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拆迁侠是怎样炼成的

楼主: ted5566 (ted)   2016-07-10 22:46:3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ee4750102wkrq.html
马伯庸
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超级英雄,绰号叫做拆迁侠。她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运用声音的共振原理,轻而易举地毁掉任何一座建筑物,就连世界第八大奇蹟的长城,都未能幸免于难。
这位超级女英雄人人都听过,她,叫做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家喻户晓。不过这位神奇女侠的超能力,可不是一天炼成的,孟姜女的故事从春秋时代开始,经历了诸多曲折,绵延千年演化,才变成我们耳熟能详的样子。这一个古代著名IP的前世今生,可以说是一段绝妙的故事进化史。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有一位大将叫杞梁,在讨伐莒国时战死。齐庄公在回师途中,遇见杞梁的妻子,要下车吊祭。结果杞梁的妻子拒绝了,她说有先人留下的屋舍在,却于荒郊野外吊祭,不合礼法。
春秋时代对周礼极为重视,所以这时候的女主,还是一个谨守礼法的性子。而等到了战国时代,礼崩乐废,这个故事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
《礼记 檀弓》记载曾子之言:“杞梁死,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杞梁之妻因为丈夫身亡而哀恸大哭,不再是那个谨守礼法的性子。孟姜女最显著的特点——哭,在这时悄悄地钻进了故事里去。
这个故事一沉就沉到了西汉末年,才再一次浮出水面。著名的书籍伪造家刘向,写了两本书:《说苑》和《列女传》。在这两部书里,他讲了同样一个故事:杞梁战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弛。”
从这一刻开始,我们的拆迁侠终于第一次获得了超能力:弄塌建筑。
这个细节的加入,并非是刘向自己胡乱编造,它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在董仲舒的倡导下,西汉人很相信天人感应。地上的人做错了事做对了事,会有天象和自然异象相对应。皇上做错了事,会地震,皇上做对了事,会出现祥瑞。所以杞梁之妻哭夫而导致城崩,也不算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从此以后,拆迁这个元素,正式被注入这个故事里,成为新的内核。很快到了唐代,拆迁女侠的能力,再一次得到了升级。
唐代《同异记》里记载:“燕国人记良躲避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劳役,逃到孟家花园,看到孟家小姐仲姿在洗澡。孟仲姿说你看见我身体了,必须得娶我,于是两人成婚。然后记良又被抓回去修长城,活活累死。孟仲姿寻夫到了长城脚下,哭崩了城墙,看到里面尸骨累累,滴血在骨上,这才认出记良遗体。”
“记良”即是“杞梁”,而女主角在这里也多了一个名字,叫做孟仲姿。
这故事虽然始见于唐代,但它身上有南北朝一路流传下来的社会痕迹。比如滴血认骨这种仪式,是六朝时才开始盛行;而长城一直到了隋唐这种强调武功的大一统时代,才变成了表达戍边、远离、闺怨等强烈情感于一身的文化符号。
六朝隋唐的社会风俗和民众需求,让这一则故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敦煌卷子里,记载有一首短歌:“孟姜女,犯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
这首短歌在拆迁侠的进化史中很重要。第一,它明确了孟姜女的名字,从此拆迁侠有名有姓了!
第二,短歌里加入了千里送寒衣这么一个桥段——至此孟姜女故事里的三大元素“送衣”、“哭城”、“认骨”终于得以齐备。对此唐末诗人贯休做过一个总结:“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由此可见,孟姜女故事到了唐末,终于进化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地步。故事里的几个基本元素,全都齐备了。
不过,先别急。
孟姜女的地位算是稳定了,可她老公却还没有。
大家注意到没有,之前那个敦煌短歌里,写的是“犯梁妻”。这个不是我写错的,是当初原文就是那么写的的。抄写者可能是把“杞梁”或者“记梁”看错了,眼前一花,错写成了“犯”字。
周蝉所著《北辕录》记载说,他路过雍丘县的一个小村子村子叫孟庄,里面有个范郎庙,里面坐着孟姜女。这个范字,八成是传抄的人看到敦煌曲子里孟姜女老公姓犯,可根本没这个姓啊,于是想当然地大笔一挥,改成了范字。
可怜杞梁一代大将,先形错成“记梁”,再音错成“犯梁”,最终错上加错,成了范郎,因为口音的缘故,有的地方还叫成了万郎。于是就有范杞梁、万喜良、范喜良,范三郎等等奇怪的各路名字……
关于这位范(万)喜良先生的故事,可比他的老婆惨多了。在所有的传说里,他都是被埋在长城下等死的命。而且在苏杭附近的民间传说里,还有过这么一种说法:秦始皇要修长城,一算,要死一万人才行。秦始皇有点心疼,这时蒙恬进言,说我知道一个叫万喜良的,姓万,一条命顶一万条。秦始皇一拍大腿,就死他吧。于是无辜的万先生就被抓去埋了长城,替那一万民夫死了……
顾颉刚在做民俗调查时,说清末民初那会儿,上海有一次修马路,无意中挖开一段老城墙,里面赫然藏着一口棺材,棺材里有一尊石人,上面刻着字:万喜良。据说这是当地风俗,修城墙埋这么一位,可以替死挡灾。这些老百姓也不想想,万一真把孟姜女招来,城墙还要不要啦?
