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建文帝一开始就注定输吗?

楼主: KDSKY (猫茶)   2020-05-12 10:13:27
靖难朱棣方会获得最终胜利是非常不正常的情况,相对于汉七国之乱与晋
  
八王之乱,明朝的靖难起步可是天差地远。首先汉初的封藩,动则连城数十,藩王掌
握王国所有权力,汉初藩王与春秋战国的诸侯约略同等;晋室诸王具则有部分行政
权力,同时掌握军权。
  
汉初七国之乱是七国联合叛乱,并且汉中央一度认怂,汉景帝试图以杀晁错
来换取和平,是后来七王不肯罢兵才决定硬干到底,汉中央实力不足,无法自力去平
定七王,需要靠景弟的弟弟梁王刘武死守睢阳城帮中央及周亚夫争取战略时间与空间,
最后速战速决三月平定七王。汉初的七国之乱是七国VS中央+梁国。另
  
而晋八王之乱则是此起彼伏,加上贾南风之乱,最后同归于尽。
明初的诸王除了边王,可以辖制的军队并不多,且没有封地的统治权,对于边王
军事方面的形容以宁王为例如下:
 《明史》列传第五,诸王二:
  
  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逾二年,就藩大宁。大宁在喜峰口
  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
  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权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
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是对边王的兵威形容,被形容为“巨镇”的边王就是领兵八
万左右,而燕王朱棣举兵叛乱时,唯一有出兵相助的就是这位宁献王朱权,而宁藩在之前
已经被中央削减护卫军,更别说朱棣最后从朱权手中得到的朵颜三卫还是半骗半胁弄来的
,原因就是明初封藩与中央实力差太多,不然这位后来北征到死在路途的明太宗,何必冒
险去骗宁王的朵颜三卫?
靖难之役实际只有燕藩对抗中央大军,燕藩封地也就是北平附近而已,与战国的
燕国差地远了。就算燕藩跟宁藩一样带甲八万好了,加上朵颜三卫的三千骑兵,八万三,
但中央军一开始出手的兵力数随便都十万以上:
明史卷五,本纪第五(成祖第一):八月,天子以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致
  讨。己酉,师至真定,前锋抵雄县。壬子,王夜渡白沟河,围雄,拔其城,屠之
  。甲寅,都指挥潘忠、杨松自鄚州来援,伏兵擒之,遂据鄚州,还驻白沟。大将
  军部校张保来降,言大将军军三十万,先至者十三万,半营滹沱河南,半营河北。
看吧人家中央一出手就是十三万打八万,最后到李璟隆时更达到五十万:
  明史卷五,本纪第五(成祖第一):戊寅,景隆合兵五十万,进营河间。王
  语诸将曰:“景隆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援永平以致其师。吴
  高怯不任战,我至必走,然后还击景隆。坚城在前,大军在后,必成擒矣。”丙
  戌,燕师援永平。壬辰,吴高闻王至,果走,追击败这。遂北趋大宁。
打八折也超过四十万,这样中央军还打不赢?即便正面对决打不赢用防守也
  要困死燕军,毕竟全国物资VS北平+北平附近的物资,应该不用比吧。
正常情况下,靖难在明史应该是被记载为燕王之乱,然后建文朝开始明朝的文景
 之治,因为帝系没有更换,所以应该是明世宗景皇帝,之后朱文奎继位要马开始开疆拓
 土,要马继续休生养息,等到第四代武皇帝出现开始扩张。
这样的好处是明朝的宦官干政应该会得到有效的压制,不会像历史一样借靖难再
度崛起,洪武末削减的锦衣卫,即便之后恢复了,也应该不会像后来那么恐怖,厂卫体系
相对于史实角色会不重要很多。
作者: colchi (柯奇)   2020-05-12 12:20:00
也说不定弭平燕王之乱后,北方因无劲旅被北元蚕食。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0-05-13 10:26:00
厂卫体系是皇权的延伸 事实上代表的就是皇帝现在中国大陆那边主流的观点并不认为宦官干政一定不好反而认为文官集团尾大不掉、结党营私,容易架空皇帝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20-05-13 18:43:00
宦官干政与文官坐大 私以为都源于明政治结构的权能失衡皇权增至新高峰的同时 等同把复杂的专业性技术性问题都丢给一个人决策一个人负责 这根本就不可能任务 真运转起来一定得向现实低头...也就是专业文官专擅与宦官制衡
作者: chrischiu (mini)   2020-05-23 10:28:00
明初实力大于北元,不让燕王守边也不会怎样
作者: Falajack (法拉)   2020-06-23 08:32:00
后来蒙古犯边,朱棣还闹到御驾亲征,不正因为没人了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