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156877?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外送经济火了上千年 从这个朝代开始…连皇帝都爱上
2019-11-11 11:00联合报 记者罗印冲/综合报导
“外送经济”在两岸都很火热,但许多人不知道,其实“外送”的概念和行为可追溯到唐
宋两朝,甚至连皇帝也爱点外卖。
对现代人来说,辛苦上班一天后,下班根本没有煮饭的动力,好在只要打开手机,动动手
指,没多久就有外送员来敲门,送上美味餐点上桌开吃。如此方便省事的送餐方式,正在
改变现代人的饮食习惯。
●清明上河图 店小二送外卖
然而,据香港01“行走中国”报导介绍,这种方便的外卖服务,并非现代人的专利,早在
千年前的唐代、宋代就已出现提供餐点外送服务。甚至在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
能看到一位系著围裙、手上拿着碗,正赶着送外卖的店小二!
据报导,唐朝期间,士人间已有类似今天的餐点外带服务。
●带锅碗瓢盆 唐人装菜回家
据唐代文人李肇所著“国史补记”载:“德宗(779-805年在位)非时召吴凑(730-800
年)为京兆尹,便令赴上。凑疾驱诸客至府,已列筵毕。或问曰:‘何速?’吏对曰:‘
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常可立办也’。”
虽然时间紧迫,但吴凑依然在客人到来前备好酒席,这也显示,唐代的士人阶层已有带着
锅碗瓢盆去酒楼,把预先订好的饭菜外带回家的习惯了。
与之前朝代不同,自古相沿的坊市分离制度在宋朝时已被打破,产生了坊市合一的新兴城
市格局,住宅区与商业区混合的形式,再无营业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任何地方都可开设店
铺,造就了宋朝丰富的饮食文化。
而城市庶民美食文化兴起,街头上的小吃,连皇帝都非常热爱。
●宋孝宗爱外卖 小费给超多
据宋代文人周密(1232-1298年)的著作“癸辛杂识别集.德寿买市”载:“隆兴间(
1163-1164年),德寿宫与六宫并于中瓦相对,令修内司染坊,设着位观,孝宗(1162-
1189年在位)冬月正月孟享回,且就看灯买市。帘前堆垛见钱数万贯,宣押市食歌叫直一
贯者,犒之二贯。时尚有京师流寓经纪人,如李婆婆鱼羹、南瓦张家圆子之类。”
这说的是,宋孝宗曾于隆兴年间的一次灯节中,点了外卖“李婆婆鱼羹”、“南瓦张家圆
子”,还给了不少小费。
连皇上都爱点外卖,民众当然也跟风流行,据“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
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代表宋代居住在汴京的小康家庭,已经习惯购买外食
,很少自己下厨开伙了。
有学者统计,“东京梦华录”共收录了100多家店铺,各餐馆依等级可细分为“正店”、
“脚店”与“分荣”。
正店即是大酒楼,多为有身分地位的人提供消费,但没有外卖服务。脚店为中上等级的餐
厅,虽有外卖服务,但要达到一定金额,店家才愿意外送。分荣则相当于今日的小吃店,
不仅有外送服务,还随传随到。
●宋代外卖超火 三方式宅配
既然商业发达,餐饮经济火爆,还能外送,那么问题来了,古代没有手机,宋代人如何“
下单”叫外卖?
报导指,宋代人点外卖有三种方式:一是家丁采买,由家丁前往饭馆、酒楼点菜后,由专
人送至家中再付钱,相当于今日的货到付款。二是约定送餐,与店家签下长期的外卖合同
,店家定期定时将美食送至客户家中。
第三种是上门兜售,因为宋代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内娱乐场所林立,也聚集不少民众,此
时店家就会将事先准备好的餐点带去现场叫卖。
今天穿梭在两岸大街小巷的外送员,基本配备都是摩托车,还有保温袋,虽然宋朝的外卖
员只能依靠双腿奔走送餐,但当时已有饭菜的保温技术。
●“温盘”装餐点 藉热水保温
宋代盛装外卖的容器称为温盘,又称为暖盘,有上下两层,中间有空隙,只要在使用前向
中间夹层倒入热水,就能达到保温效果。再将装有餐点的温盘,放入便于携带行走的长形
“食盒”中,就是宋代外卖员的标准配备了。
由此可知,近年在两岸相当火热的外送经济,其实是千年之前、中国古代商业行为之一,
且不仅是外卖模式,就连餐馆分类、点餐方式,甚至是食物保温方法等,都相当有现代感
,完全想像不到是千年前的社会样态。
也许未来有人发明时光机,让我们回到宋代看一看汴京的风采,也能叫个“宋代外卖”,
看看是否也能半小时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