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成都出土疑似扁鹊学派失传医书

楼主: ted5566 (ted)   2013-12-18 13:30:15
成都出土疑似扁鹊学派失传医书:公牛尿治黄疸
http://news.sina.com.cn/c/2013-12-18/050029012754.shtml
  老官山汉墓挖出西汉织机书简 追踪
  成都商报记者 王圣 实习记者 徐剑萧 摄影记者 鲍泰良
  三个药方
  2000年前的蜀锦织机,印证成都是丝绸之路南起点;10部竹简医书,或是早已失传的扁鹊学派医术。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重大考古发现披露后,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专访了简牍识读专家武家璧,国医大师郭子光和非遗传承人、织锦大师贺斌,蜀锦织机专家黄修忠,解读老官山汉墓重大考古发现。
  2000年前医书记载的药方,如今是否还在使用?昨日,对考古部门公布的简牍识读文字中的三个药方,已经81岁高龄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进行了解读。
  国医大师 郭子光
  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首届国医大师,已81岁高龄。
  简牍识读专家 武家璧
  荆州简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这批920余支竹简和50余片木牍的“第一读者”,花费好几个月完成初读工作。
  一种猜想
  脉搏慢得多
  古人体质更好?
  武家璧透露,在医简《五色脉诊》中曾指出:人呼吸一次脉动二次为平,脉动三次叫夺精,人呼吸一次脉动四次为夺血,呼吸一次脉动一次为少气。正常状况为“平”。郭子光指出,这一频率,与今人的脉搏相比明显慢了很多。他介绍,如今,一呼一吸脉动四次为平脉,快了叫数(shuo)脉,更快叫“疾脉”,若慢于四次叫“迟脉”。与上述记载相比,明显要快得多。一般而言,脉动越慢,说明体质越好。郭子光大胆猜想,这可能与古人体质有关。
  药方一
  治风湿 “以毒攻毒”
  药方:“枳实四 术二 方风二 乌喙少半 泽冩二 牛□二 以方寸朼一 饮后饭 三日益中,八日善”、“枳实四 术一 方风一 泽冩一 白茝一 乌喙半一物 牛□一 以方寸朼一 饮后饭乃中八日”、“枳实五 牛□一 术一 乌喙少半其一 方风一 泽冩一以方寸朼一 饮后饭 泽冩一 f已”(出自1号墓出土的木牍)
  解读:武家璧介绍,木牍中发现3个药方,内容基本相同,略有增减。药方的格式是:药名及用量、服药方法、预后。郭子光指出,枳实可能就是如今的枳壳,可行气、消胀。方风可能是如今的防风,用于祛风。泽冩可能是泽泻,用于利水、利尿。术应是白术,健脾、除湿。牛□可能是牛膝,用于引药下行。
  初步判断,这个药方应当是用于治疗风湿病的。其中,用量极少的“乌喙”,可能就是如今中药中的“乌头”“附子”,主要用于治风湿。这种药有毒,服用前至少要熬3个小时,否则可能出现乌头碱中毒。“药效几乎与毒性成正比,药效越明显,其副作用越大”。
  药方二
  喝公牛尿治黄疸病
  药方:“廿二治黄瘅,取黄牡牛弱(溺)饮之,能多饮之,亟已。”(出自医简《六十病方》)
  解读:武家璧解释原文意思为,治黄瘅病,只用“公牛尿”一味药,喝得越多,病好得越快。对此,郭子光指出,现在已经没有使用这样的药方。但使用尿液作为药物,并不鲜见。以往,不少病都会用到“童子尿”,甚至还有过泡干牛粪粉末饮用的药方,“可能与其中的成分有关”。
  药方三
  蜀椒治头痛
  药方:“八 治风:石脂七分,蜀椒五分,方风、细辛各四分,厚柎五分,陈朱臾一分,圭十分,姜六分,皆冶合”。(出自医简《六十病方》)
  解读:石脂分为赤石脂和白石脂,多用于治疗肠胃病。蜀椒用于止痛,细辛祛寒止痛,厚柎可行气,圭(桂)解表。陈朱臾可能是吴茱萸,可治头痛和胃病。初步推断,这可能是用于治疗偏寒的头痛的药方。(□为缺字或暂不能识读的字)
  谈医简
  5部医书应属扁鹊学派
  出土医书:除《五色脉诊》之外,都没有书名。经初步整理,考古专家将其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在《敝昔医论》中,语句频频以“敝昔说”开篇。
  专家解读:“论者的名字叫‘敝昔’。”武家璧指出,“敝昔”与“扁鹊”同音通假,可能就是指扁鹊。
  武家璧说,扁鹊学派形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敝昔医论》《五色脉诊》《脉死侯》《经脉书》《脉数》等是中医经络学和针灸术的重要文献,应是扁鹊学派的经典。”
  谈木牍
  西汉工商业者自报财产 隐匿者要被没收
  出土木牍:“… [贾]皆没以□不占,县…”“…皆益加朱十钱以均之…”
  专家解读:牍文“皆没入所不占”,与《史记·平准书》“匿不自占……没入缗钱”非常符合。武家璧说,“自占”是指工商业者自报财产(缗钱),隐匿者将受到惩处,以罚没财产的一半奖励给告发者,称“告缗”。据了解,当时“算缗”与“告缗”法的实行,大大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为战争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谈织机
