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问] "台湾人"的概念是那时开始有的?

楼主: allgod (欧尬德)   2016-06-13 16:23:20
推文的连横例子,是台湾史作为移民史中比较特殊的存在
早期来台汉人,不论是春来秋去,或是定居,主要为原乡认同(漳,泉),然而这样的原乡认同更重要的原因是:台湾是不是中国?
中国的国族疆域想像,一直是文化的。即使清初台湾已是皇清新附之地,是不是中国,仍有待商榷。在清代初期,台湾还是被认为断发纹身之乡,高拱干的台湾府志很明白了昭示了一个中国官员,挟著“殖民母国”里观看他者的视野,甚至他眼下的这些中国移民风俗,都存在跟原生中国不太一样的文化景观。在当时的移民里,面对着一条黑水沟与荒山原民,恐怕也存在对于原生母国极大的落差。诸罗县志这样形容移民们心境:
“舍祖宗之丘墓、族党之团圆,隔重洋而渡险,窜处于天尽海飞之地。”
这很能精确地说出一个移民的文化认同在原乡,是“祖宗”的、“宗族”的,而台湾的身份却是“隔重洋而渡险”,才能到达的“天尽海飞之地”。
而在中国官员眼里,台湾的地位也一直是“固海疆之外圉,为闽、粤、江、浙四省之屏蔽”。
在这些文字里,很清楚的看见了对于台湾与大陆,内外的心态,如果大陆称为内地,那台湾就是不折不扣的“外地”了,在早期的台湾移民史里,对于台湾的想像跟后来南洋移民里对南洋的想像差不了多少,总之不是中国,所以对于中国移民而言,自然产生不了认同。就像不会有人去了美国日本,就说自己是美国人日本人了。
而到了连横的时代,台湾认同却产生了质的转变:
台湾固无史也。荷人启之,郑氏作之,清代营之,开物成务,以立我丕基,至于今三百有余年矣。
值得注意的是,固无史,所提的史,只是单指没有文字记载吗?显然不是这么简单,否则也不会提到转折点为“清代营之,开物成务”,换句话说,连横提到的台湾史,是一个台湾内化为中国一境的历史,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台湾才出现了“台湾人”这样的词汇。
总之,连横口里的台湾人,是建立于台湾成为中国一部分,已与中国形成共有的文化认同后出现的。这跟日本时代的台湾人并不一样。也只有台湾社会文化到了这个时候(一些学者说的内地化、土著化)后,台湾人的认同才由原乡开基祖转到了新乡开台祖。
日本时代的台湾人是个很特殊的名词,既联系了中国,又必须自隔于中国之外,既与日本对抗,又存在殖民母国与殖民地矛盾的关系。这个语境在此时萌芽,且延续下来,形成了现代“台湾人”这个词汇概念。从这个概念说,c版友的说法是对的。
这个语境的目的是对抗,如同我们所见,无论是日本时代的议会请愿运动,或是国府时代的228,台湾人一词都存在着各种暧昧度,进可攻退可守。不得不佩服这些使用者,将语言运用至如此化境,缓和了许多冲突,并且有效达到了目的。
至于被当成国族概念,与中国成为对立两个词汇,那是晚近之事,除了早期台独,台湾人这词基本上没有太多这样的概念,这个词的演变发展至今,也是另一个善用语言的地方。
※ 引述《carrothead (イズミ)》之铭言:
: ※ 引述《noonee ()》之铭言:
: : 因为上面在讨论中国人的定义与概念 让我联想到这个问题
: : 中国人的概念显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即使到今天也没有明确well define的定义
: : 很显然是经过时间的演变的
: : 同样的问题
: : 台湾人的概念是那时形成的? 还有他定义的变迁是如何?
