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人物志-李莲英 第三章(1)

楼主: Darring (血染天使翼)   2014-09-30 11:00:36
原po碎碎念:果然,又有了慈禧淫乱而小产之类的野史出现,还有逼死皇后之类的,愈看
      愈像电影中的情结,呵呵…
      
      而我非常感谢金鱼大大对于真实史料的分享及纠正,让我不禁肃然起敬,金
      鱼大大的认真回文,我真的很高兴,能够借由手边的两本书起而带出最真实
      的史料,是我意料不到的事情,我真的真的很开心。在此万分感谢金鱼大大
      让我更加的明了真实慈禧时代的一些好比她的生活起居啊、习惯啊、这两个
      太监生平哪儿真哪儿假等等,真的对金鱼大大有说不出的感谢。
      其中,这一两天,也确实让我的士气低落了许多,毕竟我也不知这两本书究
      竟有无贴近史实,架空历史板…我是真的不知道有这个板的存在,本是抱着
      分享的心情及抛砖引玉的心态将这两本书在我能力范围内尽量的快点完成,
      其实在我常跑图书馆的时期,也有试着想找出有关慈禧的事情,不过也许我
      用图书查询系统时关键字有误,总是查到一些顶多只是敲边鼓的一些事情,
      好比什么类似慈禧养生的秘方啊、不然就是一些看了就会想睡觉的类历史课
      本…因为我不只是对慈禧有兴趣而已,更有兴趣的是类似宫女养成术、工作
      内容、对于慈禧是怎么伺奉的,比较偏慈禧生活中的琐事吧我想…有点形容
      不出来…
      而金鱼大所分享的宫女录,曾听过一种说法是说这本书是比较迎合西方人对
      宫廷的幻想之类的,也好像我记错本了…所以这一本一来我当初常常跑图书
      馆时,那间图书馆是宝山那种比较乡下的图书馆,而不是新竹文化局那样的
      大图书馆,所以常常书藉都有缺,加上如我上面所言,我比较不喜欢偏敲边
      鼓式的可能一大本,而对于慈禧生活只有着墨一点点,还有关键字的问题…
      所以,希望能够原谅我对史实方面的资料不足以致未经考究就po上如此小说
      般的两本书(我并非老王卖瓜,可是我虽总是全班前三名,但是历史科我总
      是考前死背完,考后丢脑后的…所以像文章中的辛酉政变、英法联军还是什
      么八国联军的,还有各种条约,我实在有点一头雾水…呵呵…)
      总而言之,我对金鱼大的认真纠缪是深深感谢也感动的,也许实在那些缪误
      让你狂翻白眼也让你很火大,但我对你是非常尊敬的,再次说声谢谢你!
-----------------正文开始------------------
第三章 屡出奇招 宠爱有加
  李莲英进入清室皇宫后几年,风雨飘摇中的大清帝国的内忧外患连连发生,江南的太
平军屡扑屡起,洪秀全与杨秀清发生内讧,太平军中主将石达开出走之后,太平军元气大
伤,但又新起了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两支劲旅,使清军疲于奔命。后有曾国藩兄弟二
人残酷剿杀,清室才换得几天安宁。而接踵而来的是英人掳去两广总督叶名琛,英法俄美
四国舰队,自广东驶至上海,并声称要继续北上,忙得咸丰帝昏头转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方的局势闹得清室焦头烂额,无计可施之时,哪知京城的屏
障--天津方向战事又起。原来那一年订的《天津条约》,咸丰十年到了换约日期。英法
俄美四国舰队驶抵天津,以武力相胁,要求遵例换约。适值清室战将僧格林沁在大沽口经
营防务,修筑炮台,拒绝外舰入港,英国舰队拒不遵行,用炮炸毁封港铁链,强行入港,
随后英法俄四船也相继入港,进攻清军炮台,继而占领天津,陆地守军不战而退,外军节
节进逼,直往北京方向冲来。咸丰帝大惊,顾不得收拾细软,仅仅带了后妃和皇儿载淳,
从圆明园一溜烟跑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京城留下以皇弟恭亲王奕䜣为首的一批王公大臣
,在英法联军强大威慑和轰天炮火声巩,举行了好几次没有结局的讨论,文的主和,武的
主战,争吵不休。但是,行之有效的防御措施却是谁也没提出。英法军队势如破竹,把紫
禁城困得水泄不通,恭亲王奕䜣正急得团团转时,败报已到,说是海滨守兵不战自溃,圆
