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Volvo new V60/XC60 试驾心得(T5R)

楼主: tacogary (打输不发脾气就娶妳)   2019-12-27 18:24:02
之前某次到展间闲晃,虽然没有预约,但服务我们的大哥还是介绍得很认真,当时内心的
口袋名单已经做了好一段时间的功课(V60 与 XC60),实车在现场都看得很满意,只是
我爱旅行车,但老婆只喜欢休旅车,随口问了一下可以一次试驾两台吗?这位大哥也是很
爽快,说只要我们当天时间允许的话当然没问题,就约好一天同时试驾 Volvo New V60
与 XC60 这两台车。
图文易读版:https://tinyurl.com/rzkvwz4
当天的顺序是先试驾 V60,再来 XC60,原本预约的动力规格都是 T5R,但当天 V60 T5R
没车,临时改为 V60 T4M,XC60 则是以原定的 T5R 进行试驾。
这两款车在网络上所有的国内外车评影片都看到差不多能背了,对于自己试驾的目的与在
意的细节也都很明确,但比较的对象目前只有自己开的车:15 年式的 Hyundai Elantra
EX, 因此这次的试驾心得,完全是以自己对于家庭与生活用车的习惯及需求为比较重点
,提供给有需要的朋友作为参考。
一、主被动安全辅助科技
我的工作性质需要常跑高速公路往返台北与台中,对于换车的最低要求就是有自动跟车与
主动车道维持,这部分觉得近几年新的车款都发展得差不多,会选 Volvo 主要是在相同
级距的品牌与车款中,能以差不多的预算购买到最多标配的项目。
对于系统减速的力道觉得还是没有自己踩的舒适,加上自己习惯踩煞车的时间点比较早,
安全车距也习惯拉得长一些,即便当时跟车的格数设定得比较宽松,但对于系统介入煞车
的时间点还是会觉得心惊惊,这是要习惯的部分,但自动跟车系统与半自动辅助驾驶真的
很方便,当天试驾完,晚上开回自己的车北上时一路都觉得好痛苦。(无误)
二、动力与操控
连键盘车手都称不上的我,对于操控无法进行太深刻的感受,毕竟现在开的车是 Elantra
,顺顺开就很舒服,加上电子方向盘的辅助,转弯省力轻松,试驾时没有特别想说可以怎
么体验操控,但对于动力却非常惊艳,V60 跟 XC60 这两台车都是轻轻一踩就能轻松提升
车速,超车也没压力,一开始还不敢太大脚,在 74 号快速道路上等到前后方都没什么车
,在速限内微微踩深了一些,那随传随到的动力可以感受到微微贴背的爽感,加上速度提
升时档位变换时的绵密,觉得自己现在开的车又坏了一次。(菸)
不过对于 XC60 T5R 在驾驶时的敏捷度非常意外,驾驶起来完全感觉不到是台车重近两吨
的休旅车,进个人化设定里将细项调整为习惯的驾驶模式后,在市区开起来好像跟轿车没
有差太多,转弯、变换车道都很灵活,但就是重心高,些微的晃动感要努力适应。
气压悬吊的有无对于驾驶时的感受,刚好这次试驾时就比较得出来(V60 T4M v.s XC60
T5R),个人是觉得差满多,除了可以调整车辆在停止或行走时的高度,对于路面坑洞的
弹跳,或是经过高架桥面的伸缩缝,都会直接回馈在行路的舒适度上,但气压悬吊这类的
消耗品也不晓得能撑多久,而且跟驾驶者的习惯应该也有很大关系,如果真的买了就好好
使用这样配备吧。
三、外观与内装
两台车的外观我都很喜欢(当然旅行车 V60 爱多一点),加上家族化的设计语汇,两台
车的内装也都是自己向往的简约设计,没有太多的实体按键,视觉效果非常简单大方且俐
落,虽然很多人担心实体按键电子化之后的耐用程度与维修,我自己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
与主流,各家车厂一定会有方法解决,就看个人对于妥善率的接受程度,但我还是觉得冷
气风量的调节还是需要有实体的旋钮比较方便,这是以我个人来说比较可惜的地方。
两台车在 T5R 规格都有搭载四区恒温空调加上双 B 柱冷气出风口,对于后座怕热的女儿
很重要,Clean Zone 的空气过滤系统也是对于我以及遗传到过敏体质的女儿来说,非常
实用的部分。
关于隔音,也分别在两台车行驶于快速道路上时摇下窗户再关上来比较,双层玻璃的隔音
效果确实惊人,两款车在 T5R 的等级都标配了 harman/kardon 的音响,虽然之前坐朋友
