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 看完文章好多疑问
您先强调您是冲动性的买书 (然后扯多数女生买鞋买衣服的消费模式出来)
但是你又讲到自己会先去政大书城翻翻书之后又觉得要考虑
所以回家上网去博客来买
那请问这个行为跟"冲动"的关系是?
要不要先查一下"冲动"这个词的意思?
我自己到实体书店翻到一本书如果我真的真的很喜欢
心里会像诸多虫咬一样觉得不把这本书带回去不痛快 立刻就会去结帐
唯一影响我的原因就是那时候我预算不够 无法买下这本书
然后我也不太明白 为什么喜欢买书就会对书店或卖书的通路都很熟这样的逻辑性
就好像喜欢看电影的观众 应该也不会自称对戏院通路或发行通路很熟这种话
(到国外参加影展 , 买卖影片版权进到台湾,到新闻局审查上字,排档期...等等)
如果是在出版商工作 再说自己对通路很熟 我想说服力会高一些
书店通路我不太懂 抱歉我不是行家
如果板上有愿意分享更多好见解的 愿闻其详 谢谢
我真的很少很少在ptt的文章看到自称"行家"的
而且我也不明白为何您会觉得自己是行家?
是先到实体书店翻阅书后不买然后到网络书店下单的行家吗?
至于诚品的部分 我对诚品没好恶 只是单纯不太懂您的意思
基本上您会同意诚品帮筛选的一些品味
说不定您从一开始从学生时期以为自己不喜欢诚品
但到头来其实您布尔乔亚的很彻底呀
而且我也不太懂您所谓的单元渠向跟抓住社会脉动因此要选择诚品的逻辑性是?
社会上脉动都是来自诚品吗?
或者说诚品是唯一了解当今社会脉动的单一选择吗?
※ 引述《matchstick ()》之铭言:
: http://chenminghsien.blogspot.tw/2010/10/blog-post_13.html
: 诚品、博客来;政大书城、金石堂
: 我常买书,而且是冲动性的买书。我买书的消费模式,跟多数女生买鞋买衣服的模式相近
: 。我的口味多样,而且随着年纪渐长,开始喜欢买收藏的经典套书。我算是买书方面挑剔
: 的消费者。
: 喜欢买书,所以对书局或卖书的通路都很熟。先不论二手书网站及书局。通路或书局对我
: 来说,不只是个买书的地方,而是一种认同感,让我可以很习惯性的在那里买书。当这个
: 关系建立了,我就会越习惯在那里买书,重复消费。
: 我对最近政大书城、金石堂纷纷转型或减店(或直接说,关门),心里觉得不舍而小愧疚。
: 因为我很常逛这两家书店,但坦白说,让我告解:我很少在这两家书店买书。
: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的理由很简单。政大书城依据出版社分类摆书,对我这种行家最大的
: 好处是,当我知道一本书名主题很吸引(翻译书又居多),但我不确定它的内容或文笔是否
: 值得购买,我就会去政大书城翻阅。你也知道的,通常翻久了之后,就会觉得应该再考虑
: 一下。真的有需要,明天,下礼拜,嗯,或是有空再来买。当然,政大书城很便宜,尤其
: 某些大出版社,它可以卖到75折。
: 但我回去想想后,决定要买那本书了,然后我上博客来一查,嗯,79折,今天早上订,明
: 天下午便利商店取货。好,就买了。在博客来。不是政大书城。
: 那金石堂就不用说了,大多是原价。我会经过金石堂,进去逛逛,随意翻翻。然后离开。
: 金石堂变成一个消磨时间,等朋友的地方。但我喜欢金石堂,有些原因是对它的情感。毕
: 竟它曾是台湾第一家连锁而洁净的书局,也是我刚上台北时最常驻留消磨的地方(那时还
: 没诚品)。
: 从我学生时代,我就觉得诚品像个资产阶级的书局,充满了布尔乔亚的矫作风情。我也是
: 诚品的卡友,但因为价格,我始终对它抱有若即若离的情感。但我忽略了一件事情,人会
: 长大变老,会从学生变上班族,会从无产阶级变成中产小资。诚品帮我筛选一些品味,提
: 供一些艺文活动,这使我这种在资讯吸取渐渐单元渠向、又极力想抓住社会脉动了人来说
: ,变成一种不得不的选择。
: 我要说的是:
: @诚品的策略,从今天看来,是成功的,或许这就是品牌的形塑。它用原价书的利润来支
: 撑空间营造与活动行销,与死忠顾客建立紧密关系。它原本就不想吸引价格考量的消费者
: ,所以价格与通路的战争,没有波及到它。这一点,金石堂的策略及品牌就显得模棱两可
: 。
: @政大书城的低价策略配合实体店面,尤其是当初从政大低租转到公馆师大商圈的高租成
: 本,构成了营运伤疤。实体店面的更大问题是,要讲方便性,比不过网络+便利商店。
: @上面讲到了四P的通路、促销、价格,就是没有产品。产品区隔化的市场,例如二手书、
: 同志书、女书店、科技用书等,应该还是有其市场。但实体店面或网络通路好,还在挣扎
: 。
: @网络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店面,因为消费者还是需要检视书的大概内容,才能决定有无
: 使用或收藏或细读之需要,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