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 阅读总清算暨年度不分类年度选书

楼主: DaNee (猫眼神的大白兔)   2025-01-08 08:31:46
2024 年度总清算
年阅读量:320 册
年购书:254 种(一种有时候不只一册)
购书花费:83,692 元
阅读量十大类型(以册计):
奇幻:35
高中教材:30 [高中重读计画]
历史小说:30
科幻:29
纯文学:24
资讯:18
历史:16
漫画:11
科普:11
武侠:10
废言:
1. 高中重读计画已结束
2. 因为刷高阳和柳残阳,所以历史小说和武侠数量上升
3. 幻想文类总数再度没破百,越来越混
4. 今年才知道没其他补助的话,正常公立高中一年的购书经费才 6 万
来年展望:
1. 把某件事顺利完成,然后嘿嘿嘿
2. 之前新开/重整的企划能够有动力持续进行
不分类年度选书:
※仅依时序列出我今年看过的选书,与出版时间无涉
柞刈汤叶,《首先把牛做成球。》
如果本书只有最后五加一篇的话,我会毫不迟疑地给四星半。故事好不好倒还在其次,主
要是作者的电波和我极度合拍。
不用作者提示,〈Lunatic on the Hill〉本身的铺陈就能轻易得知来自于 "The Fool
on the Hill";除了 lunatic 和 fool 分别在作品里面的字面呈现,个人则将本篇视为
某个版本的《寒月,厉妇》世界观,一个弄不好仗打不完之下的反战挽歌。〈大正电子女
学生〉则是用时下常见流行设定皮肉跑出一个具有传统科幻风的佳作。〈令和二年的箱男
〉严格说非科幻,探讨的是网络风潮现象;〈改历〉一方面是科学祕史(已符合我所信服
的某派门科幻“描述”),一方面则在主角心中萌生科幻思维。〈沉默的小男孩〉的在我
心目中的好,差可比拟 James Morrow 的 Shambling Towards Hiroshima。至于〈彩蛋曲
染色体〉的主角独白呓语,除了反映科幻的基本精神,形式上也令我想起自己某篇戏谑之
作(不过本篇倒是颇为认真)。
前面的篇章倒不算不好,但如果要抓出共同缺点的话,大概就是想不出一个够好的结局,
所以只好用短篇形式明快地了断。当然有些在发想上本来就不是太正经篇章的本来就很难
收。拥有完整头尾的〈姓田中的犯罪者特别多〉(另一篇非科幻)和〈创造天地以及责任
〉(作者已经揭露本身就算是另篇的概念收尾)亦属四星级的水准。
陈虹宇 et al,《致富的特权》
本书一来介绍“正常”的中央银行应有的权责,二来透过与米国联准会的比较,探究台湾
中央银行有什么不同的政策做法,对于经济上又产生怎样的影响。
就前者功能而言,本书对一般民众而言是很好的认识央行与总体经济的入门,很值得当作
高中公民的补充读物。而就后者而言,台湾央行对于汇率的高度掌控,连带造成长期极低
利率,以及央行等同于国营事业的高获利,这些层面对于台湾经济层面的不利影响,更可
以是社会科探究与实作的研讨素材。
因此,尽管作者群着眼于央行的改革,身为读者的我反而更看重本书长知识的面向。
王立、林秉宥,《再谈阿共打来怎么办》
虽然和第一集同样是为了破除国人的“军盲”而撰写,不过作者也很开宗明义地强调,经
过乌俄战争的验证,原本中国惯用的军事谣言也已经进化:诉求的不是国人对军事的无知
,而是直指国人的德性。
因此新的军事资讯战主要就从“保家卫国干我屁事”的不负责任和“战争好可怕,千万不
要打”的投降主义,还有“我们只是米国人的棋子”这三方面着手。就如同副标题所示,
作者直接拿乌克兰的实际事例来进行解说,并不时分析台湾局势远较乌克兰有利,需要巩
固的是心防与民防。
除了民间的自发作为,作者更提出政府如何在破除谣言与迷思方面多做一点的具体建议。
坦白说,这就是真正考验台湾是不是秩序洼地的时候了。
Dave Grossman,《战争中的杀人心理》
从发现战事中士兵实际对人开火的比例甚低开始探究就算在战争这种极端状态下,人类还
是大多抗拒杀人的心理状态。
作者本身具有战场经验,也引用许多第一线士兵的访谈记录佐证,按部就班地针对战争中
生死交关与之后的心理负担有着极精辟的探讨,而且可以根据关照重点制成简要图表。光
看图就能一目了然,但搭配例证阅读则更能清楚理解。
到后面有三个主题:1) 战争中杀人与暴行的区别;2) 越战老兵心理建设与补救措施的缺
乏如何造成一整代的悲剧。这两个主题都在对应章节中讨论得很完整。倒是 3) 当今影视
、游戏(到现在可能还要加上自媒体等)带来的操作型制约如何影响阅听群众,造就米国
社会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这一点以目前的程度,恐怕可以再写一本专书专门探讨。当然
