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社论] 被反同波及,忧前途受阻(文长)

楼主: gloriatin (辣手萝莉)   2017-05-30 10:58:34
※ 引述《holycool (伟)》之铭言:
: 昨晚在班内群组看到某男老师的转贴
: “……立法的人,你生过孩子吗?……你有什么资格要求我的孩子要在还年幼纯真的时候
: ,就学习什么叫性高潮?……”长达1600字
: 两小时后,班主任(老板)也附和
: “我们身为教育的一份子,更应该给学生正确的观念。彼此互相尊重并不代表就要接受破
: 坏常伦……你们觉不觉得恶烂?……”
: 所以这种“敏感”的“长文”是首次见到
: 朋友圈之外,我常被说斯文、寡言
: 最资深的两位职场前辈接连在群组反同
: 我开始担心连锁效应
: 若到时候
: 人际上被冷落、刁难
: 我无所谓
: 就怕自己的发展、前景 因此受阻
: 之前听闻释宪后的反同声浪会再起
: 似乎成谶
我是觉得,不用先入为主的带入默认立场,
人类本能的会趋近相似、疏离相异,
只要有同志存在的一天,恐同就不可能被消灭,
接纳、包容甚至无视忽略恐同反同的人的声音,远比说服他们简单,
毕竟,就算辩赢了,也改变不了恐反同的人的立场,
就像没有人能改变你们与生俱来的同志取向。
分享一下认同同志婚姻权的FB文:
关于同志婚姻,我们必须先问自己
‘人类的观念是否会随着时间进化’
如果你认为是,我们就可以继续讨论下去
如果你认为不是,我们就不用继续下去
人类最早的家庭观,依父系母系社会而有不同的面貌,
基本上还是掌权的支配者拥有更多的配偶,
被支配者们共享一个支配者。
进入近代(19世纪起)后,人权思想逐渐进化,男女逐渐平权,
主导这次进化的是基督教,所以强烈的主张一夫一妻制,
且必须是天生生理上的一男一女。
而到了近期,平权思想更加抬头,主张尊重潜在人格特质的人权,
这包含了跨性别者与同志,
因为生理与心理的不同向、或是费洛蒙受体的同向性,
因为与我们长期以来接受的教条与价值观不同,
主要的争论点也由此产生。
其中最能被大众接受的是完全跨性别者,并接受过完整的性别转换步骤,
但部分跨性别者,进行手术后呈现同时具备男女性征者,则又很不被大众接受。
这部分或许跟恐怖谷理论有关吧。
至于同志在由基督教主导的思想演化中,
过去一直背负著不洁、不贞、不忠....背弃神者等等负面形象,
但在整体人类演化过程中同志的存在却是一直存在的,
无论是古中国、古欧洲(希腊罗马维京日耳曼)....都不曾缺少关于同志的故事,
但是在近代,由于主流教条的影响,同志们必须压抑、隐藏、掩饰,
虽然近期世人对同志的存在接受度越来越高,但囿于主流教条及信仰的影响,
却认为同志间不该由婚姻组织家庭,甚至出现婚姻家庭神圣性的论点,
这部分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毕竟已经接受了这种观点至少100多年,
虽然天主教教宗公开接受同志、虽然基督教多数教派如今不主张反同,
但部分激进的、保守的教派,却依然否认同志,偏偏这些团体却有着高曝光率与媒体话语
权。
如果婚姻及组织家庭是基本人权,那它就不该受到信仰箝制,以神圣性之类的说词否定同
志的权利。
如果婚姻及组织家庭是信仰神权,那它就不该成为普世价值,
否定其他人追寻其他信仰庇佑的权利。
其中比较有争议的,是关于领养儿童的部分,双父或双母的家庭是否容易造成儿童成长时
的认同混乱?
或是与同侪的相异造成霸凌与排挤,
这里面的争论点还太多,代孕、借腹...又存在法律上的争议。
同时对不具选择权的儿童而言,我们的选择影响他们太过多,
所以这部分不多论,只能说我本人赞同。
至于有人拿性交部位来争论同志....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先不谈同志,自古以来普天之下东西皆然,
男女之间交媾就存在着水路与旱路之说,
这拿一部分做论点就只是为反而反罢了。
======================================
最后,虽然我认为同志的婚姻权力必须受到重视,
但不代表所有人都必须接受同志,
因为性吸引力著种原始生物天赋的关系,多半决定我们是否为同志的关键在于天生的费洛
蒙及其受体,
今天我只会对女性的费洛蒙感到兴奋并受其吸引,
同时不会对‘雄性散发出来吸引雄性’的费洛蒙感到排斥,
不代表我有资格去非议对‘同性相吸’的费洛蒙感到排斥的人群。
同样的我认同的家庭价值,同志不影响其价值,
也不代表我可以去否定他人‘同志影响家庭价值’说
这是个人观感。
但法律、规范,必须建立在平权之上,并以此为目标,
所以除非法律不在保障婚姻、或将同志屏除于法治之外,
否则同志的确该享有婚姻的权利。
作者: loveyouwei (小哲哥哥)   2017-05-30 16:02:00
同志与反同志者就像拥核跟反核的人一样, 即使说烂了嘴对方也不会跑到自己的一边。 所以不用企图说服对方, 因为真正的关键则是中立者。 他们导向哪一边才是真正的关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