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从“陨石于宋五”谈文言文教学

楼主: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7-08-28 12:30:28
  这是前几天写的一篇文章。
http://www.storm.mg/article/321584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793256
从“陨石于宋五”谈文言文教学
  文言和白话到底有什么区别?我的答案是:前者主要以文字来思考、表达,其他居次
;后者主要以语言来思考、表达,其他居次。
  这不是废话吗?不是。怎么说?我们先讲个故事,再来论理。
  我大四的时候选修中文系李隆献老师的《左传》,这门课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就是
老老实实介绍概要,带大家选读一些片段,包括与《左传》齐名的《公羊传》和《穀梁传
》,详细讲解,教你知道这书大概要怎么读、前人是怎么读的。这样把你领进门之后,你
是否还愿意继续把那团购的四块大砖头《春秋左传注》和《左传会笺》(都分上下册)啃
完,就看个人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公羊传》解释“陨石于宋五”和“六鹢退飞”的一段。《春秋》
的原文是:
  (僖公)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公羊传》的解释如下。大家不习惯读古文没关系,我下面会讲解。
  曷为先言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闻其嗔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是月者何?仅逮
是月也。何以不日?晦日也。晦则何以不言晦?《春秋》不书晦也。朔有事则书,晦虽有
事不书。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
飞。五石六鹢,何以书?记异也。外异不书,此何以书?为王者之后,记异也。
  鲁僖公十六年是公元前644年,这年春天发生了两个异象:有陨石掉在宋国五颗,又
有六只叫“鹢”的鸟类倒退著飞行,经过宋都上空。
  为什么写说“陨石于宋五”,而不说“五颗陨石落在宋国”之类的?因为人会先注意
到的是有东西掉下来,再注意看,是石头。再然后,掉哪里了?掉宋国境内了。最后过去
一看,才数清楚有五颗。“六鹢退飞”则是先看到天上有六只,仔细看,是鹢;再看,怎
么是倒著飞的?记下来了。
  后来我每又碰到文言与白话的争论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一段。
  我们说话,依各地语言和各人习惯不同,“陨石于宋五”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种讲法
,你把“石”、“宋”、“五”甚至“于”字放在最前面,都可以通。但人家写文章,在
竹简上刻字,他要考虑的,不只是怎么用最精简的字数把事情讲清楚,他同时也要思考“
怎么写才是合理的”,而在成品中体现出来。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书法”,书写的法度。
  李隆献老师以这一段经传为例,向我们说明了何谓“属辞比事”──这是另一个从《
春秋》经传出来的成语,用今天的白话来说,就是:确定概念,选好字词,一路顺着排过
去,把事情讲清楚。那要怎样才算成功做到呢?答:“联字成句,其义自见”──如果我
们读者顺着看过去能看懂,那就对了。老师的原话和引用的原文我没记清楚,但这里可以
引一段近代语言文字学家黄侃(1886-1935)先生回应“中文有无文法”这个问题时的见解

  前人未暇言者,则以积字成句,一字之义果明,则数字之义则亦必无不明。是以中土
但有训诂之学,初无文法之作;所谓振本知末,通一万毕,非有阙略也。
  一言以蔽之,就是“直观”。回到文字刚刚发明那几百年,我们设想一下吧:让文字
依照我们讲话的习惯,“我手写我口”如实将语言记录下来,当然是可以的,中国现存最
古的传世经典《尚书》就有很多这样“记言”的段落。但古人也逐渐发现了:文字不必只
跟随既有的、寻常的语言,文字自身就可以另成一种更为精练的语言,且能跨越不同的地
域和时代,大家只要识字就能沟通。这便是“文言”,跨时空的普通话。
  《尚书》很难读,因为它记下来的语言,几千年下来已经流变成百万种样子了,所以
它里面的“白话”虽然对语言学者来说是宝贵材料,但对一般读者来说太难,所以司马迁
在《史记》里就用当时的文言把引用到的《尚书》片段翻译了一下。司马迁对《春秋》经
传也有同样的处理,但比较少,因为到《左传》的时代,“文言”已经比较成熟了;汉人
从《左传》学写散文,后世又学汉人,于是到现在,我们直接读《左传》,也不难懂。
  再来看看《左传》对“陨石于宋五”的讲解:
  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
,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
终。”退而告人曰:“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
。”
  先是简截了当地用“陨星”和“风”说明这两个异象,然后补充一个有着充份“反迷
信”意识的故事:
  宋襄公询问从周王畿聘请来的内史(官名)叔兴:“这是什么征兆?是吉是凶?会应
在哪里?”
