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第二个爸爸 叩别公公姚鸿钧大人(上)

楼主: hebebear (喜碧熊)   2013-01-25 13:07:46
第二个爸爸 叩别公公姚鸿钧大人(上)
转自【2011-05-29/联合报/D3版/联合副刊/简媜】
--叩别公公姚鸿钧大人
十三岁丧父的我,是以孤儿心情成长的,失去自己的“阿爸”二十多年,怎料到因着婚姻
续接了被斲断的父亲之情……
“爸爸,我是简媜,我来了。”
不记得从何时起,我一见到您就说这话,您总是回答︰“妳忙啊!”我也总是回说︰“不
忙不忙!”每周六或是年节,您与妈妈到我们这儿聚餐,一进门穿上拖鞋,您一定对厨房
里的我说一句︰“哎呀,让妳忙啊!”我也立刻在抽油烟机的轰炸下高声说︰“不忙不忙
,一点都不忙!”忙与不忙,似乎成了多年来我们的见面惯语。即使在您病中,我给您送
粥过去,躺在病床上的您见到我,仍旧是这句话;即使是最后一天早上,我带着您的西装
与鞋袜赶到医院,看到您大口喘著,正要从烛灭般的身躯蝉蜕而去,我忍着泪在您耳边说
︰“爸爸,我是简媜,我来了。”您的嘴忽然颤抖抖地抿了一下却发不出声音,然而我知
道,因着多年来的默契我知道您要说的是︰“妳忙啊!”
淡定的智者
您与妈妈是奉行独立自主生活的长者,不愿给子女添一点麻烦。您们俩相依相伴,形影不
离,住在老公寓四楼,生活起居自理。所幸保养得宜,虽逾八十五而身心朗健,仍能晨起
运动、搭公共汽车办事购物听演讲做礼拜,怡然自得,几乎让我们窃喜时间的鞭子放过了您们
。然而,我们也理智地知道那间公寓的楼梯终会成为障碍,因此数年前即在离自家仅三分
钟脚程的电梯大楼为您们觅得一屋,把您们圈在附近,让您与妈妈既能继续保有独立空间
,又能与我们就近呼应。
虽然只隔个小树林,您们仍不愿“麻烦”我们;逢到阴雨天气,做儿子的“顺路”要载您
们出门,您们却坚持要搭公共汽车,因为“年轻人时间宝贵”,电话中总有一番攻防,气急败
坏的儿子甚至说出︰“没关系,您们不坐没关系,我开车跟在您们后面!”这种具有威胁
嫌疑的话。您们是处处为儿女设想、体谅子女的父母,从不要求回报;就像往高处走的健
行者,平原河口的耕耘都收成了,两人规画妥当,越走越高,终于走成高山上的针叶木,
不要求浪花鸥鸟前来取悦。
您与妈妈一向硬朗,称得上粒药不进,父母健康是子女的福气。直到去年四月初,您咳嗽
不愈,经就医检查初步判断是肺癌末。我们与医生详谈后,决定告诉您们实情。
那真是艰难时刻,沙发上坐着九十二岁老父、八十九岁老母,四人相对,闲话家常后,陷
入沉默。真希望沉默就这样永远留着,不必惊动任何一次呼吸。然而话题已触及断层扫描
报告,说到水就得提到舟,由不得闪躲,做儿子的缓缓说出“判决”;妈妈放声而哭,我
望着您,您不发一语不问一句,看着前方墙壁,表情肃然,不惊不惧不瞋不怨不悲不泣,
仿佛听闻的是抗战时期报纸里的战事。接着,您非常坚定地挥动右手,说︰“我不住院,
不做切片,不治疗。”于今回想,当我们忙着安慰妈妈而您静默的片刻,您固然衡量了年
龄体力,但必是预见儿子带您往返医院、种种奔波的画面遂回到一个父亲疼爱儿女、不愿
子女劳动的最高原则而做出毫不迟疑、毫不反悔的决定!
您的决定,军容壮盛,既卸去子女肩上的铁扁担──我们虽倾向不积极作为但也不能断然
替您决定,亦抹除老伴心中的惊惧。第二天起,不,即刻起,“判决”是病历表上的事,
这个家因着您能处变不惊,定调为“一切都没发生”而当下恢复平静。您依然晨起运动,
听广播阅报,读书写字,饮食如常。我们除了急召在美的大哥嫂回来共享数周亲情之外,
癌这个字被您逐出家门,一切仿佛不曾发生。
整整八个月,您乐观淡定。有时,我们小心翼翼地问您的身体状况,您斩钉截铁地答︰“
我都很好啊!”
