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po原文有点长了,所以重新回一篇
→ SRJ: 原文没写签单前的网络对谈细节,我觉得不能说车商骗了她 07/18 06:02
→ SRJ: 问题出在双方对"没问题"的定义不同...save那种其实网络上就查 07/18 06:09
→ SRJ: 得到制式合约下的"没问题"大概就是"车能开"而已. 07/18 06:13
→ SRJ: 她要的是"整到好",但我觉得她的功力应该是没法在line上问出来 07/18 06:17
→ SRJ: 车商一句:"我们都照联盟标准卖,安心啦~"大概就收工讲价钱了 07/18 06:18
这个就是我认为最大的问题点
车商在玩各种文字游戏
就算是CPO认证也是如此
整个台湾二手车商就是这么黑
消费者在买车前一定都会把需求告知业务
业务多多少少都会知道这个客人要的是什么
结果业务塞了一台明显不太符合需求的车
然后叫你快点签约,我有送你N年保固啦放心
然后出问题以后跟你说“我这个没问题啊!合约上就是写只保固这些”
试问:这样对买家还有什么保障吗?
还是车版乡民们都认同二手车商只要能卖车,什么手段都是合理的?
甚至站在二手车商同一个角度说:
我卖给你一台二手车,没有事故没有泡水,更没有调表,也不是赃车
你已经该感谢我了,我就是良心二手车商
但问题在于,
二手车商借故延后花钱更换耗材的时间
要消费者负担车买回来以后还要花钱维修的风险
台湾二手车商就是非常畸形
我甚至看过合约上有写明的东西
都能在交车前一天说没有
一副反正你钱都付给我了,有种你去告我啊?的脸
当然啦,今天这案例实在是有点奇怪
买方急着把钱塞给业务,交车时明知有问题还是把车开走
但试问,像原PO这样对车的认识只有油门刹车的消费者来说
今天车商用各种说法呼拢消费者
让消费者觉得这些都小问题就把车开走或把钱付了
结果事后才发现问题比业者说的还要大
你们除了摸摸鼻子还能做什么吗?
还要跟着二手车商一个鼻孔出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