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LOUDDEAD (喝醉酒的静云...)
2013-12-16 02:17:57推 calebjael:据认为是周朝建政之后﹐才贬低原先各族的神话始祖﹐列于 12/13 23:46
→ calebjael:姬轩辕之后﹐同时污名化商人的历史及图腾等。 12/13 23:47
周朝建政后的确是有将历史修改的痕迹
不过这大业似乎要到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托古改制"时才有效果
以西周来讲 他们的神貌似是大禹 祖先则是姜源感足迹而生的后稷
有出土的遂公须 证得当时已有天命禹敷土的传说
皿
说到姬轩辕,光看他姓公孙跟轩辕这两字就已经非常不古了
"公孙"是直到周行封建才有的姓....
→ PrinceBamboo:春秋战国著作提到古君王 似乎最早都只到尧,舜 12/14 00:19
→ PrinceBamboo:黄帝 颛顼 帝喾 会不会是后来(ex.汉)才加上的传说呢? 12/14 00:20
→ PrinceBamboo:还有炎帝 蚩尤 神农 伏羲...等 这些尧以前的古君王 12/14 00:21
→ PrinceBamboo:目前可知最早的出处是哪个时代的著作开始有的呢? 12/14 00:22
推 PrinceBamboo:#1FDzPVax 以前有问过 但没有得到解答 12/14 00:24
顾颉刚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有说“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在春秋战国时的确是越到后来的时代,上古史的复杂程度是越来越古
论语时只有尧舜,而后有五帝,之后则有三皇
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一个学说的出现统治者并不一定要采纳
而后可能因为政治上的问题才会广为人知
黄帝其人,在春秋之际,可能只是一个符号
上古文献大抵称"帝"字 是指上帝或神的意思
尚书吕刑,是最早(不当他伪书的话)有蚩尤的纪载
所表示战蚩尤的对象,为"皇帝"
这位"皇帝"干的事包括绝地天通,派了"三后"
伯夷降典,禹平水土,稷降播种,
有没有感觉是某传说的"分化"?
史纪封禅书曾有言 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我认为此文章的根据是从汉武帝封禅时人所说,
黄帝跟炎帝在彼时应是五行学说的一部分,或从中央四方之帝得来
而黄帝这个符号会成为中华共祖
应是当年陈国的"田氏代齐"有关
齐威王可能为了堵众人悠悠之口...他除了说要回复姜小白的霸业之外
更有认"黄帝为祖" 黄帝是"高祖黄帝"
大家都知道,齐国在后来可是建有稷下学宫这个当时最大的学术中心
而黄帝的传说,可能也在后来增加以及改写...甚至成为往后大一统的精神指标
如果大家有看过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应该可以看到许多托于黄帝所传的著作
这不是黄帝所作,更有可能是当时作者为了让自己理想获得更多市场
所以将其依托在黄帝这个田齐的祖宗上面
这之后稷下学宫的黄帝之术又加了南方楚(汉就是楚人建立)的道家
成为黄老之术的显学延续到了汉朝
例如近期出土的汉竹简孙子兵法,就有莫名奇妙的黄帝伐四方之帝的章节
可说是黄老之学的延续
至于炎帝(同赤帝) 神农 其实本是二神,神农似乎只是通于农事之神
或者说炎帝是姜姓之祖,只是姜姓在战国时期完全被打死,
在塑造事蹟上面完全就输给黄帝了
但是在西汉末,王莽篡汉之前,为了策画篡位的正当性
他就跟哥俩好的左传权威刘歆一起玩了一套历史的大搬风
当时汉朝深信谶纬之学
王家系自认黄帝及虞舜之后 , 黄帝必为土德
这样一套那就太诡异,因为当时汉朝就是在汉武帝时称自己为土德...
土德焉能代土德??
于是专门写了一本世经
认为五德相始说不是从黄帝算起....应该从伏羲算起
不应该相克,而是相生
为了让火生土德(新)
所以排列方式必须让汉朝成为火德才可以
刘歆的排列是这样
木 太昊伏羲氏 帝喾高辛氏 周
火 炎帝神农氏 尧 汉
土 黄帝轩辕氏 舜 (新)
金 少昊金天氏 禹
水 颛顼高阳氏 汤
闰水 共工 帝挚 秦
这里面汉直接代周,是木生火,至于中间的秦则只是"霸" 所以单独设个"闰"
不再五行相生相始之列...
从这个表看出,炎帝神农氏的合一大抵为刘氏创作之故
看来是为了平衡上古帝王一定要有个"名称加XX氏"的缘故
也许刘歆的创作方式很高明,甚至后来钱穆也写过文章为他所列的表皆有来源...
不过这个表的创作切实是为了王莽篡汉提供有力的依据
表示尧让位于舜...那理所当然,汉也应该禅让给新
总之,上古传说本来是纯朴或者富有想像力的....
但是中国学者喜好托古改制的习性,或者对祖先的尊敬
有时候一些单纯的传说会被加油添醋甚至赋予太多道德意义
在这里面的上古史的文本研究目前也是较为困难...
还指能靠考古学有更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