姚家屋簷
人与人之间,总有个或深或浅的缘字;与我们深缘者,不见得是血缘至亲,缘浅的,也不
见得都是萍水相逢的陌生客。究竟是缘深缘浅,固然有深耕经营之判,但更常发端于心性
是否契合。合者,如沐春风,不合的,风暴随行。人与人相处,说得通的,叫道理,说不
通的,归诸缘。
回想我踏入这个家的过程,不能不说是特别的缘分。我记得结婚那日拜见公婆,您与妈妈
赠我金元宝,您以欢愉的神情对我说了许多鼓励祝福的话。我恭敬聆听,对您说︰“谢谢
爸爸,很高兴我又有爸爸了!”
那是由衷之言。十三岁丧父的我,是以孤儿心情成长的,失去自己的“阿爸”二十多年,
怎料到因着婚姻续接了被斲断的父亲之情。婚前,我阿母叮嘱我︰“大家大官年岁多了,
要好好给人照顾。”那是必然的,我甚至揣想阿爸在天之灵若得知这位江苏来的亲家会替
他弥补无法疼爱女儿的遗憾,他也会交代女儿要恪守孝道的。
喊了十六年,如今,又失去爸爸了。
然而,我已非当年手无寸铁的十三岁孩儿,人间烟尘结成了霜发,两眼也略略看得懂生老
病死,明白那条自然律︰非自己即是至亲挚友,总有一天要送别。
也许,这是天意。去年夏天,罹癌判决两个月后,在山上那座“生命纪念馆”,我替您与
妈妈选定了“爱的小屋”(夫妻塔位)。远山含翠,白云悠然,我忽地明白,我必须扮演
执事角色,提早部署,为您那进入倒数的人生做好准备。天意如此,您为我弥补了无父的
缺憾,我必须为您送行。
爸爸的人生讲座
十六年来在您身边,何止弥补了亲情遗憾,您更像一位师长,为我们开设宝贵的人生讲座
。每一讲的讲义,皆是您用脚步印成的。
您生于民国8年,家道中落自幼困顿,身为长子的您十八岁高中毕业即须挑起家计,却逢
上抗战砲火,是不可计数被乱世海啸冲散、流离、渡台的一员。但您具备了极为特殊的镇
定能力,如锚之于船舶,地基之于屋舍;抗战间,不管当银行行员或是后来从军担任财务
工作──先随军移防南北后驻留重庆,您丝毫不因神州板荡而丧志、不被硝烟蒙蔽而自弃
,镇定且积极。十八至二十六正是黄金青年时期,您蒐集光阴敦品勤学,完成自我锻炼、
惕厉之人生重责。35年春,奉派为第二批接收特派员来台,不久将母亲接来,次年娶初中
同窗好友的妹妹为妻。在局势动荡、人心惊惶的年代,您镇定如锚,扎根深耕,倏然白手
起家。因而,您开宗明义的人生第一讲,即是镇定、坚毅与信心。
因镇静笃定,故能随遇而安,因坚毅不挠,故无畏艰困,因信心丰实,故开创新局。这一
份性格特质亦形成铄铄操守,您在联勤总部经手的业务皆是他人眼中的肥膏,但您廉洁自
持公私分明,凡有人送礼必原封而退,亦不做贿赂之事以求升迁。这是何等的自我锤炼,
您长于贫门又无祖廕,竟能摈弃贪婪、拒绝权钱诱惑,一生光明磊落,无一隅阴暗,何等
令人赞叹。您自少年即自我导航,仿佛预知有一天将成为人子之父、孙辈之祖,故以身作
则走光明大道。则您所导航的岂只是乱世中的自己,亦涵盖那未来的子子孙孙。是以,您
留给子孙的,非存簿上的数目,正是这不偏不倚的光明大道、这崇高无瑕的精神人格。
您教我们的第二讲是,鸳鸯夫妻。
婚姻是一种誓,不是纸张契约。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您与初中同班好友慕陶见面,您们
俩自幼相知相契,彼此欣赏。末了,您提及将有台湾之行,慕陶问您︰“有没有朋友?”
