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star (Wayne Su)
2017-07-26 21:34:58《谐谑·吴江谑语》
万历十七年 (1589) 六月,三吴地方大旱,吴江县县令赵梦麟派主簿带人下乡勘灾,
主簿到某村,借住车溪寺里,这间寺庙在附近很有有名、香火收入不错;
寺庙里有个叫传衣的和尚,看上其中一个随从,就跑去勾搭、约半夜办事,
随从看他竟然不拿东西就想白上,打算整他,便跟他说:
“我睡在南边厢房,你到时直接过来。”
没想到随从事先跟主簿讲:
“后面主房比较潮湿,我跟你换吧,老人家睡比较凉爽的南厢房比较好。”
主簿很高兴答应,当晚喝了不少酒后才去睡;
而深夜时,传衣和尚就来了、也喝到醉醺醺的,
直接进房摸上床,把对方裤子脱了救上、直捣黄龙!
主簿是陕西人,年纪大、当了很久的衙吏,睡梦中感觉刺痛而大声哀号、
声音响彻全寺,和尚发觉不对后赶紧逃走了,整寺的和尚也全都被惊醒;
主簿大怒、说竟然有人拿什么铁棍般硬物肛我!
把和尚全部绑起来,准备要报给县令,治和尚罪、拆毁寺庙,
和尚恐惧哀求、把积蓄的财物都拿出来,还嫌不够,又拿米出来抵。
主簿大丰收回到县衙,县令已经听说了,笑着跟他说:
“老人家到晚年了,还靠着屁股赚了一大笔钱,真是可喜可贺!”
主簿又羞又惭,只能磕头请县令不要再糗了。
吴江人写对子说:
“老主簿巧献屯田,荒岁贡粮加倍入;痴和尚误钻库穴,祖传衣钵尽情抛。”
用“屯”暗指‘臀’、“库”暗指‘裤’。
赵的后任是祝似华,刚到任时也自许要改变地方风气,
当时南浔董家在吴江是大地主,祝打算拿他开刀整治,但不久后却不了了之;
(董家把事情报告给靠山、礼部官员董嗣成,
董嗣成派亲信沈春宇、叶六两人连夜给祝县令送了不少钱,
祝见钱心动、又怕家的后台,于是当初的信誓旦旦就烟消云散。
之后董家依然横行乡里,而祝县令对其所作所为视而不见。 )
当地人写诗酸:
“吴江劲挺一茎竹,才逢春雨便叶绿。青枝一夜透千梢,登时改节弯弯曲。”
竹: 音近‘祝’
青芝: 董大高官的别号
春雨、叶绿:春‘宇’、叶‘六”
千梢: 吴语称现钱为‘梢’
此为万历十九年的事,都是听当地人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