  叔兴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作了一番国际关系简报:“今年鲁国多大丧,明年
齐有乱,您在诸侯中的地位会高一些,但这并不会很久。”完了以后,和旁人吐槽:“国
君问了不该问的问题。这些自然现象,不应该和吉凶扯在一起,人才是吉凶的由来。(之
所以回答这些),是因为我不敢直接顶撞国君。”
  如此强调人事而抑制迷信,正是周代立国以来的传统教训──也不是不讲神道,但是
统治者自己不该迷信,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重要。《左传》里有非常多这类关于异象、占
卜的对答,大部份都是国君、将军想从迷信中寻得一点支持,而大臣将事象导引到常理、
正论来作劝谏,然后领导不听、不做,结果果然失败。无奈人性就是犯贱,这种事例直到
今天都还很多,所以古文里的这些思想与教训仍然值得我们观摩。
  但除了这点谁都能照样来批判一通的教训之外,这里我要请大家比对一下上面的原文
和我的改写:
  原文:“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
  我的改写:“今年鲁国多大丧,明年齐有乱,您在诸侯中的地位会高一些,但这并不
会很久。”
  “今年鲁国多大丧”我只改了两个字,“明年齐有乱”我一字不改,没翻成现在的白
话,为什么?因为我发现不能改,随便一改都可能超出原意。叔兴当时的答话,应该不会
这么简短,而《左传》作者将之整理成这个意思;他为什么这么预言,可想是从今年已经
发生的事情推论来的,如杨伯峻注:“指桓公卒,孝公奔宋诸事”,但他也可能没讲出来
,而就是顺着宋襄公想要一个预言的心理,直接给答案,不解释。“君将得诸侯而不终”
要解释起来也太费唇舌了,而且人家很可能并不想听道理,所以就直接给答案,不解释;
如果你有心想做好,想要长久,我再继续回归人事来给意见。
  这位从王畿来的内史叔兴,当然是受过教育,讲话有分寸的,所以在台面上应付过去
了,下来再和旁人解释,重申正理来澄清自己。有分寸的对话,整理而为有分寸的文言;
要我硬改成现在的白话文也不是不可能,但这里直接看过去就能懂,而且才能感觉到其中
的分寸,那为什么要勉强改呢?所以上面我刻意不按今白话的习惯,而是斟酌保持古文言
的原样,放弃文采和风格统一的讲求,便请大家一起就此来思量一番。
  文言和白话向来是一个粗糙模糊的分野,细分起来,可以分古文言、今文言、古白话
、今白话,又可以按各个时代、地域、群体、甚至是个人无限细分下去,而这些又是互相
涵摄的,如我们讲话会用成语,古人作笔记也偶尔会直接来句大白话,相映成趣。真要划
分,我认为,只能看你在写下字句的时候,是以“文”的思维来主导,还是以“语”的思
维来主导,但这只存在各人的脑海里,而且同样是互相涵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那么怎么办呢?答案就是不要清楚划分,只要模糊区分就好。学又要学哪些、怎么学
呢?曰:了解这些原理,揣摩这些书法,以而全盘继承、一体习用。
  对于文言文教学的争议,我去年也在温朗东主编邀请之下和朱家安辩过一场,参见U
DN相对论网站“台湾高中国文应废除文言文必修”页面。然则辩来辩去,你的国文有变
好吗?我们说古文有多重要、或说某某语、某某文、某某主义才有价值,那你自己有多会
用呢?我们不要再只叫人学这些、教那些、这样学、那样教,而自己不练,又借口是因为
政府烂、学校烂、体制烂了,那很逊、很没用。如何才有用?自己学好,然后或者付诸实
用,或者开班授课,或者把学习心得分享给教师与各界人士参考。国画、国乐、书法都有
不必倚靠体制就能生存的教学市场,为什么文言文就没有呢?我现在即将筹办“文言讲习
班”,希望可以聚起有心的朋友,一起来把这门功夫练回来,欢迎来信讨论。
  最后,再补充一下基础知识:《春秋》是鲁国史书的名称,孔子基于那个底本,自己
删修了一个精简版的《春秋》出来作为教材,并在那里面寄托了自己的政治观与道德观。
这个版本的《春秋》只有一万多字,“微言大义”这成语就是从里面的,没有讲解看不懂
,于是后来有“三传”:《左传》说明《春秋》书法、补叙史实,也订正一些错误;《公
羊传》和《穀梁传》则用问答的形式说明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写。
  《孟子》中记载了孔子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这是说
,从这本《春秋》可以懂得他的思想,然而,人家也可以说他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放在
历史叙述中,即所谓“意识形态挂帅”或“夹带私货”,这点孔子是自知有些不妥的,但
他还是这么做了,而且是花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来做。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种执著。。(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这则记载是出于隔代的《孟子》而不是直传的《论语》?)
