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问] 清末革命风气在广东一省特盛吗?

楼主: sam09 (柊鏡)   2016-06-25 22:48:39
※ 引述《jcrevecoeur (J. Crevecoeur)》之铭言:
: 满清的覆亡虽然可能与革命党无直接相关,阅读与清末有关的小说,历史著作与人物传记
: ,可以看到各地几乎都存在些许革命党。然而不知道是受孙文被尊为国父的影响与否,支
: 持革命的本土人物似乎多广东省出身,华侨更不待言。请问这是错觉吗?还是清末革命真
: 的是以广东一省风气特盛?原因有哪些?我稍微想了一下当参考。
: 1. 受太平天国影响,孙文似乎也曾经证言过他的革命思想是受太平军老兵启发。
与其说是受太平天国影响,不如说是当地粤、客族群冲突严重,
才是造就民风骠悍的因素,并间接影响太平天国的出现。
: 2. 岭南地带,天高皇帝远,中央自己核心都顾不到,管不到地方。
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中央统治力量的减弱会引发的是多半称为民变,
和“革命”还有点差距。
: 3. 侨乡多,再加上不受清帝国统治的香港(但侨乡若是主因,为什么不是福建?)
侨民仍然是一盘散沙,需要有个具号召力的角色或团体将他们组织起来,
革命党、保皇党都是其中佼佼者,而孙中山、梁启超正好都是广东人。
: 4. 曾经有国际大港 ㄈ(但革命的定律应该是越有钱越不想革命,而清末最大港是上海吧
: ?)
大型商埠的特色就是人多,周边农村的劳动人口会被吸引过来,
又为了各种因素就集结成帮派会党,这些人才是革命党最早的实力基础,
侨民、留学生、新军这些都是到后期的几次革命才逐渐增加,
各省的革命党人大致也可以分成会党、新旧军、留学生、传统仕绅、侨民这几类。
会党 → 人数多,但纪律很差
军人 → 拥有武力基础,最有价值的目标
学生 → 有热情和组织能力,实战能力通常很糟
仕绅 → 多半支持立宪派
侨民 → 出钱
比如北方内陆省分,陕西、河南等等的会党比例就很高,
可以找一下辛亥革命时这两省的情况。
: 如果标题的假设是成立的,原因是什么呢?
作者: chenxileges (chenxileges)   2016-06-26 10:22:00
可能还有一个群体,各地军阀化的督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