您答没有。上海一别接着便是两岸分裂,但因着您的回答,同窗高谊化成月老的红绳;慕
陶赏悦您是正人君子,想把妹妹雅英介绍给您,您信任这位知交,也乐于成婚。36年,二
十五岁的雅英拎着行李来到台湾,要嫁给从未谋面的哥哥的知己。第一次见面,您对她说
︰“妳跟妳哥哥长得很像。”而只身来台、举目无亲的雅英,对眼前这位英姿焕发的姚家
大哥亦一见钟情。知己红绳系住了一对鸳鸯。
您与妈妈结缡六十四年,彼此是初恋情人也是偕老的伴侣,一生同床共枕,俪影成双,似
比翼鸟如连理枝。您有着老辈男人做妻子靠山的传统观念,又具备新时代尊重女性的优点
;对妻子不曾说过一句粗话重话,不曾抱怨责备争吵冷战亦从不回嘴,凡事商量设想呵护
。妈妈的朋友曾说︰“若嫁的像姚先生这样的人,做牛做马也甘愿。”壮哉斯言,这是女
性对男性的最高赞辞。您确实是妻子眼中“完美的丈夫”,妈妈说过,只要你在身边,吃
什么苦都不在乎。
即使年迈了,仍看得出您们彼此深情呵护。妈妈是基督徒,您虽未受洗,但不仅尊重她的
宗教选择更每周陪她上教堂做礼拜,慕道近二十年。每次来我们这儿吃饭,您会帮妈妈先
把牙刷摆好牙杯注水,以便她饭后刷牙。而妈妈,总是把好吃的营养的让您多吃一些,苛
刻自己。她看您吃,心里高兴,自己吃,反而不觉其滋味。
您于去年十二月初因肺部感染住院,癌已扩及肝。感染稍愈,我们决定出院,采居家安宁
照护方式,购医疗器具请全日看护小姐,让您在家抗病,万芳医院亦每周派安宁护士来家
送药检查。
这三个月,您最受折磨;咳不完的浓痰,越来越吞咽困难,身体消瘦枯槁,但意识清晰如
常。夜里,您一咳,妈妈必从另一房间跑来︰“你哪里不舒服?”为您擦痰,而您忍着病
苦,仍然呵护老妻︰“妳去睡,妳去睡!”一夜如是数回。冬冷,晾干的衣服总裹着一层
薄冰,妈妈会把当天要换的衣裤折一折藏入腹腰,用体温渥暖,好让你触肤时不必挨那股
寒气。日常点滴,皆是鸳鸯夫妻的厮守细节。年轻时,甜言蜜语是情爱的表现,求的是“
同心”,到了白发,语言只是一层华丽的包装纸,更要看是否“连体”──涕痰屎尿,皆
是秽物,我们日日处理自己的不嫌脏,处理孩子的亦不觉其臭,是否也能把另一半的身体
视作自己的延长,为病榻上的他(或她)抹痰拭涕把屎擦尿,求只求这钟爱一生的伴侣得
片刻舒适,得那婚约所言不离不弃的安慰。妈妈说,为你擦拭秽物,从不觉得脏,只要你
能舒服。这确实是鸳鸯话语了。
您仔细收著民国36年的结婚照;照片中,新郎俊秀挺拔,新娘清丽嫺雅,依偎著是一对璧
人,弯著腰是能把荒土垦成丰年的胼胝夫妻。五十年金婚时,您与妈妈到相馆拍了结婚纪
念照。此时二子一女皆已成家立业,分别任职州政府、教育界、学术界,第三代也欣然成
长。您们的神情舒展,眉眼间洋溢着欢愉。四年前,结婚六十年,您不改浪漫,对妈妈说
︰“我们去相馆拍一张照留个纪念。”时间的镂痕虽布在脸上,但您们慈眉善目,嘴边含
笑,焕发着人间责任皆已圆满达成后的怡然光泽。鸳鸯老了,还是鸳鸯。
看着您们的照片不禁问︰佳偶是天成的,还是那温文儒雅的君子、明亮勤敏的丽人一起修
炼而得的?您们的婚姻里没有猜疑、侦测、试探、争夺、辩驳、哭喊、垂泣、委屈、伤痕
、冷漠、撕裂、怨怼,只有手牵手彼此疼爱互为靠山,从年轻走到生命终了,牵的还是同
一只手。圣哉,这必是完美的婚姻了。
亲情才是祖产
第三讲,您讲的是亲情。
从未听闻像您一样以虔诚之心经营家庭的。每年月历上,您标著子女媳婿、孙儿孙女的生
日,到了时间,必赠以写着贺辞的生日红包。若逢上值得庆贺的事,如︰整数寿、上大学
进小学、获奖出书、结婚生子、留学购屋搬家……您另备大礼,红包袋上写着想必打过草
稿斟酌用辞的贺文,在家庭聚餐后,称赞、嘉勉、祝福一番,再赠以红包,摄影留念。儿
女从您这儿得到的是纯粹的赞美,即使只是一桩小荣誉,您也一叠声地说:“这是不简单
的事啊!”深深以子女为荣。
抽屉里留着一叠您赠我们的红色袋,红纸墨字,笔画间藏着浓浓父爱。
您的远孙上小学,您在红包袋上书以“祝贺远孙今上小学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志喜,永保学
习迈进精神,创造光辉灿烂愿景……”饭后,八十三岁爷爷亲自颁赠给七岁小孙,一时客
厅如礼堂。您的庆儿获杰出奖,您书以“专潜精研,广启学用。绽放异彩,绩著荣增。”
亦在客厅举行颁奖小典礼。逢到我出书,您也必定备上大红包,书以“欢贺敏媜贤媳新著
问世”,并写上读后赞辞;贺《天涯海角》出书的红袋上,您写着︰“综覈史册,缅怀感
念;警句醒世,源远流长。感怀身世,今日何日;愿祷天佑,永共关爱。”我的书获选文
学经典,您在两个红包袋上写了绵绵密密近五百字美言,并赞以“禀赋非凡,卓尔不群;
笔底生花,世代永传”。(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