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下)The Normal Heart 无声嘶吼 雷

楼主: gwenlaser (reca)   2014-06-12 21:23:58
时间Thu Jun 12 21:21:07 2014
下篇一样截图多,所以图文并茂版在此:http://goo.gl/OJbREO
我觉得我真的是花了一晚上沉淀,因为我到现在都还想一直放一直放Matt Bomer的Felix Turner,孔雀这次演了一个讨好又超级适合他蓝眼睛和翘臀的角色(查资料的时候一堆截图都焦点在他眼睛跟屁股是怎样XDDD)
【The Normal Heart (平常心/寻常之心)】 ─ 无声嘶吼(上):http://goo.gl/VrJwEg
※内里有雷、大量的情绪性抒发、可能让阅读者觉得无限上纲的时事联想,还有同党剧团2014年读剧节的【The Normal Heart 】读剧表演心得。
接下来谈一下Mickey Marcus和Tommy Boatwright,没有这两个角色,【The Normal Heart】剧本的充沛性就会失色许多,变得单薄。
如我前述,我认为这出剧本好在它多元的呈现了不同面相,同一时期、面对同一问题的群体的不同思考,而Mickey Marcus和Tommy Boatwright在此非常重要。
先忏悔一下,读剧节中饰演这两个角色的是 鲍弈安和 高华丽(因为我已经成为他们两个人的fans,所以把他们名字挪抬一下以示尊敬),一开始时因为鲍奕安的外形比较神似Jim Parsons,我一直以为他会是Tommy Boatwright。
但这不重要,这两位演员的表现好到马上让我忘记这件事情,Mickey Marcus和Tommy Boatwright是剧中比较显相的同志,他们几乎包括了大众对同志的刻版印象与行为,相较之下,Ned Weeks、Bruce Niles及Felix Turner的同志倾向可以较为隐性,Bruce Niles甚至没有出柜。
纵然很多时候我认为刻版印象是坏事(我已经十分厌烦觉得同志都是娘娘腔这种恶心形容词的思考了,下一篇冰与火的文章就准备狂鞭一下剧中百花骑士的处理,简直恶心),但这两个角色非常成功。读剧节和电视电影的呈现稍有不同,读剧节中掺入了一切比较轻松的情节,很多时候都是这两个角色在加注这种气氛。可是几个重要的论点阐述,也有赖他们。
就是因为他们代表的面相常是轻快的,当他们紧绷的情绪流泄,才更加沉重。
电视电影比较没有如此明显,但仍然不可蔑视他们的论点。
这段太长,所以我是跳着截。
这段的情绪是难过与愤怒;我觉得读剧节鲍奕安的诠释是难过大于愤怒,Joe Mantello相反,可是都一样出色。
上篇谈到Ned时我提到他的抗争和愤怒一直在伤害他人与自己,他振笔疾书痛斥对他们视若无睹的人,也指摘不肯与他用同样态度抗争的同志。
Emma曾对Ned说:“如果打炮会死,那再蠢的人也知道该停止吧!”
但这就是重点,Ned与Emma呼吁大家停止滥交,Emma甚至认为该停止性交。可是与此同时,对爱滋病的研究并不完全,即使是Emma也不晓得这是否是症结。
他们问Emma戴保险套进行性行为会不会感染,Emma说不知道;他们问Emma接吻会不会传染,Emma说不知道。
Emma的话听起来言之有理,只不过是停止打炮而已,这可以救命,为什么你们不停止?
Mickey说出重点,性行为、同性性性为、单一伴侣性性为、多伴侣性行为。在当初对他们而言代表的意义不只是生理上的欢愉(不否认这也很重要啦),但其象征的心理意义是他们争求数十年来的认同,自我认同、外界认同,被不被当成“异类”的认同。
残酷的是这样的认同争取还在持续,总是有些,如我上篇所写,有耳朵很浪费的人同样也浪费他们的眼睛,看不清事实的在歧视同志。当他们说他们因为同志身份租不到办公室时,市长助理说这不行,这是歧视──那又怎样呢?
这就是鲜血淋漓的歧视,法律禁止──那有怎么呢?
有制止他们被歧视吗?
有让某些人长出理解同志并不异类的脑袋吗?