: : 首先大家都知道 台湾这座岛是在日本人手上经过血腥屠杀和高压统制下
: : 才第一次完全的统一在单一政权底下
: : 但是似乎在此之前 台湾人的概念就已经有了
: 将"台湾人"视为一共同体概念的出现,应该始于日据时期
: 在此之前,台湾岛上的住民对自己的身分认同主要以原乡(漳、泉等)为主
: 至于原住民更不可能有全岛人民为一共同体的概念
: 日据时期,由于面对殖民政府等各种不公平待遇,这种原乡之间的歧异才逐渐消失
: 而产生将台湾汉人视为一共同体的概念
: 至于原住民包不包含在此时的"台湾人"概念中我不清楚,尚待指教
: 不过此时的"台湾人",并没有强烈的国族意识,至多只是面对殖民政府所作
: 一种区分他我的概念而已,就算有国族概念大概也非常少
: 所以战后初期,国民政府光复台湾的时候,台湾居民普遍欢迎,也都认定自己是中国人
: 不过,就如课本所述,殖民的经验造成两地的隔阂
: 大陆人认为台湾人被奴化,台湾人认为大陆人未能理解自己的特殊性
: 这一点无论在贩夫走卒或知识分子中都是如此
: 我认为当时的一篇文学论战的片段可作此时的代表
: "我并不否认台湾是中国的边疆之一,但我肯定台湾文学的目标不是在建立边疆文学。
: 更难承认冠以地名就会使其作品减少价值而终于成为边疆文学。总之:为了适应台湾
: 的自然底或人文底环境,需推行台湾新文学的运动,但是建立台湾新文学的目标不应
: 在于边疆文学。我们的目标应该放在构成中国文学的一个成分,而能够使中国文学更得
: 到富有精彩的内容,并且达到世界文学的水准。" - 濑南人
: 至于"台湾人"变成一种国族概念,那是国民政府统治后一连串内政外交的打击所形成
: 的事了
: 所以现在市面上很流行一种"清帝国殖民台湾说",把清帝国认为是与荷、日同性
: 质的殖民者
: 清帝国殖民原住民或台湾(地名)我是同意啦,不过清帝国对岛上汉人也算殖民听起来
: 就跟华盛顿说英国人殖民美国是一样的事
: "清帝国殖民台湾(人)",又是一个模糊地名与群体的招数
: 啊,台湾岛上没有汉人,只有汉人平埔族的混血不是吗?
作者: jerick (杰.J)   2016-06-13 17:42:00
不管是日本时代、清代、现代,台湾人的称呼有什么好特殊的,不过就是某个地方人的称呼而以。就跟桃园人,高雄人这类称呼差不多,哪来的特殊。只不过是后来的独派夸大了意义。才会出现类似,台湾=中华民国,这种错乱的国家认同。
作者: g6m3kimo5566 (极为变态的神父)   2016-06-13 18:13:00
没有国家认同是错乱的 台湾=中华民国只是其中一种在一个压迫下或族群不对等的的历史 寻求新认同并不
作者: SNLee (宁静星辰)   2016-06-13 18:16:00
有人的台湾人跟台北人是一样的,有人的台湾人是国族,有人的台湾人是拿来区分彼此的
作者: g6m3kimo5566 (极为变态的神父)   2016-06-13 18:17:00
奇怪 清国转中华民国的认同即是如此 变更国名也是常态世界上许多国家原本都只是地名 纯看该地住民的决断从“天尽海飞之地”转化成“天尽海飞之地之人”这样的变动已经聚集某种共同认同虽然可能不到全岛 但若说当只有彰泉之辨 就太武断了连横他爸既然自称台湾人并告诫儿子 显然这种台湾人
作者: hizuki (ayaka)   2016-06-13 19:12:00
错了,某政府表示中华台北==中华民国,且未矮化
作者: g6m3kimo5566 (极为变态的神父)   2016-06-13 19:12:00
认同并非突然产生 而是积聚多时 虽不到国族认同但也足以作为一种身分认同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6-13 20:02:00
台湾人的国家观念,至少在清代时是没有的.中国也一样的.在那之前,只有"天下"和外国而已.外国有国王,但是"我们头上是皇帝".而中国也没有民族主义.更别说国族观念了.在外面碰到讲同样乡音是"同乡",听不懂的是"客(家)人仔".当时不可能有一个闽南裔的对客家人说"我们都是台湾人".更不可能说"我们是中国人"了.那些"熟番,生番"们,连台湾这名词恐怕都搞不清楚.当时知识分子少得可怜,他们的讲法不能完全代表全民.
作者: jerick (杰.J)   2016-06-13 21:28:00
台湾=中华民国,没错乱吗?那么假若我要说桃园=台湾,也要说没错了?
