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ouban.com/note/324583931/
《易经释梦》是一本奇书。这本书的方法论沿袭“六经皆史”的理念,假定《易经》是一部史书,作者认为这些散碎易辞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被刻意打乱了,它背后隐藏着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作者用大量金文、甲骨文以及考古成果予以考释、佐证,辅以弗洛伊德的理论去分析古人心态,推导出一个和我们惯常印象大相迳庭的商周革命。
当然,这不是书评。这本书在学术上成立不成立,非我所能置喙;推理过程合理与否,也不在讨论之列。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和对红楼索引派的兴趣是一样,不相信,纯粹从技术角度去欣赏。
换句话说,我不认同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手法,但我很欣赏它脑洞口径和脑补力度,至少在文学层面来看,是一个富有想像力的神奇故事,奇葩到我忍不住想把它讲出来。
为了讲清楚这个故事,作者构筑了一个庞大的框架,引用了大量材料,论证过程有些艰涩。我决定去掉这些过程,单独把结论抽取出来,让无暇读书的同好有机会见识一下这个故事的全貌。
接下来我所抄录的东西,都是摘录自《《易经释梦》,甚至于每一个角色的性情与心理动机,都是来自于原书。故事的每一个细节,作者都在易经和金文里找到对应的记载(至于如何解读就呵呵了)。我只是省略掉这些繁琐的工作,将结论总结出来,绝无原创发挥之处。有兴趣或者提出批评的人,可以去找原书对照。
另外特别要申明的是,故事里涉及到的人如姬昌、姬发、姬旦等人,按当时姓氏习惯,不该这么称呼。但原作者和我皆为后世之人,为了行文与阅读方便,姑从俗例。如果你们发现还有什么不符合常识的地方,也不要着急拍案而起,就当它是个故事就好。
故事要从殷商第29任商王文丁说起。
当时殷商在东西方有两个大敌,一个是西北的鬼方,一个是东方的东夷。文丁为了不陷入两面作战,决定在西方竖起一道屏藩。于是他选中了周族,并封首领季历为“牧师”,为商抵御戎狄。文丁去世以后,季历试图叛乱,率军进攻殷都大邑商,结果被文丁的儿子帝乙杀死。
帝乙继位以后,季历的儿子姬昌全然不顾父仇(在书里他被作者轻蔑地称为软骨头),主动表示恭顺。帝乙需要周族作为屏障,就赦免了周的叛乱之罪。姬昌在此后表现十分积极,对鬼方作战身先士卒,深得帝乙信赖。帝乙是一个宽厚之人,他决定回报姬昌的忠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这个女儿叫做妲己或者妹喜已。“已”为天干,代表了她的皇族身份,与帝乙的儿子帝辛——也就是商纣王——兄妹相称。后世周宣部为了营造商纣王的恶人形象,又捏造出几乎完全一个暴君末世的夏桀,还把他的妹妹一分为二,分成了夏桀和商纣的两个宠妃。具体论证可以去看原书,为了不干扰故事的流畅,这里姑且称为妲己。
帝乙十分钟爱妲己,为她准备了大量的嫁妆,还为她配备了一位最出色的占卜贞人,名字叫永。永随身携带了许多产自大邑商附近的龟甲片,用来为公主在夫家排忧解难。
妲己和永以及盛大的送亲队伍来到西岐,迎接她的除了姬昌,还有姬昌的大妇太姒。
太姒是一个性格凶悍、手段毒辣的女人,而且还擅长药剂配伍之术。(作者将其蔑称为母老虎)。她为姬昌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姬伯邑考,一个叫姬发。
西岐在接受商文化之前,只是半游牧半农耕的土包子。妲己的到来,让他们大开眼界,迅速成为商粉。妲己因此大出风头,万众瞩目的偶像,姬昌更是宠爱无比。这一切让太姒妒恨无比。
她首先派自己的大儿子伯邑考前去骚扰,可却被妲己轻描淡写地回绝。反倒是太姒一直不喜欢的次子姬发,与妲己感情非常好。两人情同母子,相处融洽。不久妲己怀孕,太姒决定亲自出手,她配了药方在饮食中下毒,导致妲己流产,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年时光里始终不孕。太姒又用手段整治姬昌,软骨头在母老虎的威压下不敢言语,不敢再与妲己同房。
