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一下,很多人很爱看道路实测
虽然道路实测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是车祸造成的损伤成因却百百种
一般来说,头一台车,车头都比车尾硬
这边所说的硬是吸收冲击的能力
但是慢速撞击实常常有人说车尾较硬的原因
就是撞击的变量导致
比较常见的就是内铁的高度
这个内铁就是传递能量的主要结构
举个例子,由iihs影片指出,当车子的内铁不对齐
撞击内铁较低的车伤害会较严重,如下图
https://i.imgur.com/x8PQ7W3.jpg
实际撞击就变成这样
https://i.imgur.com/KO2FPh3.jpg
当然在前方也是一样道理
https://i.imgur.com/eKTl2Xo.jpg
还有很多掀背车种,为了开口大小
吸震机构下移,就会有这种结果
https://i.imgur.com/jIdpVDq.jpg
还有只要角度不对,像是煞车伴随着车头前倾
就会有很多两车损伤差异大的问题
盖没力跟米浆
https://i.imgur.com/OuvoNZj.jpg
盖没力跟focus,煞车撞侧边,水箱罩首当其冲
https://i.imgur.com/lS1XdcK.jpg
基本上最安全的撞击,是两车内铁能平行
如下图,两车受损程度差不多(Corolla vs Argo)
https://i.imgur.com/1tBwj9L.jpg
所以很多新的车款会加装较低的机构
保护其他车辆
https://i.imgur.com/FjMo7SC.jpg
以免下图这种事情发生
https://i.imgur.com/LLCETKa.jpg
不过个人认为几点
1.同车格,成本越高的车,越安全
成本是考量是魔鬼,钢材张力越高
同重量下,变形能吸收的能量越多
也越容易传递能量。
较高级的车有办法负担较高的加工成本
在溃缩机构中增加高张力钢材
使扩散能量到更大体积的主支架
而成本较低的车,如Toyota入门车款
就算说高张力钢材,但是能设计的的范围
仅只于内铁跟车室主支架
加上实用性且方便的设计
导致许多入门车款内铁偏低
https://i.imgur.com/ScE130J.jpg
但非国产版还是在撞测上表现不错
国产听说会偷内铁?
2.车高跟车重还有大小一直是硬实力
车高应该是讲底盘高度
当然太高也容易失控或翻车
足够再撞击时保持机构正常运作就可
车重也不太需要解释
越重的车在撞击其他车时因为惯性
速度变化率较少,也叫安全
车大小也是一部分
车小车室能收缩的程度较小
且较少的车机构在传递能量时单位面基就较高
(想想马三 跟 F150对撞)
F150可能iihs没拿safety pick
但内铁面积可能是马三2倍
事实上在车或死亡率也证明
车祸死亡率大小跟重量是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Mini size car 的死亡率能比 4驱LSUV高14倍
而中型房车也比中行suv高出3-4成
所以有能力还是买大一点车格的车
或是跳过国产入门
模糊的计算,以台湾目前的统计
假设开30万公公里
有千分之1.6的机率会遇到死亡车祸
千分之1会受伤 (当然这是全部车种统计)
要不要赌是看个人啦
我的第一台车我没考虑那么多
另外一提,机车30万公里遇到A1是千分之3.3
※ 引述《gk1329 ()》之铭言:
: 车头通常会有防撞钢梁
恕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