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南迁与南方之开发
北方胡人之汉化,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最具代表性。但它仅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
融合过程的一面,其另一面则为汉人之南迁。
早在东汉末年,由于黄巾暴动所导致的州郡割据混战,一些北方汉人已向长江流域迁徙
。后因五胡乱华,北方尽沦胡人之手,晋室衣冠南渡,中原的世族和人民遂多次大批地
渡淮过江,遍布淮南、江南一带。东晋初,由北方抵长江一带的汉人已有百万以上。有
部分人更向今福建、两广乃至越南迁移。如福建泉州城地跨晋江下游两岸,相传晋室衣
冠南渡时,避居此地者多沿江而居,故称流经此处之江为晋江。泉州北面有“小洛阳”
,著名的洛阳桥即建于其处,其名相信亦与晋代时汉民之南迁有关。
大量汉族的南下,使南方许多土著民族进一步接受汉文化的影响,通过互相接触、交流
乃至通婚,汉族和当地民族同化的过程亦大为加速。汉族的一个支系──客家,就是在
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客家人多住于赣南、闽西、粤东一带,其历史上的大迁徙有数次
,首次约起于西晋永嘉之乱后,五胡的入侵迫使中原的并、司、豫诸州的一些汉人逐渐
南徙,几经辗转而达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称为“客家”。案闽粤赣交界地区原有今
?族之先人聚居,客家人之不断到来势必与之相接触,甚至于同化。目前?族多分布在闽
东、浙南一带,据载系元明之后由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逐渐向北迁徙,然时至今日客家
话同?族语仍颇接近,其渊源变化实值研究。仅此一例,已足见汉人南迁同南方民族融合
之关系。
汉族的经济文化向以中原地区为重心,南方地区甚至长江流域一带,原来人口较少、经
济落后,三国时虽经开发,仍然比不上中原。但由于后来汉族的大举南迁,不仅增加了
大量劳动力,且带来先进之生产工具与技术,使南方地区逐渐实行精耕细作、施肥灌溉
,冶铁、制瓷、造纸等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贸易臻于繁荣。六朝首都建康乃成有百万人
口以上的大都市,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遂开始南移江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