这一切都被随侍公主身边的贞人永看在眼里,她暗中把消息传回了大邑商。此时帝乙已经病入膏肓,得知爱女备受委屈以后,悔怒交加,终于去世。在死之前,他把儿子帝辛叫到身边,嘱咐他一定要照顾好妹妹。
帝辛是一个极重亲情的人,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召集最好的贞人,看看神明有什么建议。占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除非把妲己和嫉妒者隔绝,否则无法解除。看到这个结果,帝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设法把泼出去的水收回来,把自己亲爱的妹妹接回国。
此时在西岐,姬昌得知帝乙去世后,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自己没了靠山,便大兴土木为帝乙修建宗庙,以此献媚于商。他还想找一位熟稔殷商祭礼的贞人来主持仪式,永自然成了最好的选择。
在仪式开始以后,帝辛的特使恰好抵达。贞人刻意操纵的占卜结果,加上特使的威逼利诱,姬昌同意和妲己一起前往大邑商。
当姬昌一行离开西岐,快要渡过黄河时。随侍公主的贞人永突然心有所感,卜了一卦。她看了卦象以后,决定独自留下来。姬昌和妲己很惊讶,但永意志坚决,他们也只得随她去。等到姬昌一行离开以后,果然身后有追兵赶到。原来太姒突然反应过来了,姬昌去商,将对自己十分不利,她无论如何也要阻止这一切,亲自带兵来追。
永见到太姒,向她解释追逐只是徒劳。太姒对永的占卜能力非常信服,听从她的劝说悻悻退军。还顺便把永带了回去,留在身边作为顾问。
在大邑商,帝辛亲自走到城门口,迎接自己的妹妹和妹夫。亲人终于团聚,帝辛太高兴了,把妹妹和妹夫安置在豪华的羑里庄园,居住条件都非常优厚。帝辛对妹夫也不错,经常带着姬昌外出打猎、游玩,还额外赏赐两名姬妾给他。可帝辛觉得这样还不够,决定动用巨资修建一座鹿台,作为妹妹的居所。
鹿台一修就是七年,姬昌在商也呆了七年。姬昌从来没生活得如此幸福,沐浴在商文化的光芒中沉醉不能自拔。妲己摆脱了妒恨以后,终于顺利怀孕,先后产下管叔鲜和郕叔武,其他姬妾也为姬昌生下蔡叔度铎和霍叔处。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太姒听到这个消息,嫉妒得发了狂,她找来自己的儿子伯邑考,要求他把姬昌弄回来。伯邑考对自己的母亲言听计从,于是亲自带兵向商进发、临行前,伯邑考找到贞人永,请她占卜,结果为凶。伯邑考请再占一次,却被永严词拒绝。不过永给了他一个建议,把弟弟姬发带在军中。
伯邑考有轻微的精神狂躁症,他带着军队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商界乱转。商军不明就里,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大邑商。帝辛很为难,毕竟伯邑考是妹夫姬昌的儿子,于是询问他意见。姬昌生活得太舒服了,又有了新的子嗣,对伯邑考毫无兴趣。而妲己对这个屡次骚扰自己的家伙也没好感。帝辛摸清楚了这对夫妻的态度后,下决心要剿灭这支疯狂的周兵。不过妲听忽然说姬发还在军中,她对亲手抚养了十年的孩子有着深深的感情,便找到哥哥,希望能饶过这个小家伙。
帝辛满口答应下来,随即调遣精兵围剿。在商军的精确打击下,伯邑考当场阵亡。而姬发则幸免于难,而且还得到帝辛准许,带着自己哥哥尸体返回西岐。帝辛注意到姬发这个年轻人非常温和沉稳,双眼有神,跟他的疯子哥哥一点也不像。本来帝辛因为自己妹妹的缘故,对太姒及其后代充满怨恨,但他看到姬发的时候,敌意却彻底消失了,两个人在阵前居然交上了朋友。
姬发回到西岐以后,痛失长子的太姒不得不收敛起态度,假意恭敬。帝辛对这位儿子被杀的母亲心中不无愧疚,更看在姬发的面子上,没有继续追究。