从这部1982年的电影到2014年的现在,看看台湾社会部分人士对多元成家的态度。他们要不对自己的歧视十分骄傲,要不蠢到认为这不是歧视。
Mickey的另一个爆发点在于无力,在就连研究爱滋的先趋Emma都掌握不到这疾病的症结时,不比其他人了解更多的他们成为旁人的求诉者。
人是有其极限的,当一波一波的压力从外袭来、从内反弹(包括Ned的激进),他的性向、身份、认同、十几年来的诉求与他的职业社会压力一起冲上来。
如果当时帝国大厦顶楼没有人,他真的会跳下去。
我不认为Ned不自责,但自责不等于他会背离自己的想法。他还是认为温和、缓慢的抗争是无效的,非得大声疾呼,非得把双方都撕咬出伤口,才会有人出来上药。
我也不认为他是完全的错误。
Tommy Boatwright是另一种角色。
当Mickey Marcus崩溃时,是他使他冷静;当Ned和Bruce第一百零一次的争执时,是他制止他们。他不会是团体里最出锋头的角色、也不会是说话最大声的人,他是那种永远低头在做事,偶尔抛出一个微笑,你习惯他在那里,像植物安静的提供氧气。
但等他开口,所有人都必须闭嘴。
电视电影在Tommy对Ned的感情上处理的比较隐晦而哀伤,透过这样一幕,一切都在不言中了。而读剧节高华丽的表现则是...华丽而可爱XDD 读剧节把这部分转化成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小段落,使得整出剧的情绪不那么压抑。高华丽的表现担当了大部分的推动力量,和鲍奕安的互动十分合衬所以说我是fans嘛。
Ned的愤怒一直很外显,所以我们已经习惯了。而当同样的话从Tommy口中说出来,是最让我感到相同愤怒的一次。
我无意把同志的身份抬高到超越一般人,他们就是一般人,和我们有同样生存权的人。
像Emma所说,其他不明的流行疾病爆发时,政府及民众采取的关注率如此之高,而当死亡率更高、传播率更快的爱滋爆发时,只因为当时认为只有同志可能得病,大家的关注力便低到不行。
异性恋有优秀的人材,同志也有。当同样的人在消逝,大众只关心前者,因为前者是“多数人”是“我们”,而同志是“他们”──“我们”不喜欢“他们”。
这实在是不比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仇视好到哪去。
每当我看到某些教徒打着“救赎”的名义想“治好”同志,我都觉得看到了打着“不要就是要”的借口强暴他人的杂种。
Ned的诉言替他们建立诸多敌人,但当时的状况确实是──“they are letting us die.”只因为“they just don't like us.”
我想从Ned的哥哥Ben Weeks的段落来展现一下当时(或者说现今?)的“they”是什么态度(略去认同同志与他人相同重要的一端,与根本不认同同志生存权的另一端,我认为这是一般民众的想法)
Ben认为他已经在很认同Ned了,但那是他认为的认同。
他们已经为此争执两次,这是最严重的一次,导致了他们的互不联络。
而我认为Ben对他们真正的理解,是来自于Felix去找他的那瞬间。
我觉得我得了一种一看到Felix就想哭的病。
我已经厌烦那种“为什么同志需要结婚”的荒谬言论了。
为什么他们需要,因为他们相爱,他们像一般异性恋一样需要成为一家人,这是情感上的需要;法律面的需要,在各种方面上,他们也必须成为一家人。
或许可以靠其他方法让他们拥有类似的权益,但为什么呢?
为什么和我们拥有同样权力的同志,在只是想得到与异性恋同样待遇的同时,要绕那么多弯路呢?
读剧节有一句台词,电视电影没有演出来。
饰演Felix的刘大玮对周明宇饰演的Ben说:“但这是爱,我希望你明白。”
那是一个很温柔的段落,Felix一向都不似Ned如此强硬,但他们想对Ben表达的是一样的东西,之前Ben没有听进去。
但读剧节的这个小段落,我认为是改变Ben心态最重要的一个段落。这是Felix独有的能量,他能够缓慢的敲击他人的心脏。
最后,在纽约时报的〈Love and All That Comes With It〉一文中,饰演Tommy的Jim Parsons与Tyne Daly和记者Philip Galanes对谈,我想引述一些他们的对谈段落。
Philip Galanes: Jim’s character is so kind, which is crucial to the alchemy of that angry play.
Jim Parsons: It’s my favorite thing about the role.
Philip Galanes: I’m imagining the three of us — 40ish, 50ish, 60ish — had very different experiences of AIDS.
Jim Parsons: “The Normal Heart” was such an education for me, because even though I was alive and aware of AIDS, I was too young to relate to it on a meaningful level.
Philip Galanes: It didn’t feel like a threat to you?
Jim Parsons: No, it scared me to hear about it, but it wasn’t a personal threat. I was very young.
Philip Galanes: I was a virginal 16 and convinced I would die of it.
Tyne Daly: “Sex will kill you.”
Jim Parsons: Oh, that message got home pretty clearly. I knew that sex was an easy ride to death. I don’t regret that lesson, by the way.
Philip Galanes: Living in the creative world you lived in ...
Tyne Daly: We lost people every week. We lost friends I had gone to acting school with, members of our company. There would be intimations that someone was sick, a flu. It all seemed to be code for death, and it was very scary and very sad.
Philip Galanes: There’s a brilliant line in Terrence’s play: “First it’s a chapter in a history book, then a sentence, then a footnote ... The pain dulled and drained away.”
庆幸的是对爱滋产生的伤痛我们尚未到麻木不仁的程度(以大多数有良知不歧视的人来说),所以有了【The Normal Heart】的产生。
─────致所有努力过与还在努力的斗士。
作者: jontaxx (jontaxx)   2014-06-12 23:04:00
推用心
作者: papaduck (趴趴鸭)   2014-06-15 22:58: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