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问] 中古世纪人们对印度为何高度重视?

楼主: chrischiu (mini)   2014-05-17 11:26:00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铭言:
: 香料之所以在欧洲会那么重要﹐功效固然是原因之一(具体后述)﹐
: 而“商品地位”也是很重要的。
: 我们今天在回过头来看香料时﹐常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用今天的商品来类推﹐
: 因此而认为香料是炒作出来的﹐或者难以理解为什么当初欧洲人会对香料那么执著。
: 而事实上﹐香料是一种延续了上千年的商品﹐并在这上千年中有价格的波动﹐
: 自然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了。
: 在亚历山大大帝之前﹐由于东西方贸易交往的稀少﹐当时的香料在欧洲并不流行。
: 后来虽然印度香料开始日益增加﹐但在欧洲还是并不常用。(用来尸体防腐倒是有﹐
: 但主要是埃及、中东地区)
: 到了罗马共和国后期、帝国早期﹐随着罗马的强盛﹐大量的香料从印度运入东非、
: 埃及、地中海东岸﹐然后随之进入罗马。
: 此时的香料是较便宜的﹐而非后世那样高价﹐因而迅速占据了市场。
: 按当时的罗马史料记载﹐公元1世纪时﹐黑胡椒一磅4迪纳厄斯、白胡椒7、
: 生姜6、肉桂50﹐最贵的纯桂皮油则一磅1500迪纳厄斯。
: 迪纳厄斯(denarius、denarii)﹐即小银币﹐重量初为一磅的1/72﹐
: 后为1/96。(wiki有中文词条可参考)。
: 作为对比﹐当时一个罗马士兵年俸是225迪纳厄斯﹐可以买50多磅黑胡椒﹐
: 因此虽然香料也不算便宜﹐却也是很多家庭能够承担得起的。
: 这使得香料迅速在罗马帝国普及开来。
: 在现代的考古发现物中﹐不管是日耳曼前线的罗马军营﹐还是英格兰的罗马军营﹐
: 都有不少香料发现﹐可见当时即使是在前线地区﹐还是能够使用香料。
: 但到了罗马帝国后期﹐随着东西方都陷于战乱﹐波斯、阿拉伯相继兴起﹐
: 商贸之路受阻﹐香料就开始价格攀升﹐到了公元4世纪﹐1公斤黄金就仅能换90公斤香料﹐
: 随后除了十字军时期由于攻占地中海东岸﹐香料价格有所下降之外﹐
: 长期之内香料的价格都是居高不下。(毕竟欧洲不产香料﹐跟丝绸、瓷器这种
: 日益普及化、平民化的商品不同)
: 因此香料就成了欧洲的一种执念﹐一种对过去罗马帝国辉煌时期的怀念。
: 就跟中国的“什么才叫盛世﹐就是要黄河清啊”一样﹐
: 慢慢变成一种“什么叫做恢复罗马荣光﹐就是要小骑士也有香料用啊”。
: 在这种执念下﹐香料就又慢慢变成了一种身份、地位、财产的象征﹐
: 以至于一段时间内﹐香料直接成为地租、货币来流通﹐在同等财富下﹐
: 贵族宁愿拿香料出来作为财富象征而非黄金。
: 这种传统延续到现在还有。当年威尔斯亲王查尔斯举行仪式接收形式上的公爵领地时﹐
: 接受的领地贡品就包括一磅胡椒。
: 因此﹐单纯从商品的角度出发﹐探讨其价格、功效﹐是难以解释欧洲人对香料的执念的。
: 当然﹐香料也有其功效。
: 但正如金鱼所说的﹐这种功效不是体现在有些人所说的肉类防腐上。
: 事实上在中世纪时﹐香料的价格远高于肉类﹐与其为了防腐而是用香料﹐
: 还不如直接扔掉肉类﹐拿香料去换来十倍的新鲜肉类。
: 香料在饮食上的防腐作用﹐主要是体现在酒品上﹐而非食品上。
: 由于中世纪时期的器皿、保存、开封再密封都远不如后来﹐辛苦酿出的一大桶酒﹐
: 若不赶紧喝完﹐没几天就会变味变质﹐喝起来让人倒胃口。
: (英国中世纪的王室账本就屡见将变质葡萄酒拿出去送给贫民喝以示亲民。XD)
: 在当时甚至常常有人迫不得已﹐在酒还酿到一半就开始喝﹐以抢著能多喝几天﹐
: 14世纪的法国诗人德尚就一边抱怨时间不够的葡萄酒难喝﹐一边不停地喝。
: 当时的行家就是能够把握好时间度﹐既提前开封﹐又不提前太多﹐
: 使得酒能够多保存几天。但要把酒运到远地、保存久远一点﹐单单靠行家是不行的。
: 所以在中世纪时就慢慢流行起了在酒品中添加香料。
: 苦艾酒(味美思酒、威末酒、Vermouth)、北欧格拉格(Glogg)都是这种习惯遗风。
: 添加得好﹐酒也价格贵﹐比用来防腐肉类市场更大。
: 最后﹐关于丝绸﹐在罗马帝国时期丝绸确实一直比较高价。
: 西元301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就曾颁布“限制最高价格法”(可参考wiki戴克里先
: 词条。“限制最高价格法”无中文词条﹐英文词条为“Edict on Maximum Prices”)
: 在其中规定(引英文wiki)﹕The highest limit was on one pound of purple-dyed
: silk, which was set at 150,000 denarii.
: denarii就是前所述迪纳厄斯的复数形式。(1/72 到 1/96 磅)
: 也就是说﹐一磅紫色丝绸的价格﹐大约是3万多磅黑胡椒﹐或者1500多磅白银。
: 按照罗马时期金银大约1:12 到 1:15的比值﹐也有100多磅黄金。
: 当然﹐这是最贵的紫色丝绸﹐其他颜色的丝绸未必有这么贵﹐
: 但这也是最高限价﹐而且其他丝绸尽管便宜也不会就贱价百倍﹐
: 所以若说当时罗马的丝绸跟黄金差不多等重等价﹐并不夸大。
: 西元552年﹐东罗马帝国从中亚辗转弄到蚕与桑种﹐自此丝绸的价格才开始回落。
希腊人随着亚历山大与塞琉古帝国很早就到北印度,与当地人有所交流,早期的佛像甚至有受希腊雕塑的影响。随着时间流逝,希腊对中亚与印度的影响已经微乎极微,大概仅见于史册。西方人也几乎没见过印度人,也难怪哥伦步误把美洲原住民误认为印度人。
大规模的交流应该是英国征服印度以后,人民喜欢印度的哲学,冥想与瑜伽,语言学家也发现欧洲与印度的语言有很大的共通处,好像先发现兄弟的唸法都很像,也因此演绎出印欧民族这个概念。只是我很好期,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印度的过程中,不知道有没有发现彼此的语言都很相近,其实是波斯印度都是雅利安人,大家系出同门XD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驸马)   2014-05-17 11:40:00
亚历山大没有发现 是18世纪首先发现梵语,波斯语,希腊语和拉丁语有相似之处 之后印欧语系的研究都由此开始可以参看维基百科: 印欧学 Indo-European studie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