鹿台终于建成,妲己有了自己归宿,而且自己的两个爱子也慢慢长大。她对姬昌这个软骨头的爱情,终于走到了尽头。帝辛也觉得,现在姬昌在大邑商有了四个儿子做人质,妹妹也不爱他,那么他没必要留在这里,可以回去了。姬昌恋恋不舍在商的奢侈生活,但他太软弱了,没人真正尊重他的意见。
临行之前,帝辛跟姬昌做了约定,周为商藩,且继承制度兄终弟及,这样可以确保妲己的长子管叔鲜才有机会接位。作为回报,姬昌被封为西伯。
帝辛本来可以逼迫姬昌直接指定管叔鲜为继任者,但他对姬发的印象实在太好了。更何况他已经杀了太姒的长子,不忍心再继续迫害这一支。
姬昌就这样回到了西岐,并宣布姬发将是继任者。太姒质问他伯邑考被杀时你在哪里?姬昌哪里敢对母老虎说实话,只得编造谎言,自称是被关在羑里监狱——后来这句谎言被周宣部当成了史实来宣扬。
太姒对妲己的仇恨一直不曾消退,反而愈加深厚。她本来指望姬发能为自己报仇,可姬发一点也不像她的儿子,性格温柔,行止沉稳,无论她怎么抱怨暗示,姬发都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最不能容忍的是,姬发对帝辛非常崇拜——看来这个仇,指望姬发是没办法报的。
太姒找到了贞人永,说自己心中积累怨恨得了重病,希望能从她那里得知神明的态度。永怎么会不知道这个母老虎的心事,她希望能够化解这个女人对公主的怨恨,便占卜出一个结果:“只要你怀孕,就可以去除烦恼。”永觉得,只要让太姒再做一次母亲,母爱就会化解掉怨恨。
可是她错了。
太姒对永的占卜结果深信不疑,但怀孕不是件容易的事,姬昌在商已经耗尽了精力。太姒决定独辟蹊径。
在西方,最痛恨殷人的是羌族。太姒很快羌族里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同盟者——姜尚。这个人龙精虎猛,而且深有谋略,无论是床笫还是政治上都是好伙伴。
在太姒的安排下,姜尚和姬昌在钓鱼时巧遇,并一见如故,姜尚成为姬昌的心腹。而太姒也在这个时候顺利怀孕,产下一子,名为姬旦。
姬发这时候年纪已经足够大了,他的婚事被提上了日程。本来帝辛送来了商王旁族的两个女人,结果姬昌在太姒的怂恿下横刀夺爱,先把那两个女人娶进了门。而太姒给姬发另外安排;了一门亲事,娶了一个叫做邑姜的姑娘,而邑姜恰好是姜尚的女儿。
在太姒、姜尚里应外合之下,姬昌终于在适当的时候去世。姬发接任以后,被自己的母亲、妻子和老丈人团团包围,不断施加影响。尤其是他的母亲,不断用当年伯邑考战死的事来刺激他,说他是个懦夫。姬发得不到母亲的认同,在妻子那里也得不到爱,这让他心情逐渐低落,慢慢失去灵气,变成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而那位沉默的贞人,则一直默默地记录这些事情。她非常鄙视姜尚,在记录里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子牙,即小人帮凶之意。
终于,姬发无法摆脱母亲的压力,做了一个和自己哥哥同样的决定,带兵攻打商,以此来求得心灵的平静。这是一个挑衅的举动,姬发给自己的解释是,我只是去盟津告天。
这次进兵非常缓慢,姬发一步一迟缓,心中犹豫万分。
正在征讨东夷的帝辛接到报告,说姬发带兵正朝大邑商而来。聪明的帝辛体会到了姬发内心的挣扎,他不希望伤害到这个年轻人,于是派人通知他:既然你妈妈逼你来打仗,那么我们就来演出戏好了,我们约战,然后我假意败退,你得胜回军,这样你不必左右为难了。帝辛为了让这出戏足够逼真,还指定了一个地点——牧野。
其实帝辛不只是为了姬发,也为了自己,他觉得政务太繁琐了,想借这个机会退位,好好休息一下。为此他事先把国政提前委托为同族的叔叔箕子。
无论是姬发还是帝辛都不知道,在周军里担任副指挥的姜尚有另外一套计划。
在牧野,帝辛故意没带精兵,而是纠集了一批奴隶。他和姬发各自驾着马车,亲自在阵前象征性地打了几回合。帝辛佯作败退,姬发挑着帝辛的甲冑返回。本来这一场假戏已经到了结局,皆大欢喜,可姜尚却突然发出进攻的命令。
事先得到指示的商军奴隶并没有认真作战,而周军却真得大打出手。姬发惊慌万分,他看到帝辛的座驾在乱兵中消失,连忙发出停战的命令,可周兵只听命于姜尚,一口气冲到了大邑商城下。姬发勃然大怒,亲身挡在周兵身前,这才把他们阻止在城墙外围,并退军扎营。