明园失守。英法军队火烧圆明园,把一百多年的建筑,几千眼殿阁,藏满奇珍异宝的万园
之园,在数日之内化为一片废墟和灰烬。圆明园余烬未熄,《北京条约》签订,又是拱手
让出了大片河山,出卖了多少国家主权。
  住在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闻说圆明园被烧,再加之太平军未除,江南清军两营土崩
瓦解,内患外侵,烽烟四处,他感伤自己在皇位这些年,弄得国不像国,家不像家,祖宗
费尽心血打下的大好江山弄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气急相加,害了一场大病。咸丰皇帝
本来平日就贪色过度,身子极虚,这几下往中间一夹攻,吃不消了,竟没能再回北京城看
一眼,三十一岁英年就撒手归西,扔下一个不满五岁的孤儿和一群寡妇。咸丰帝临终前在
病塌前留下遗诏,立儿子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大臣赞襄正务。
  咸丰帝一旦呜呼哀哉,顾命八大臣理所当然里里外外主持朝政,载淳即位,年号同治
。封咸丰帝的皇帝钮祜禄氏为慈安皇太曲,封懿贵妃,即同治帝的生母为慈禧太后。这位
过去的懿贵妃,如今的慈禧太后,本来权力欲极强,如今又见自己孤儿寡母很有可能制于
八位顾命大臣之手,搞不好性难保。于是差人暗中与京城的恭亲王奕䜣联手,突然发难,
一举揣了顾命大臣的老窝。开始这八大顾命臣还踌躇滿志,意欲寻机铲于懿贵她(慈禧太
后),不想这位慈禧太后不仅棋高一招,且先于八大顾命臣下手。八位顾命臣梦醒之后,
已是劳燕分飞,下地狱的下地狱,作死鬼的作了死鬼。这就是历史上的“辛酉政变”。在
纷繁复杂的政治格斗中,李莲英虽是慈禧太后(即当年的懿贵妃)离不开的人,但毕竟年
龄太小,难于担当大事,更何况有安得海这个懿贵妃面前的大红人鼎力相助,为她出谋、
为她献策,如用“苦肉计”急送密件联络恭亲王,让他扮成妇人,叔嫂见面,为慈禧发动
政变出了大刀,立了大功,后来当上了内廷总管。
  李莲英在几次大的政治斗争中,可以说没起啥大的作用。这一段风起云涌之时,也还
轮不上他插手,他只是隔岸观火。不过隔岸观火也好,没有危险。但这并不是说他对事情
真相一点不懂。相反,他懂得还不少,懿贵妃随咸丰逃往承德,李莲英有幸随侍,亲眼目
睹了顾命大臣和懿贵妃之眼明枪暗箭,各显神通的交火。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更有效的学
习。从承德再回到北京城,人是物非,沧桑感顿生之余,小李子不自觉成熟了许多,回想
入宫后的一幕一幕,对如今的慈禧太后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相信自己的判断。这颗关
系著身后前途命运的棋子,必须义无反顾地押到慈禧太后--当年的懿贵妃身上。无奈慈
禧太后面前的第一大红人--安得海是不愿意别人分食的。慈禧太后要办的大小事,他都
一人独力承担,不许别人插手,李莲英也懂得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于是隐其锋芒,
蛰伏待机。
  机会终于悄悄地来到了李莲英身边。安得海由于过于锋芒毕露,独犯众怒,外戚大臣
藉他违背宦官不能出宫这一祖制的机会。在山东就地正法,等于断掉了慈禧太后的一支胳
膊。同治皇帝继承其父喜欢拈花惹草的嗜好,终于染命。十九岁就丧命了,清朝皇室又经
历一项大变动,慈禧太后又要立新帝,又想第二次“垂帘听政”,她要办的事情很多,要
扫除的障碍也很多,也就需要得力的心腹为其出力,李莲英演活剧的舞台搭好了,开始演
出的时机也到了。
    *
  光绪元年二月的一天,虽说时已近春,然而凛烈的西北风依旧呼啸个不停。风卷著沙
土,吹打在人们的脸上、脖子上,使人感到又疼又痒,长春宫东暖阁内,却如阳春三月。
自同治帝亲政后,这里曾经大修过两次,门窗隙处严丝合缝,挡住了西北风带来的寒气,
加上四个红铜的大炭盆,烘得遍室温煦。刚刚退朝的慈禧太后此刻已悠闲地躺在床上,一
条腿放在李莲英的怀里,听任他给自己按摩。从她那面呈笑容的脸上,不难看出今天她的
心情格外的好。
  “太后,今天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呀?”善于阿谀奉承的李莲英不失时机地问。
  “你且猜猜看。”
  “奴才心里倒想到一事,只是不知对否?”