作者的态度与立场比较倾向保守与管制。
本书读到 1/3 才发现我已经读过旧版了,不过好书值得再读一次。
Keith Law,《聪明看棒球》
其实我的棒球龄比科幻龄还长,而且目睹(但非参与)过连线棒球版延续到 PTT 棒球版
的数据派 vs 传统派(或者要说崇美派 vs 台式教练派也可以)论战,因此阅读本书的前
三分之一,也就是阐明传统数据为何不可信,甚至某些还有害的时候,其实是在“回顾历
史”。
不过要真正进入数据派的门庭,没先经过除魅是不行的,因此本书中间的三分之一就是真
正给入门者了解门道的地方。读到最后惊觉 Statcast 会给你人力无法处理的资料,于是
所谓的数据头已经要进化到资料科学家的时候,我突然可以理解所谓传统派的抗拒心理。
说穿了其实就是“参与感”。最传统的数据靠简单纪录和心算就能取得,再加上已经透过
统计证明没啥用的“排棒次”、“下战术”,让读者自认“懂”棒球。偏偏现在进阶数据
怎么算不知道,更甚者要练到资料科学家等级才能真正聪明看棒球,一般球迷自然会选择
不需要伤脑筋的方式。
刘芷妤,《乐土在上》
先说结论:台湾终于有了本土女性主义科幻(feminist sf)的代表作。
上一句主要表达我个人的阅读感觉,更吸引一般读者的恐怕是指涉某种实质倒退的两岸关
系(背景)与摆明了就是要嘲讽尻洗的乐土社会。虽然讽喻意味十分明显,不过乐土社会
的 world-building 细腻却不繁琐,而且规模与想定拿捏得恰到好处(只有一个地方有明
显疑义,不过作者倒是刻意保留),读起来也不致于有过多负担,甚至世界本身还可以诉
说比故事还要多的故事。
只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诉求还是过于殷切,所以我读起来的感觉类似于 70s ~ 80s,
诸如 Marge Piercy、Sheri S. Tepper(当年缪思引进过一本《通往女人国度之门》)等
人的作品。我不晓得除了 Le Guin 和 Atwood 外,作者对这方面的作品接触有多少,或
者因为个人背景的关系自然而然写就。不过作品本身的“不纯粹”与在地化,让本书的余
韵不侷限在单一议题,应该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共鸣。
R. F. Kuang,《黄色脸孔》
作者这一次讲的是圈子里面的故事。除了满足读者对于(米国运作已然成熟的)作家圈子
与出版社“如何运作”的好奇心,某方面也是用一个极为机智且敏感的角度,探索作家为
何要一头栽进创作的领域,以及他们如何无所不用其极地攫取一丝半点的创作素材,还有
透过种种不堪描写,隐隐批判“谁才有资格写什么东西”这类道德假面具。
由于其中多少具有夫子自况的意味,所以关于作家生活中各方面的点点滴滴,读起来格外
逼真写实(搞不好就是真的),连带也让后半段其实情理之中的心理惊悚发挥其骇人效果

除了作者已经对于“谁才有资格写什么东西”隐隐有了定见,至少在某个地方不知道是刻
意露馅还是真正献拙,展现出“作家对于创作主题下工夫研究”的极限与下笔时的武断。
没错,写出来很酸,但身为评论者发现到这东西就会高兴地不吐不快。
没办法,我在当年已经很清楚自己就是要走讨人厌的评论路线(其实书中有好好比较认真
书评和网络酸民的差异),现在(没稿费自然)更写不出正规评论文,所以受封毒瘤只是
刚好而已。只可惜在台湾的出版界没有“纯‧评论者”这种角色。
Ed Conway,《供应链战争》
作者的记者背景很浅显地把建构现代物质文明世界的各种基本物质,从如何取得、提炼讲
到物质的衍生应用都涵括在内,越读越惊觉原来这些便宜、随处可见可得的物质的影响层
面有多大。
既然资源如此重要,历史上关于物质来源的争夺自然也是书中提及的内容。不过我个人最
喜欢看的地方还是原料如何被利用的种种工程手段。
然后,作者对于六大种类物质资源的介绍顺序是有意义的,而且越前面写得越仔细。
叶高华,《台湾族群史解谜》
作者透过蒐集、汇整适当的原始资料,经过科学化的统计分析,逐一回答台湾族群历史讨
论中几个很基本,但过往几乎都只是推测、估计,而成为各说各话迷糊仗的问题。
如果只是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看完问题描述后直接翻到后面看结论,坦白说实在浪费
作者的苦心研究。真正的学问反而在于过程:如何针对问题寻找资料,找到可用资料后又
如何在合理可用的前提下限缩问题、建立假设然后逐步用数据验证。这些读起来虽然比较
枯燥,但才是真功夫。
宫部美幸,《如前所述》
本系列的确是目前市面上最值得阅读的百物语。不仅个别故事架构完整、内容精彩,整体
框架本身也是个有血有肉的完整故事,虽然标榜“听过就忘”,但听与说之间当下的互动
