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regimen 看板 #1W0jkUlH ]
宋宝蓝 2019-04-22
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听到人们念叨一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似乎是民间约定俗
成,将“无后”,所谓的没有后代子孙,不能为家族承续香火,称为“不孝”,并认为是
最大的不孝。
那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到底什么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
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在古文中,通常以数字“三”和“九”表示多数,所以这里的三,并不是指三件事,而是
泛指许多。比如,人们常说的“三思”、“再三”、“三生万物”、“九死一生”等等。
这句话的本意是:不孝的表现有很多,其中以不能尽到后辈的责任为最大,舜娶妻子时没
有告诉他的父母,这是他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啊!(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
禀告了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事实上,舜帝的德行非常高。舜自幼失去母亲,后来他的父亲瞽叟娶了后妻,生下儿子象
。舜的继母心狠歹毒,挑拨离间,造谣生事,渐渐地瞽叟也开始讨厌舜了。瞽叟、继母和
象三人多次企图谋害舜,每次都没有得逞。尽管如此,舜依然无怨无恨,尽心竭力地孝养
父亲与继母。
舜二十岁时,即以卓越的孝德闻名于天下。(大纪元)
家人容不下舜,最后将舜赶出家门。舜漂泊在外,四处谋生。他曾在历山下种田,在雷泽
捕鱼,在河滨做陶器,在寿丘做家具,在负夏做生意。舜二十岁时,即以卓越的孝德闻名
于天下。天子尧帝有感于他的美德,将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嫁给他。或许出于某些原因,
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又比如距离遥远,舜来不及禀报父亲与继母,天子就已赐婚了。
后世孟子对此有了些许微词,说“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实在冤枉舜帝了。
后来,东汉赵岐于《十三经注疏 》批注中,将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注疏为:“阿
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意思是:一味地顺从父母,即使父母有过错也不加以劝说,陷父母于不义,这是一种不孝
;家里贫穷,父母也老了,却不愿出去作官,得些俸禄奉养双亲,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
亲生子,断绝祖先血脉,这是第三种不孝。由此,赵岐下了一个结论:“三者之中,无后
为大。”这三个不孝的行为中,以不能为家族传续香火,为最大的不孝。
其实,孟子所说的“不孝”有很多种,比如:好吃懒做,不管父母死活;酗酒聚赌、放纵
声色,只管自己享受,不去赡养父母;只照顾妻子儿女,不过问双亲所需;贪享声色,使
父母蒙羞;好勇斗狠,犯案连累父母,这些都是孟子所说的不孝行为。
在这五种不孝行为中,孟子并没有说,一个人没有继承家族香火,断了祖祀,就认为是最
大的不孝。
所以,后代学者研究“无后为大”,多认为是赵岐注疏时,曲解了孟子的话。@*#
参考资料:
《史记》卷1
《礼记‧祭义》
《述学‧释三九上》
《孟子‧离娄上》
责任编辑:王愉悦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9/3/25/n11139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