  “既然想到了还吞吞吐吐的干什么,但说无妨。”
  “奴才想是垂帘一事吧。”
  一句话说到了慈禧太后的心窝里。是的,此刻的她正陶醉在二次垂帘胜利后的喜悦之
中。喜悦来自于权力,她在离开宝座一年之后又回来了,又回到她名正言顺发号施令的地
方。想想早朝时接受大臣三跪九叩大礼、倾听百官三呼祝福的情景,想想自己一人力战群
雄,她怎能不高兴呢?然后,慈禧太后的脸上泛起了一片阴云,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正
满脸笑容等著太后夸奖的李莲英不由得心里一寒,慌忙跪在地上,连声道: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都怪奴才多嘴,请太后责罚奴才吧。”
  看到李莲英这副样子,慈禧太后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边笑边说:“起来吧,不关你事
。我只是想到了那个小狐狸。一想起她,我气就不顺,也不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的皇后,居
然敢跟我作对。”
  听了这话,李莲英那忐忑不安的心才算放了下来。他知道慈禧太后说的“小狐狸”是
指同治帝的孝哲皇后,也知道这个皇后的存在,对于慈禧来讲,如鲠在喉。便急忙安慰道
:“太后息怒,您的身子骨要紧,别为了这点小事气坏了身子。”
  说起来,同治帝是慈禧生的儿子,孝哲皇后就是她的儿媳妇,算是至亲骨肉。倘若是
寻常百姓家,也许为柴米油盐的事婆媳会发生争执,身在帝王之家,婆媳为何不和?岂止
不和,简直视如仇人,这是何故?话还得从选定皇后之时说起。
  那一年为同治帝选皇后,慈禧心中早有预定人选,这位预定人选才十四岁,她是刑部
江西司员外凤秀的女儿。凤秀姓富察氏,隶属上三旗的正黄旗,他家不但是八旗世家,而
且是满洲“八大贵族”之一。乾隆的孝贤纯皇后就出于富察家,在康、雍、干三朝,将相
辈出,显赫非凡。到了傅恒、福康父子,叠蒙恩宠更见尊荣。慈禧太后认为凤秀的女儿不
但长得明慧可人,而且论家世,也具有当皇后的资格。但慈安太后却选中了崇绮的女儿阿
鲁特氏。崇绮字文山,内务府旗人。此人头脑聪敏,那一年满汉同科考试,他是满人中以
汉文应试而中状元的第一人。崇绮本人“生平端雅”、“工诗,善画雁”,能诗善画,多
才多艺,是一位汉文化造诣颇深的高级知识分子。而他的女儿阿鲁特氏“幼时即淑静端慧
……容德甚茂。”在其父亲的教育下,文学水平也很高。当时她十九岁,正是好年华,慈
安太后喜欢她的“端庄谨默,动必以乱”,固而想选她为皇后。两个太后相持不下,最后
由同治帝自己选定,没料想同治帝竟与东太后慈安意见一致,选定阿鲁特氏,尽管当时为
照顾慈禧的面子,同时也将凤女册封为妃子,赐名慧妃。但慈禧总为输了这着棋感到窝火
。加之阿鲁特氏成为皇后之后,与同治一样见了慈安东太后总有说不完的话,格外亲密,
而与她慈禧却是若即若离。这还不说,最可气可恨的是同治帝与皇后私下里还议论起慈禧
尖钻刻薄来。有一次,还让李莲英给听到了。
  那是同治帝已病入膏肓之际,慈禧太后便和自己亲信的大臣商量立嗣的事体,连日在
太后宫中开秘密会议,一切都已议妥,便经常差遣李莲英去探视同治的病情。名曰探视病
人,实际是静候皇上大事出来,便可依计行事。谁知三五天后,皇帝的病,危险的时期已