的 XC60 T6i 时,被 B&W 的音质烧到,但 harman/kardon 的等级已经可以达到自己一个
人开长途车时习惯听古典乐时的需求,只是自己心里很清楚,到时候如果有空间还是会捏
一下往上选。(握拳)
对于 Volvo 座椅的质感与舒适程度超满意,可调整的电动腰靠让我长年的腰部旧伤处可
以有完整的支撑,对于有腰伤的人来说,有没有这块支撑真的差很多,尤其是常需要长途
驾驶的人来说更是重要。
我跟老婆都是哈比人,由于腿短,所以很多人诟病的 V60 后座座椅长度过短的情况,对
我们来不是问题,但 V60 与 XC60 这两款车的车门开口角度都有点小,是美中不足的地
方,可能是胃口被养大了,Elantra 的车门开口角度大到一个夸张,四个车门都有至少
80 度以上的水准,V60 与 XC60 在车门开口这部分,对于上下车的方便性来说是小缺憾

口袋车款会以旅行车或休旅车为主,主要就是希望可以从后座直接拿或放置物品到后行李
箱,所以完全不考虑轿车的车型,轴距拉长后的 V60 ,后行李厢有 529 公升,同级车里
算很大,但 XC60 后行李厢的 505 公升,比起动辄 550 公升起跳的 X3、Q5 来说真的少
了一截,如果最后可能选择 XC60,对于未来可能有二宝规划的我们来说,将会是需要好
好考虑的地方。
但真的必须说,Elantra EX 的后行李箱真的超大超深超好放,无论是出国时的两大行李
箱跟推车,只要发挥仓库番的技能,都能轻松载运大大小小的行李,这是我对现在这台车
非常满意的地方。
四、整体总结与心得
以这两款车的整体表现来说,因为预计的动力规格都是 T5R,在内装与配备方面其实都差
不多,最大不同就是车高与重心,我偏好 V60 旅行车的行路感,开起来跟轿车没太大差
别,而 XC60 的重心较高,确实在开出路口的第一个转弯就明显感受到了差异,这部分要
花点时间去调整过往进弯时习惯的车速与煞车力道才能适应,但基本上还算舒服。
老婆的唯一选择就是休旅车,她是马来西亚人,就我在那边的生活经验,华人驾驶休旅车
的比例确实很高,而岳父近年来每一次换车也都是休旅车,自己家中长辈也希望下一台车
能以休旅为主,毕竟在他们观念里,车高视野好开起来比较安心(?),虽然自己独爱旅
行车,但如果买下去很有可能被念说花那么多钱结果买了台只多一截屁股的车。(汗)
但买车还是必须回归现实面,生活中会面临到最实际的部分,除了休旅车的视野真的好很
多之外,就是抱小孩上下车的轻松程度,真的是休旅车大胜,可以不用弯腰就把女儿捧上
汽座实在是太开心了,V60 车身高度比 Elantra 还低,抱小孩上下车的便利性这部分我
只能完全认同,无法反驳,而且对于腰不好的我来说,上下车的费力程度,确实也是
XC60 轻松许多。
这次接待我的业代大哥很专业,从第一次在展间随便晃进去看车,到试驾当天结束,都不
会因为我跟老婆比较年轻就随便敷衍了事,而对于 V60 与 XC60 这两辆车在各项功能与
细部的讲解也非常详细,甚至有些我还没开口问,只是眼睛瞄到或是手放过去准备自己试
著操作时,就会主动说明,使用半自动辅助驾驶的过程中也不断强调这些都是辅助科技,
绝对不能用坊间流传的各种方式来驾驶,光是这样的服务态度,就算最后没跟他买,我也
会直接推荐给其他朋友。
最后补充一下,前几天(12/24)与业代大哥通电话时,他说公司这几天宣布,XC60 正
20 年式的车款确定会以新的代号“B”系列上市(今年初官方公布的新闻稿),B 系列
是采轻油电动力系统,可透过动能回收系统让油耗表现有 15% 的进步。
相关新闻可参考: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9&t=5721477
以上就是这次试驾 Volvo new V60 / XC60 的实际心得,之后还会陆续体验 BMW 3
touring(G21)/ X3 以及 Audi new A4 Avant / Q5,希望到时候有更多心得可以分享。
作者: abcd425heart (鲔鱼蛋)   2019-12-28 12:32:00
model3不是休旅也不是旅行车是在推什么啦
作者: casper955033 (Casper)   2019-12-27 21:57:00
台中-台北 => tesla model 3 会更适合你,更便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