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清稗类钞 弟终兄及

楼主: mstar (Wayne Su)   2016-09-10 09:38:52
“弟终兄及之知县
夏宗彝,因尊长殉职而抚卹受县丞资格,考到浙江乡试经学第一名,立即捐官为县令、
指定分派到江苏,在光绪初年候补到金坛县,熟悉各种业务、众人皆知他有能:
发生命案、强盗等大案子,都不靠他人、亲手写刑案文书,定案后呈给上级很少被驳,
因为他以前当过很久的刑名幕僚、早有钻研心得。
但个性苛刻、不管民众讲话,地方人士非常痛恨,尤其催收税贡最严厉;
之后调任到吴县,该县事情繁杂、为江苏五个道里最难管理,但治理民众并不困难,
反而是要应付上级、跟世家大族周旋比较难,夏任职满两年里都处置得很好;
之后靠在金坛县剥削的钱捐到道员资格去候补,还在县令任上就被派任湖北督粮道,
立即交卸县令职务,原江苏三个县令帮他在苏州道前街租了间豪宅,每月参见两次;
但不久就因家中问题被举报、朝廷命令接受调查,连御史也上奏弹劾,因而被解职。
知道其中缘故的人说:
太平天国战争后,很多武官因战功而晋升,但当事人的来历很多不清不楚,
还有只给空白官令自己填,甚至由他人替代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七品以上文官都有案可考,何况殉职抚卹都有奏章、经学第一名有榜单,
如果连这都有假的,那还有什么不能假冒?
可是夏当初任的官职,就正是他弟弟的,实在非常奇妙。
当初夏祖彝以平民身份去当某处幕僚,而夏宗彝是他堂弟,
堂弟得父亲抚卹、又乡试上榜,再买到县令资格,但却突然病故,
他母亲因付了不少钱捐官跟打通关节,如今却“人财两失”而心痛;
夏祖彝就找人游说婶婶让自己顶替堂弟,说这样一来就像死者复活、失去的都可回来,
婶婶被说服同意,约好夏应该终身奉养,把婶婶当自己母亲、姪子视为自己儿子,
堂弟妻较注意义理,觉得如此丈夫虽然像还活着、但实际上却不存在,因而抑郁而死;
死前带着丈夫的生平等在乘骝桥,要趁官员出来时拦轿喊冤,
又到巡抚衙门控告,还备妥族谱并具结若有诬告甘愿受罚,
江苏巡抚发文到浙江调查,因而案子爆发。
当初夏拜师学当幕僚时另有两个同学,他们都知道夏接手堂弟的官职,
夏刚当官时还稍注意,照顾婶婶家、安抚同学,赡养封口钱都准时给,
但随着升官,婶婶的生活费用、姪子结婚费用都不提供,同学来访也不接见;
婶婶有个远亲正好在按察使衙门,就帮婶婶谋画、帮贿赂官员弹劾夏,
因此朝廷下令由浙江、江苏的总督巡抚查办。
夏赶紧行贿求不要被用刑、抄家,所以只被以“居心刻薄、不洽乡评”免官,
提出控告的婶婶被指是受人教唆,但从宽免究责,并洗刷堂弟妻的冤屈;
当时婶婶的控词中有“随意改死为生,轻视违反国家律令,
弟死兄接替,实在侵犯人道界限。”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6-09-10 09:56:00
事主堂弟的娘也是共犯 没事?
作者: gfneo (gfneo)   2016-09-10 09:57:00
都是为了鳟颜XDDDD
作者: abysszzz (爱困~~~)   2016-09-10 10:16:00
奇怪,一开始就是愿买愿卖,做黑的也该有做黑的规矩
作者: arioso0602   2016-09-10 11:00:00
想做官也不行?
作者: RZPTT (歌剧魅影)   2016-09-10 12:14:00
关键是冒名顶替的功成名就后该给的封口费没继续给到位所以他婶婶才不会不爽到去背后捅他导致整个东窗事发更正,"他婶婶才会不爽到去背后捅他"至于婶婶明明也是共犯最后却没刑责其实也不难懂,就单纯是转当污点证人后的优惠罢了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6-09-10 13:05:00
上面革职的理由也是“ 居心刻薄不洽乡评 ”,如果他有事婶如母,哪朝廷看他功绩搞不好也就只是当改名拿资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