过,那痘疮也慢慢地结起痂来,热也退了,人也清醒了,只向着人索饮食。皇上一切饮食
,都是慧妃一个人调理著,皇帝是不喜欢慧妃的。虽在神志清醒的时候,也不和慧妃说笑
一句。觑著慧妃不在跟前的时候,同治帝便招着手,把小太监唤到跟前来,解下自己小衣
上的金印来,叫他悄悄的拿去,把皇后请来。这时候正是清早,慧妃伺候皇上用完早膳,
便回宫梳洗去了。孝哲皇后得趁没人的时候,悄悄的走来看皇帝。他两人也许久未相见,
孝哲皇后看看皇帝枯瘦如柴,皇帝看皇后也消瘦得多了,两人一见面便拉着手哭泣起来了
。哭了半天,孝哲皇后先住了哭,又劝皇帝也住了哭;两人说起两地相思之苦,皇帝又说
起那慧妃如何可厌,因说起慧妃,便说起从前选皇后的旧事来。原来当时慈禧太后颇想选
慧妃做皇后,慈安太后却看中了孝哲皇后;两宫太后,争执不休,便请同治皇帝自己决定
。那同治帝在两太后跟前,又不敢说谁好谁不好。这时有一个宫女,正送上茶来,同治帝
忽得了一个主意,便把茶拨在地上,叫孝哲皇后和慧妃两人在湿地上走去。那慧妃怕茶水
弄脏了衣角,忙把袍幅儿提起来走去;独有孝哲皇后,却大大方方地走去。同治帝说孝哲
后能不失体统,便决定立孝哲做了皇后。因皇帝提起从前选后事体,那孝哲后有意逗著皇
帝,叫他开心,便说道:“臣妾常在东太后那里听得陛下幼时的聪明,那时陛下年幼只八
岁,天天在南书房念书,陛下常不爱念书,师傅便跪下劝谏,陛下只是不听。师傅没有法
子了,只得对着陛下掉眼泪,陛下看师傅哭了,便拿《论语》上‘君子不器’一句,把手
按住那‘器’字下面的两个‘口”,去问著师傅。师傅读成‘君子不哭’,念完之后师傅
自己也撑不住笑起来。”孝哲后说到这里,同治帝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就是小时候的
淘气事体,不说也罢,如今再没有那种聪明了!”说著伸出手来抚著皇后的臂膀说道:“
你在宫里冷清吗?西太后(指慈禧太后)待你怎么样?”孝哲后一听得提起西太后,那两
挂珠泪便忍不住扑簌簌的落下来,落在皇帝的手背上;那皇帝看了,十分不忍,便伸手把
皇后搂在怀里。皇后霍地立起身来,说:“臣妾要回去了。”皇帝不舍得她走,只是唤皇
后坐下。皇后摇著头,说道:“只怕阿妈(意指慈禧太后)知道了,要责罚我呢。”皇帝
说道:“阿妈还未起身,不妨事的。”
  谁知屋里说话,墙外有人,李莲英这时来探视病情,听到屋子里有人唧唧咕咕说话的
声音,没有进屋而站在房外偷听,并立即向慈禧作了汇报。慈禧太后听了李莲英的话,不
觉大怒,说:“这妖狐敢是要迷死皇帝吗!”说著,气愤愤地赶到乾清宫去,一脚踏进寝
宫。那孝哲皇后正伏在床沿上,低低的说著话。慈禧太后看了,一缕无名火,直冲顶门;
她也顾不得什么皇后不皇后,脸面不脸面,便上去一把揪住皇后的头发,在两面粉腮儿上
一连打了十几下嘴巴,口口声声的骂着:“骚狐”,又说:“你敢是打听得皇上的病有些
转好,又来迷死他吗?”打得那皇后云鬓蓬松,娇啼婉转;慈禧太后还气愤愤的喝令宫女
拿大棍来,急得同治帝只在枕上磕头求饶。那满屋子的宫女、太监,也一齐跪下地来磕著
头,为皇后求情。孝哲皇后也泪流满目的跪在地上,说:“请阿妈念俺是大清门进来的,
赏俺一点面子吧。”这话不说尚可,一说这一句话更触动了太后的心病,她明知道皇后在
那里讥笑她自己不是从大清门进来的;又因清宫的祖制,皇后从大清门进来的,只能废黜
,不能辱打。这一气把个太后气得一言不发,一转身便回宫去了。自那以后一连几天慈禧
的脾气特别大,稍不顺意就拿宫娥太监出气,搞得李莲英也失了举措。