再者,并不是孔子版本的《春秋》做出来,官方版本就没有了,那时的人能预见到鲁国和
列国的官方版史书会被秦国或者别的什么缘故消灭掉吗?只是现在就只有孔门的版本传世
而已。在责备或批评儒家的时候,应该先存著这点认识。
作者: Nakata0911 (夏亚 阿兹纳布 )   2017-08-28 13:01:00
完了完了 这标题我看又要战了文史虽同源 但文学问题适不适合在这个板谈就是个问题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17-08-28 13:06:00
说真的,文言文,历史,地理,数学(90%),外文(70%的人)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都应排除秘修,这年头有几个人在生活中会遇上? 专业人事,请选修去就好了。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7-08-28 13:25:00
干脆废除义务教育干脆我们只需要劳工,不需要培养全人对赚钱没用的通通废除贾伯斯在呼麻辍学时,已经想到日后要用漂亮字体做电脑了,即使当时还没有个人电脑,若没有像他这么远见,干嘛去学艺术书法,反正用不到乖乖去轮班当打包工吧
作者: Nakata0911 (夏亚 阿兹纳布 )   2017-08-28 13:39:00
这议题跟历史关联也很牵强 还是板主带起的....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17-08-28 14:14:00
台湾2300万人,9成都是轮班打包工,有何问题?路是自找的,全不全人,跟生活何关呢。书读再多,民主挂嘴边,还不就下跪求官员。这不就台湾历史与进行式了,真的跟读书无关。
作者: lbowlbow (沉睡的小猫)   2017-08-28 15:36:00
基本历史地理外文都不读的人是要当原始人?一点现代观念都没有光是外交议题就只能抓瞎
作者: bloodpledge (传说唷唷唷)   2017-08-28 15:42:00
看八卦版整天酸文组就知了 不是架空历史就是空想政治
作者: jackliao1990 (jack)   2017-08-28 16:35:00
酸文组主要是要拥核吧?
作者: chosenone (获选者)   2017-08-28 17:08:00
在815拥核派大胜之前 两者势均力敌之时 就在酸文组了
作者: saram (saram)   2017-08-28 17:18:00
其实这个教学资源丰盛的时代,学校不教文言文,有心学者自己会去学.就像简体字学校不教,高中不教文言文,但大学中文相关科系一样会教的. 整体不会有影响.但是常上网者看中国视频者都大约看得懂.学校课本是升学考试的一个范围,为了考试我们学这些但日后大多用不着.比例有何意义?话说回来白话文的渊源还是文言文.文学如一棵树,根是文言,枝叶是白话.你想种树叶不种根吗?
作者: j73596 ( ( ̄y▽ ̄)╭)   2017-08-28 17:46:00
全部留到大学再教 那我读高中干嘛 国中毕业就去唸大学啦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17-08-28 18:43:00
比例是可以调,但教点基本文言文,其实比较像是语文之美的欣赏,学会欣赏,有兴趣就会去找更多,跟艺术爱好从看作品培养起一样。英美一样还是会教莎士比亚,在俄国教育里面,古典诗也是基本教程之一
作者: saram (saram)   2017-08-28 18:50:00
都是升学竞赛的材料,换一些多一些,对于本质不会改变,学生不会因为有教而爱上它.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17-08-28 20:10:00
爱不爱无法勉强,但连基本的概念都无的话,那连要有什么感觉都说不上了。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17-08-28 21:00:00
基本上, 小学读完就该工作了,不就轮班打包工而已。3000个中文字学完基本的四则运费学会,就够了。其它要唸的,请自费。又符合使用者付费观念。
作者: bloodpledge (传说唷唷唷)   2017-08-28 21:27:00
真这样搞 祈祷有个好爸爸就不会只是网络笑话而已 至少到时大部分人会笑不出来
作者: terrorist (恐怖份子)   2017-08-28 21:31:00
这为周内史先生聘于宋, 不是应聘到宋而是在宋公出吧?
楼主: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7-08-28 21:45:00
内史叔兴的详情我查注疏也看不清楚,所以不敢多推论。
作者: chosenone (获选者)   2017-08-29 00:16:00
基本上很多人的观点是文言文用不到 除非是专业文史人仕所以放在选修或通识 你有兴趣自己去上啊不过照这论点去看其他科目 就会出现Lordaeron的说法了数学学加减乘除就好 物理化学生物更是连上都可以不用上这问题回归到最初 那就是中学教育的目的是啥
作者: bulls0722 (jackliao)   2017-08-29 00:45:00
这是亚洲教育的问题 各科目都要学没选择权利不论聪明愚笨都学同种教材 很多内容欧美大学才学
作者: naziingerman (是人)   2017-08-29 11:14:00
终于理解关羽春秋为何看不完。因为没搭配注一起读
作者: saram (saram)   2017-08-29 13:30:00
南阳街不是学校但是资优生也去那里上课.我们要升学要拿名校文凭,不是要做自己.
作者: F04E (Fujitsu)   2017-08-30 08:56:00
日本国语教育除了古文(日本古典作品)外还要学汉文(文言文)结果台湾要废文言文...
作者: wcc960 (keep walking...)   2017-08-30 20:59:00
因为日本人认为古文/汉文是学生该知道的日本(古典)文化的一部分,但部分台湾人不这么认为吧
作者: Pietro (☞金肃πετροσ)   2017-09-01 14:10:00
台湾有要废文言文?
作者: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17-09-01 19:33:00
“降低比例”在很多人眼中等同于“全部废除”我是不晓得这个等号是怎么成立的啦
作者: wallpaper   2017-09-02 10:18:00
专业人士选修去的论点实在无法接受 这样义务教育只要教导礼义廉耻 群体生活 其他大家自己想办法就好啦!义务教育本来就是有系统的让全体国民有一定的知识水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