作者: g6m3kimo5566 (极为变态的神父)   2016-06-13 21:37:00
桃园意识如果等于台湾意识 自然可以意识就是自然聚积而成 民主国家可以用公投确认
作者: s952013 (AllenSkywalker)   2016-06-13 21:44:00
多得是对两边都双重认同的人,硬是要人选边站只会为难而已....不然前几任总统一直表示台湾=中华民国是在喊啥
作者: jerick (杰.J)   2016-06-13 21:48:00
台湾有意识?桃园有意识?各县市有各县市的意识,又可以等于台湾,好像越来越乱了。或者,你的台湾意识或桃园、高雄等意识,指的是地方文化?
作者: mycallsoft (轻声细语)   2016-06-13 22:01:00
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才会在小地方分彼此
作者: carrothead (イズミ)   2016-06-14 00:03:00
推,长知识了,这种名词的内涵了解似乎颇需要思想史的功夫考证,因此政治人物还蛮容易借由诠释影响民意的不过这点全世界都半斤八两吧(笑我对于这些名词的流变也不算熟悉,多谢赐教
作者: g6m3kimo5566 (极为变态的神父)   2016-06-14 02:09:00
至于原PO说台湾人目的是对抗 我想这只是其中一部份 对抗的原因是什么 这值得探究 把原本地名转成属于此地的人 显然是要解决某种问题现在也会是未来的过去历史 不管赞成或反对 现在的台湾人会是推动历史的人
作者: goenitzx   2016-06-14 05:19:00
当然是有压迫才有对抗
作者: WINDHEAD ( )   2016-06-14 12:16:00
日本时代的“台湾人”其实分成三类,内地人/本岛人/蕃人内地人的户籍在日本,本岛人与蕃人户籍在台湾内地人与本岛人适用同一套法律,但蕃人适用另一套法律大概是这样粗分。战后初期只是把内地人代换成外省人讲地方意识的人恐怕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个地方本身也是一个行政区,他的想像边界是被现实的行政区边界所制约下的产物。 在尚未有桃园县之前只有新竹州下辖的桃园郡/中坜郡/大溪郡。 而桃园郡/中坜郡之争甚至延续到了今日的桃园直辖市。日本殖民统一全岛,就会产生对应的台湾本岛意识;而蒋军败逃固守台湾后,使台湾本身成为一个实质独立国家产生对应的台湾意识就是国家等级的台湾意识这种现代化行政系统的影响力有时候远远超过前现代的部落乡土意识。 地方意识并没有那么简单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6-14 12:39:00
戸籍法ノ适用ヲ受クル者 / 戸籍法ノ适用ヲ受ケザル者好个“内地人与本岛人适用同一套法律”?内地人适用户籍法 台湾人(本岛人)不适用户籍法内地人也不被认为是“台湾人”
作者: YYOO (回游鱼のキャパシティ)   2016-06-14 12:48:00
连个小学都分小学校和公学校 还会适用同一法律喔?
作者: wolfpeter (帅ㄉㄟˊ)   2016-06-14 13:07:00
日本内地人来台湾还是日本内地人,不然怎会有湾生
作者: carrothead (イズミ)   2016-06-14 13:51:00
WIN讲得并非无理,但是想像边界与想像内涵终究有所不同吧?将想像的边界推及台湾全岛,与其内涵置身中国范围之下应是不冲突的两件事,"台湾"的内涵突破中国限制终究应该是光复以后的事
作者: goenitzx   2016-06-14 16:57:00
湾生是出生在台湾的日本人 可能一辈子没去过日本
作者: wolfpeter (帅ㄉㄟˊ)   2016-06-14 17:06:00
没错阿,日本人来台拓殖洽公经商时生的小孩叫湾生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6-06-14 17:52:00
常常讲湾生的不见得多了解湾生啊,比起来在东北出生的日本人那个故事精采多了最有影响力的湾生说不定是日航的小仓宽太郎没有他就少一部不沉的太阳可以看,说不定日航名声就跟韩航华航差不多臭我看维基那个条目还是一年前很新的,大概是最近攀关系很勤,但遗华日侨才是日本人相对比较关注的问题很多漫画跟电影都在做这块,比魏德圣那部早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