  更不能叫慈禧容忍的是在立嗣一事上,孝哲皇后竟敢与自己顶撞。
  那是在同治帝驾崩之后,慈禧太后为了收回执政大权,再度重帘,朝廷大臣都在为同
治帝的死惊异,悲痛之时,对立新君之事,一时无暇多虑,正在众臣悲伤、时间紧迫之际
,慈禧太后抓住机会仓促地宣布让自己的妹夫--醇亲王奕譞仅三岁多的儿子载湉以咸丰
帝嗣子身份为新皇帝,众人不觉大吃一惊。
  慈禧为什么坚持立载湉为新君,且又以咸丰帝的子嗣继位呢?其用心是极其深远的。
一是载湉为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的儿子,与同治帝是同辈兄弟。奕譞的福晋又是慈禧
的亲妹妹。这样,慈禧既是载湉的伯母,又是载湉的姨妈,即载湉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
她的外甥。具有双重血统关系。立这个三岁多一点的侄子当皇帝肯定能听自己的话。再让
他以咸丰皇帝的子嗣身份继位,则与新逝的同治帝是同辈,这样的安排,慈禧就名正言顺
地当上了皇太后了。如果为新逝的同治皇帝立嗣,再接替他的皇位则必须立“溥”字辈的
,那样一来,现在的孝哲皇后成了皇太后,大权只能落在儿媳妇手中,而慈禧自己就得当
无权无势的太皇太后了。二是载湉现在年龄不足四岁,慈禧仍可重帘多年。而载湉年幼,
则易于管教,便于驾驭,三是载湉的生父七王爷奕譞比奕䜣容易控制,而其亲妹妹在辛酉
政变中“居间传语,厥功甚伟”,也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人。因此,慈禧选择了载湉。叫载
湉以咸丰帝之子嗣之名义继承帝位。慈禧太后这样一安排,同治帝就无继承人,孝哲皇后
也就完全架空了。本已为丈夫崩逝而悲痛欲绝的孝哲皇后听到这一消息,犹如在流血的心
上又撒了一把盐,陷入悲愤之中。她想自己今后将以寡妇身份处于慈禧太后淫威之下的艰
难熬煎且不去想它,说它,但嗣皇载湉继在咸丰帝之后,这置大行皇帝于何地?大行皇帝
无后,他在九泉之下也要怪自己不据理力争啊!想到这里,她壮著胆子毅然去面见慈禧。
  “太后,千万不能让大清皇帝无后呀?”
  听了这话,慈禧太后阴冷著脸,阴阳怪气地说:“这难道怪我不成?如果你有本事,
皇帝不早就有后了!”
  这话像利剑一样刺中了孝哲皇后内心深处的隐痛:这一切不都是因为你吗?不正是因
为你的迫害,使得我无法与先皇长相厮守,才没有为皇帝生个儿子吗?想到这里,她不由
地悲从内心生,边哭边顿首道:
  “是我没有福分,辜负了先帝的恩宠。这个罪过虽万死亦不能赎。但是,嫔妃李氏现
已有身孕,或许能够生个皇储,以继承帝位。”
  慈禧太后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你难道不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吗?话说回来,你又
怎能肯定她一定能生个男孩?”
  孝哲皇后以为有了转机,急忙回答:“那么请太后先立贤王暂时监国,等待一段时间
,如果她果然生了个女孩,到时再选立新帝,也不算迟。”
  看到平时一贯柔顺的孝哲皇后此刻竟敢一再顶撞自己,慈禧太后不由得厉声呵斥起来
:“这件事自有我作主,哪里有你插嘴的地方!不要以为你是皇后就可以在这面前指手划
脚,等你做了太后再说吧!你若再敢多嘴多舌,以死罪论处!”