类似这样不靠谱民间传说很多。尤其是到了明清两代,关于孟姜女的各地传说和戏文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其时民间文化得到了极大丰富,各路宗教信仰交错而来,于是孟姜女故事变化出的版本,也越发丰富多彩。
南北就流传有几十个版本,个个脑洞都是大开。有的说秦始皇是轮转古佛投胎,要修长城,范喜良主动请缨,却得罪蒙恬被杀。等到孟姜女哭倒长城,龙王圣母过来打圆场,发现这两位原来是寒暑两位菩萨转世,于是秦始皇和孟、范两位尽弃前嫌,共登天庭去参加蟠桃会去也。
还有一个更奇葩的版本。前面的故事都差不多,结局是秦始皇看中孟姜女美色,孟姜女提出条件,要他封范喜良为东海龙王。棺不入土,推入大海。秦始皇答应以后,孟姜女抱着棺材沉入海中,再不回头。这时来了一位道人,献上赶石鞭,炼海丹和舀海勺,可以赶山入海,舀尽海水。海里的龙王一见,吓得够呛,找了个龙女变成孟姜女模样,浮出海面,秦始皇这才停手。这位假孟姜女后来给秦始皇生了个儿子,却不得喜爱,丢到了深山老林里,被老虎养大,长大以后改了个名字,叫项羽……
类似的结局,有太多太多。反正从孟姜女被秦始皇看中之后,就演化出许多分支剧情:投水而死,投火而死,坐秋千落海而死,化为鲤鱼、被千刀万剐皮肉化为银鱼,化为飞鸟,去阴曹地府告状,等等等等。各路神仙,也纷纷下凡助阵,就连男女主角的身世,也有十来种说法。从金童玉女到芒童仙姬,什么都有。
你说这人民群众的脑洞,得大成什么样啊。
从杞梁妻到孟姜女,从哭迎柩到哭长城,故事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等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和细节。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漫长演化过程,故事在历朝历代广为流传时,会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不断改变——正所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其实我一直觉得,文化并不是只能以严谨的姿态进行传承,像孟姜女这样的故事,在民间野蛮生长,不断有各种奇葩有趣的脑洞加入,才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如果不是认真翻阅了史书,谁也想不到原本的故事为以如此面目全非的形象出现,不独孟姜女,很多传统文化都是如此。我们认为它高冷而难以亲近,但事实上,我们所见到的文化,大抵都添加了传承者的审美品位,以及当下社会的流行元素。故事之所以流行,文化之所以留存,正是因为它并不默守陈规,而是持续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和创意。
作者: drkkimo (花猫~ 努力工作)   2016-07-10 23:37:00
good!
作者: QuentinHu (囧兴)   2016-07-11 00:15:00
好大的洞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间只差一撮孜然)   2016-07-11 05:25:00
最后就变成了万梓良套一句 万万没想到 的经典台词 没文化真是好可怕另外非常感谢这样的考据 希望能多看到一点这种随时间就变得面目全非的故事的翻案
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6-07-11 07:21:00
作者: area8 (海....)   2016-07-11 11:21:00
想到以前司廸麦的广告XD
作者: cestjune (帅爆了~)   2016-07-11 22:47:00
推~
作者: waree (白熊)   2016-07-11 23:07:00
就很多同人版本和外传啊...再放也会有台湾版本的..
作者: Dissipate (云消雾散)   2016-07-12 01:00:00
想到X战警第一战里面有个可以靠声波飞行的变种人
作者: mycallsoft (轻声细语)   2016-07-12 10:01:00
台湾的戏剧及电视节目文化在这方面是很出众的另外功夫里包租婆不就示范声波当武器了吗? 狮子吼
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6-07-12 14:35:00
小时候好像是叶青的歌仔戏有演这个,正好看到城墙倒塌、埋在里面的遗骨跑出来,骷髅吓坏我幼小心灵、午晚餐吃不下,因为饭粒形状都让我联想到骷髅
作者: mycallsoft (轻声细语)   2016-07-12 22:00:00
台湾歌仔戏 赞!
作者: kenny112402 (kenny112402)   2016-07-13 22:42:00
同人大会
作者: bloodpledge (传说唷唷唷)   2016-07-14 12:04:00
看到项羽就笑了 比之乡民豪洨文难分高下
作者: Bewho (壁虎)   2016-07-20 16:44:00
祥瑞王爷马柏庸最会写这种五四三的XD
作者: nathon (破罐破摔)   2016-07-22 07:39:00
有笑有推 超爱这类文章 XD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