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qqqa (Aqqqa)
2020-05-08 16:10:10https://udn.com/news/story/7332/4549296?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河南发现5,300年前“河洛古国” 疑似黄帝时代都邑
2020-05-08 14:24 联合报 / 记者林则宏/即时报导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7日举行记者会,宣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
古成果。学者在河南郑州巩义双槐树遗址上的“河洛古国”考古发现,实证了5,300年前
郑州地区已经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区,中华文明主根脉可望追溯至此。
根据河南省新闻媒体《中原网》报导,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形成的
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
名为“河洛古国”。
巩义双槐树遗址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公尺,位于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
双槐树村村南的高台地上,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
报导称,经过多年考古研究,双槐树遗址取得多项阶段性重大成果: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
三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三处共
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三处夯土祭祀台遗迹、围绕中心夯土祭台周边
的大型墓葬、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九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
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20多处人祭或动物祭的礼祀遗迹,并出土一
大批仰韶文化时期的文化遗物。
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认为,双槐树遗址重要考古发现的内涵、其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
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尤其是北斗九星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
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袭和发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有望追溯至此。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双槐树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
料,在同时期黄河流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社会分化程度最明显。它的发现,必将帮助
人们持续厘清华夏文明发展的脉络、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原网指出,古代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有关于黄帝时代“一百年,地裂,帝陟”的记
载,唐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记载,“黄帝将亡则地裂”,表明发生了地震,黄帝部
落就迁走了。巧合的是,在双槐树遗址发现了多处地震引发的裂缝遗迹。
报导称,地裂缝遗迹发现于遗址内壕和中壕东南部解剖沟内,呈东西条状,错乱交叉,缝
内有淤积黄土,还有明显的地层错位现象。北京大学相关专家现场确认,认为可能是地震
引发的裂缝,且震级在6.0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