商军奴隶毕竟不是正规军团,他们在这一场混乱中成了溃军,涌入城中,带来了极大的混乱。有人发现,在鹿台上出现一具被烧毁无法辨认的尸体。事先安排好的箕子站出来,说这就是帝辛的尸体。可姜尚也提前在城内安排了一枚棋子,帝辛的兄弟微子。微子跳出来指责尸体是假的,几乎要搅乱帝辛的计划。
结果城内局势变得更加混乱,民众惶恐,而奴隶军又不堪用。在微子和叛乱商军的逼迫之下,箕子只能求助于城外的周军。
姬发怀着对帝辛深深的愧疚,答应了箕子的请求。他协助箕子平定城内局势的混乱,然后命令部队返回西岐,自己只带少数人留在商邑,与箕子商议善后。
姬发没想到牧野的这次“意外”,居然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他从来无心要打败帝辛,更没想过要毁掉殷商。在大邑商,姬发恭敬地祭祀殷历代王,凭著谦恭和箕子的帮助赢得殷商贵族的谅解。他甚至连微子都没杀,而是囚禁起来。
为了挽回乱局,姬发决定设立三监,让管叔、蔡叔以及霍叔拱卫帝辛的幼子武庚。管、蔡、霍都是自己的兄弟,身上一半是商人的血,一半是周人的血。姬发希望凭借这三个人来消弭两族隔阂,守护纣王不在的殷商。
姬发没有直接让武庚继位,在他内心深处,认为帝辛早晚会回来。在那之前,他要把一切都安排得好好,不能辜负信任。
在临行前,姬发还见到了居住在鹿台的妲己。那是他的人生导师,是他幼年时代最美好的回忆。
姬发回国时,还带着大量殷人叛乱者的俘虏,其中包括微子。这些商人以为自己一定会被杀死殉葬,微子卑躬屈膝,涕泪交加。想不到姬发在岐山将他们全部释放,以示宽容和对生命的尊重。
与姬发同行的,还有妲己的小儿子郕叔武。他对政治没有兴趣,反而对技术充满兴趣,他为周带来了精湛的青铜器铸造之术。在姬发的鼓励下,郕叔武做出了天亡簋等一系列精美作品,让周对商文化更加沉迷。
姬发离开后不久,“去世”已久的帝辛悄悄返回了大邑商。姬发听说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劝他尽快复位。帝辛却拒绝了,他已经公开死去了,而且还是箕子做的见证。如果他现在复活,等于是打了箕子的脸。帝辛不想伤害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思虑再三,决定和妹妹妲己隐居,王位仍旧让武庚来坐。
隐居之前,帝辛给姬发写了一封信,说你别把微子这个混蛋放回来,我一定会杀了他。姬发其实也不喜欢微子,但他心怀慈善,不愿多行杀戮,就把微子养在西岐。微子在西岐很快交到了一个好朋友——姬旦,借此进入太姒、姜尚的圈子。
从此,商、周就形成了奇特的对立局面。
没过几年,南方的人方、孟方开始叛乱。武庚派出了以熊盈为帅的远征军,前往镇压。但战事不利,熊盈面临失败,武庚向姬发求助。姬发义不容辞,亲自带兵南下。周军与远征军合流以后,击破二族。姬发当即把熊盈封为楚王,就地扎根,在南方建立起殷商文化的一片文化乐土。
当时随军出征的还有姬发的弟弟姬旦。他从母亲那里学了一手好药方,在行军途中趁机下毒。姬发返回西岐以后,重病不起。隐忍已久的太姒趁机出手,将她最痛恨的女人的儿子郕叔武杀死在青铜器铸造现场。郕叔武的一个弟子侥幸逃脱,后来还铸了哀成叔鼎,以为哀悼。
姬发中的是慢性毒,身体时好时怀。太姒将他与外界隔离,只通过姜尚和姬旦发号施令,彻底掌握了整个朝政。
带着对帝辛和妲己的愧疚与眷恋,姬发终于死去。太姒和姜尚安排秘不发丧,把邑姜的儿子王姬诵扶上王位。但最终的胜利者,是太姒暗中支持的姬旦。他虽然不敢公然夺位,但获得了摄政之职。
姬旦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把姜商封到了遥远的东方,远离政治中心,只留一个老太龙钟的召公在侧。等到局势稳定以后,姬旦借口隐居,偷偷前往楚地,找到熊盈。熊盈认识当年跟随姬发的小家伙,热情接待。姬旦故意设下圈套,请熊盈向商要求更多军队来开发南疆。
三监和武更不知是计,把主力都派去南下。微子则趁机潜回大邑商,利用自己的人脉开始钻营。姬旦认为时机成熟了,亲率大军,开始进攻空虚的大邑商,开始了二次克商的行动。
