇帝意愿,杨仪还洋洋得意。
杨仪心胸狭窄,人所共知,皇帝没杀杨仪,杨仪应该感到万幸才是,如果遇到猜忌的皇帝
,早就先下手为强,杀掉杨仪。事实上,刘禅十分宽厚,后文会证明。
后来杨仪不满自己的职位,费祎安慰杨仪,杨仪对费祎抱怨,早知今日,当初应该带部队
投降魏国,也不至如此落破。费祎不敢隐瞒,上报朝廷,后主的处置十分宽厚,只是废为
平民,估计只是定为"妄语罪",从轻发落。后来还是继续抱怨,也只是处以流放,没有要
他的命。最后杨仪自杀,流放的妻子准许返回成都,也就是放过他的家人,后主的处置还
是很宽厚。
总而言之,杨仪心胸狭窄,无自知之明,最后又疯狂到无可救药的地步,结局当然是死路
一条。
作者: jack0123nj (墨坎)   2017-10-15 21:03:00
刘禅有不认为他谋反吗?正史里他自己也不确定吧?所以才有问众人 然后魏延做人失败被大家一起黑
作者: ap88994433 (Xiahouyuan)   2017-10-15 21:19:00
魏不北投而只是率先南归,还上奏章指杨谋反,失败后也只是逃汉中。加上魏应该自知他要北伐发挥长才只靠他是不够的,如陈寿所说私人恩怨,魏应该只想杀杨一人而已。至于人缘差,还有说法是魏比起杨来讲危险级数太高,既然两个都谋反,动笔的总比动刀的好对付。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7-10-15 21:23:00
杀魏延在三国版当年简直战翻了
作者: AlbertEinste (Prometheus)   2017-10-15 23:26:00
假如杨仪杀魏延是心胸狭窄的话,那刘禅逼杨仪自杀,不是心胸也很狭窄??? 重点是杨仪当初不应该乱跳槽,好好的曹魏不待,投奔关羽,惹来杀身之祸,可叹,可叹!!! 跟对主子最重要!!!
楼主: f4uncy (阿华)   2017-10-15 23:56:00
魏延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所以每个人在他的面前都毕恭毕敬,只有杨仪不和颜悦色。而且魏延是阵前第一排的武将,从追随刘备起,几度出生入死,打下半片江山,即使皇帝见到他,也要包容他的粗鲁,魏延要的不过是他人的肯定。
作者: AlbertEinste (Prometheus)   2017-10-16 00:01:00
杨仪有可能是曹魏卧底的间谍喔,要看维基才知道。刘禅判断并没有错,问题是公司太小,不像批踢踢是间超大公司,挂在微软而非台大底下喔,有空多上维基看看!!!
楼主: f4uncy (阿华)   2017-10-16 00:03:00
杨仪是读书人,应该知道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应该相忍为国。但他心胸狭窄,且是宰相身边的红人,内心深处看不起魏延,才会不假辞色。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7-10-16 00:15:00
魏延要的只是他人的肯定?怎么魏延传上不是这么写的这位先生你真的有看过魏延传吗?
楼主: f4uncy (阿华)   2017-10-16 00:47:00
关羽传就有孔明肯定关羽的话,费诗传也有肯定关羽的言词,武将的个性多半如此,魏延也不例外。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7-10-16 01:24:00
不买帐就要拿刀捅人,这只是要人家的肯定?关羽再傲也没这样好吗
楼主: f4uncy (阿华)   2017-10-16 12:54:00
退一步海阔天空,政治就是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作者: swallow510   2017-10-17 04:49:00
魏延不是只有要杀杨仪喔 杀仪等指的应该是包含杨仪在内的丞相府官员 我想骗魏延的费祎应该很难逃过 杨仪当初投靠关羽是因为不满傅群吧 可能傅家在荆州的统治很差让杨家不满决定倒戈关羽 从杨家还有其他成员在季汉做官来看当初应该是全家族倒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