  孝哲皇后平日为人平和,不愿招惹事端,虽然对慈禧太后的专横跋扈素有不满,但仍
能以礼相待,很少当面顶撞。这时她实在忍耐不住了,作为皇后我难道连这点权力都没有
?一股怨愤之气不由得喷涌而出,大声哭着抗争道:
  “我死不足惜,只请太后先为大行皇帝立嗣,这是我分内应说的话。”
  闻此言,慈禧太后不禁恼羞成怒,声嘶力竭地大叫起来:“你这个狐狸精,媚死了我
儿子,又来气我!莲英!给我掌嘴!”就在李莲英正欲掌嘴之际,慈安太后闻讯及时赶过
来,连忙喝住了李莲英,总算使孝哲皇后免遭了一顿毒打。然而鸡肠狗肚的慈禧太后又如
何能咽下这口气?又如何能忍受一个小小的皇后在自己面前作威作福呢?从此,每次提及
这个孝哲皇后,慈禧就恨得咬牙切齿,善于察颜观色的李莲英,早明白了慈禧的心意--
若是不能栽赃罪名废掉这个皇后,最起码也得找岔子折磨她!他在心底里正在帮着慈禧想
法子、找机会。
作者: ps20012001 (开始想明年新计画)   2014-09-30 11:56:00
阿鲁特氏后来也算求仁得仁了...
作者: tekamolo (征求暱称)   2014-09-30 14:20:00
感谢分享^^
作者: zomb12 (笑看一切是是非非)   2014-09-30 14:22:00
我觉得跟阿鲁特氏不够圆滑会作人也有关系,像是野史常会说到的和慈禧一起看戏“回首面壁不欲观”这段,就觉得她蛮白目~XD
作者: takuto (PIPPO GOAL)   2014-09-30 15:46:00
迎合西方人的应该是德龄那本
作者: lfswg (向光性)   2014-09-30 17:30:00
想看宫女养成,生活琐事更该看宫女往谈录,宫里训练、规范严格,会感觉出很多野史不合理...
作者: iiooiioou (爱幻想的O宅)   2014-09-30 17:35:00
作者: fge16 ( TT)   2014-09-30 17:56:00
作者: christianSK (AG)   2014-09-30 18:54:00
有看有推
作者: Lorenzia (爆走金鱼)   2014-09-30 19:36:00
迎合西方人想像的是德龄的作品,因为她嫁了个外国人,以英文写作,又自称Princess....关于清末的东西很多,前面吗呀面56介绍的也是丰富的细节记述,此外还有溥仪溥杰兄弟的回忆录等等,都可以作为参考,至于孝哲皇后,我不认为只是慈禧片面的不喜欢就可以逼死皇后,别忘了还有真正的大Boss慈安,既然慈安当初挺过孝哲,又怎么会任由慈禧害死她呢?于理不通另外,孝哲的母亲是端华的女儿,端华的妻子是慈安的姑母所以孝哲与慈安是有亲戚关系的,孝哲的父亲崇绮后来也一直受到重用,所谓慈禧逼死孝哲的事,说起来是很奇怪的
作者: KevinR (Kevin)   2014-09-30 20:12:00
Nice
作者: aaa8841 (匡国军节度使)   2014-09-30 20:51:00
崇绮距离拜相仅一步之遥
作者: Lorenzia (爆走金鱼)   2014-09-30 21:08:00
是的,八国联军的时候,崇绮家族都自杀了,这怎么想都不像跟慈禧有什么问题啊...慈禧自己的弟弟都没死了耶!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9-30 21:25:00
电视刚好播大清后宫传
作者: mayaman5566 (伯利兹天团)   2014-09-30 22:34:00
我是打酱油路过的..慈安很厉害的
作者: zomb12 (笑看一切是是非非)   2014-09-30 23:50:00
所以我一直觉得也许和孝哲自已的作为有点关系。
作者: Lorenzia (爆走金鱼)   2014-10-01 00:51:00
应该说,崇绮家族的门风本身就很奇妙...孝哲自己想殉夫也是有可能的
作者: ps20012001 (开始想明年新计画)   2014-10-01 09:14:00
大概是因为 坊间传闻掘墓后 发现她尸身不腐而延伸的吧
作者: wildboar (我只是说书的)   2014-10-03 08:47:00
楼主莫沮丧,虽然从开始讲安德海就知道应该是小说了,但里面多少有点料可参考的。
作者: barry630621 (难笑)   2014-10-31 20:2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