姬旦出兵以后,太姒心神不宁,于是又找到贞人永,请她再次占卜。永听说姬旦大军要去偷袭大邑商,大为震惊。她了解姬旦这个人,如果不及时阻止,恐怕殷商的历史将会彻底终结。她连夜找到驻在西岐的殷商时臣中行氏,向他说出自己的担忧。中行氏也大惊失色,一路从西岐疯狂地赶回大邑商。
周军先封锁了城南,防止他们与在楚地的南方远征军产生联系。然后微子打开了城门,里应外合。中行氏赶到的时候,正撞见周军涌入大邑商屠城。情急之下,他诈称四方诸侯的代表,献上玉圭,以换取姬旦不屠城的许诺。姬旦被唬住了,答应他不会屠杀殷民,而是以迁移代替。
城破之后,武庚并没有屈服。南方被封锁,他就带着一批忠臣一路向北而去,在东北的密林中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姬旦没有丝毫松懈,他一边处置了三监,一边派召公追击。召公连续取得了几场胜利,却无法彻底消灭武庚。姬旦干脆把他封在燕地,封锁了武庚归国的道路。
东北气候恶劣,武庚没有别的办法,只得率众北上,度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一路到了中美洲,形成玛雅文化。(书里原话说的,我也没办法……)
殷商终于灭亡,太姒的仇总算假姬旦之手报了。带路党微子立下汗马功劳,被封宋国。姬旦没有片刻停留,继续带军向南征讨,灭掉殷商最后的远征军。
现在挡在姬旦面前的,只有最后一个对手——成王姬诵。
姬旦无法正面挑战成王,他采取了迂回的策略,开始在商地营建洛邑。 姬旦先后两次邀请成王来洛邑,却都被太姒所阻挡。至于这个老女人是良心发现还是另有图谋,不得而知。
此时姜尚已死,他的女儿、成王的母亲邑姜远在东夷,眼睁睁看着姬旦对自己的儿子数次出手,却无能为力。她焦虑万分,联络上了贞人永。贞人永告诉她,卦象显示唯一的办法是改嫁。邑姜为了儿子,毅然赶往洛邑,改嫁姬旦。
太姒终于去世,至孝的姬旦深受刺激。再加上邑姜的各种小手段,姬旦终于一病不起,也撒手人寰。邑姜终于成为摄政王,把成王安全地接到了洛邑。
邑姜并没有忘记贞人永的功劳,她问永想要什么。永请求她善待殷的遗民,重建殷商文化,哪怕要披着一件周的外衣也可以。邑姜答应了。
邑姜已经从一个弱女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她深知商周交替的龃龉不可公之于众,便下令对这段历史进行遮掩和修改。在一系列修饰之后,历史变成了后世所熟知的那副模样。
永跟随太姒四十余年,对这段密辛知之甚多。她眼见事实面目全非,痛感五铭。恰好邑姜希望周也能有一部和夏连山、商归藏同等级别的卜书,以宣扬周文明的先进性。这个工作,需要一位熟稔前代典仪占卜的顾问来做,永是最佳人选。
永打着编写新卜书的旗号,把自己知道的这一切秘密都用隐晦的文字藏在书中,并打乱次序。邑姜没看出书中隐藏的秘密和怨恨,很满意这份成果。出于宣传的考虑,她夺取了永的著作权,把这本卜书的起源说成是姬昌被拘禁在羑里所做,是为《周易》。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结尾还有大段抒情文字,请看原书。作者扯得我脑袋都要炸掉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同一位作者,还出版过一本书叫《孔子的周公》,同样的论证手法,但结论却和这个故事大相迳庭。作者认为周公姬旦其实是个女人,而且就是妲己,是殷商文明最后的占卜师。她和太姒、帝辛、姬发、成王等人演绎出另外一段爱恨情仇,讲述了一个伟大女人如何隐藏自己性别,为了理想和爱情与敌人宫斗的曲折故事……
两本书一前一后,要么是这位作者用新的学术成果彻底推翻了自己的旧论,要么这个名字根本就是一个公用马甲,至少被两位同人作者所使用。
真相到底如何,恐怕要留待后人考证了。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47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