  出土织机模型或是丁桥织机鼻祖
  考古发现:4台蜀锦织机模型,上面已有上山和下山两个关键部件,说明织机已经可以提花了。
  专家解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专业委员会顾问黄修忠说,此次在成都天回镇老官山出土的四台织机模型从形制上看,酷似丁桥织机。据他介绍,丁桥织机是一种多综多蹑的织机,此次出土的织机模型上虽然没有看到用以提花的综和蹑这两个部件,但由于综和蹑都是竹和麻绳制成,很容易腐朽,因此不排除已经腐朽不见的可能性。
  据成都市蜀锦织绣博物馆的省级非遗传承人、织锦大师贺斌推测,由于汉代织机年代较早,即使发现综和蹑,其数量也不太可能比丁桥织机的综、蹑多,而这种机器很可能是丁桥织机的鼻祖。而由于汉代的织锦是经线提花,如果在同一具织机模型上发现了两种颜色的丝线,即可说明这部织机已经不是单纯的织布机,而是织锦机了。据贺斌介绍,由于蜀锦工艺的限制,蜀锦花纹通常只采用四种颜色,如果要使用更多的颜色则需要用到小梭,而汉代蜀锦是采用传统的经线提花,花纹的宽度一般在5~6厘米左右。
  谈书信
  西汉儒术发达 言必称“尧舜”
  出土木牍:“再拜上襄,闻尧舜之治天[下同心不]同教……”
  专家解读:武家璧指出,首列顶格称“再拜上”,是当时书信的一般程式。内容对尧舜充满歌颂之词,符合儒家思想。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孟子“非尧舜之言,不敢陈于王前”。儒家后学“言必称尧舜”,在这封书信中得到了充分体验。这也反映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略,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特别提醒
  “古人的药方很妙!”郭子光指出,经过2000年的历史,此次出土的药方,药物的名字和搭配方法与如今的用药已大为不同,不宜直接使用。
  成都出土扁鹊学派失传医书 包括60条药方
作者: kingstong (卍解-天锁斩月)   2013-02-18 13:32:00
有人看得懂这种医书吗?!要交给国文系或考古学家翻译吧?!楷书是在东汉末年才正式成形的耶!而且六国所用之字都不一样,是到秦始皇才统一的耶这些药方要怎对照现代的草药啊?!且各朝各代能利用草药一直在增加吧?!这些上古药方应该比不上现代的药方更有疗效吧?!还有草药也不能生煎啊?!要先处理过比如曝晒之类的,草药生煎会肝指数破表搞不好会造成肝肾急性衰竭死亡的的的的的..........
作者: redland   2013-02-18 14:05:00
那个叫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而上面写的是“隶书”隶书不难“认字”,难的是释读。
作者: kingstong (卍解-天锁斩月)   2013-02-18 14:19:00
防风,泽泻,牛膝都是现代仍有使用的草药,牛膝又名牛七其中牛膝又分川牛膝及怀牛膝,两种牛膝产地不同看来不确定是不是扁鹊亲传医书,不过这些药方看来也非完全失传啊!不过都提炼成科学中药了...呈粉末状,毒性去除得更完全,药效也更增加,毕竟经过萃取,所以成分浓缩比起煎煮出来的草药也更不伤肝肾
作者: neromeri (Cefa)   2013-02-18 14:30:00
中药本来就有炮制法可以去除毒性,而且水煎药效应该更好
作者: kingstong (卍解-天锁斩月)   2013-02-18 14:35:00
一碗药汤萃取出的有效成分可能只有一茶匙的粉末,只是呈液态状吸收会更快吧!且水本身有它的饱和度,超过就会呈固态撞沉积于底部
作者: gachimuchi (哥哥你好英俊)   2013-02-18 14:39:00
"中央政府财政实力增加"竟然直接对应到"战争胜利保障"会不会太过简略阿...
作者: kingstong (卍解-天锁斩月)   2013-02-18 14:39:00
好酒沉瓮底就是这个原因啊,因为酒精浓度高的部分都在底部部部部......楼上你是不是跑错地方了?!拉下去斩了
作者: gachimuchi (哥哥你好英俊)   2013-02-18 14:47:00
这里是古八版嘛
作者: a2935373 (...)   2013-02-18 19:56:00
酒精的密度比水低耶...不是因为那个原因吧
作者: kingstong (卍解-天锁斩月)   2013-02-18 21:46:00
抱歉!不过水的确有饱和度,比如加入糖,能溶于水中的糖有一定的量,其余的就会沉淀在杯底了.
作者: efrit ((^o^))   2013-02-18 22:26:00
酒精和水是无限相溶的 没有所谓饱和
作者: kingstong (卍解-天锁斩月)   2013-02-18 22:32:00
已经抱歉过了,举例不当!所以用糖来做比喻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