,以及听后的余韵,其实也埋下深层的影响,在主线陆续开展。
陈栢青过于“尽责”的卷末解说,把日本自然神灵与人,乃至于人、神、灾厄(祸福)与
政治(权威)的关系讲得十分透澈,我也不敢多丢铜货。倒是某些普世题材,如〈陶锅妻
〉的“被(妖)神所眷顾的人”,或是明显借用的主题,如同名中篇的对抗丧尸,作者在
文化背景的包装上下足工夫,浑然天成到足以成为专属于百物语式的时代奇谭。这一点恐
怕是国内作家普遍需要加强的地方。
Alasdair Gray,《可怜的东西》
我没看过改编电影,所以电影怎么演完全不了解。不过光就这部小说而言,读起来确实相
当过瘾。而究竟谁才是书名“可怜的东西”所指涉的对象,其实正是全书的大哉问。读者
认定的人选随着剧情开展不断地游移,最后发现人人皆有可怜之处的同时,也了解到原来
不畏横逆,起而行消弭可怜,才是崇高情操的展现。
一开始从叙事者(书里把他提升为“真”‧作者)Archibald 的角度观看女主角,并细数
其类似“科学怪人”的遭遇,乃至于私奔过程,似乎完纳了可怜的种种条件。然而,女主
角的表现竟和“可怜”二字有所扞格,反而与之互动的诸男角才有可怜之处。直到“前夫
”登场,把谁才最可怜的戏码拉到最高潮。
偏偏最后来了女主的信,将小说中的虚构叙事逐一戳破,也披露了小说叙事者的脆弱心灵
与可怜之处。
然而,本书的“注解”是有意义的。搭配正文,把由作者(Gray)精心设计的“史实”读
完后,才彰显女主身为超前时代先行者不容于当道的可怜之处。而这些“史实”,某种程
度也让本书成为 Glasgow 乃至于苏格兰低地在十九世纪末叶的时代小说。
想起 2002 年我第一次出国首先就在 Glasgow 待个三天,靠观光巴士加走路逛了城区和
大学周边,之后才转往社会主义乌托邦人士 Robert Owens 所经营的 New Lanark 发表科
幻出道论文。本书某种程度或许也是对那个理念很丰满,但终究被时代巨轮一一辗压的时
代,某种情意满满的告别之作吧。
Jamie Madigan,《再玩个一关就好了》
其实本书是很标准的心理学,大部分的内容散见各种应用心理学书籍,然而本书却巧妙地
利用“电玩”这个引人注目的主题,从玩者、设计者、行销,乃至于游戏本身着手,逐步
介绍各种心理学主题。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本身就具备丰富的游戏背景与经验,因此每个心理学的主题都是拿电
玩与关系人等当范例,阅读的当下往往就能感受到“啊,其实我也是这样,所以......”
的恍然大悟,对于作者所说的内容当然也就更能接受。
Michael S. Engel,《虫之道》
不可否认读这本就是为了看图。当然文字部分还是对于昆虫在生物的谱系(原来生物分类
已经不只界门纲目科属种)、昆虫各目的分类,以及各种特征习性有着简明的介绍,多幅
研究者们绘制的精美插图更值得观赏赞叹。
特别是这些插图全无照片,因此不得不佩服前辈学者的工笔和眼力,才能将微小昆虫的特
征细节清楚描绘。因此,散落在正文中间的昆虫学者传略自然也要好好瞻仰一番。
柳残阳,《血染八荒》(《血烟劫》)
由于个人心境与际遇的关系,柳残阳两大创作主轴中,我喜欢“落拓孤星江湖人”胜过“
黑道大豪”,而这一部算是我读过的柳残阳作品中,“落拓孤星江湖人”最突出的一本。
“寒月”任霜白为报师仇,另求已半身不遂的刀界巨擘“九心绝屠”屈寂传授至高刀法“
劫形四术”,付出失明的代价学成之后,还要先帮心胸狭窄的屈寂完成五项任务,才能实
现报仇心愿。
然而,五项任务并非纯然正义,所以任霜白执行之时,时常要遭受良心的挣扎,乃至于运
用智慧,在不伤天和、正道的前提下尽力完成。当然执行过程一定会结下更多恩怨、梁子
和情感交流。
任霜白完全达到孔子所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境界,所以真正要动手时绝不含糊,
加上对头总是一直拉帮结伙 n 打 1,使得本书杀伐之气极重;而且作者几乎是依照任霜
白能战的程度安排各种“麻烦”的到来,因此节奏起伏掌握得特别好,看起来过瘾之余又
不会觉得主角开外挂。儿女情长方面倒是自然发展出结果,两造没有刻意遮掩,任霜白也
不给第三者任何可趁之机,这么“顺利”反而在柳残阳作品中较为少见。
前阵子提到的《傲爷刀》除了原师门那边的描写抄《天佛掌》外,其实可说是本书的保护
级+中二版本。既然是大人了当然要看大人的货色啦。
Special Mentioned:
光风,《众神之岛》
清新正向、贴近现代人日常生活,却又能承载传统民间信仰,又兼顾启迪人心、默化向善
的小品故事,也让当代本土神明为主题的小说,除了斩妖伏魔或是夹带次文化影子风格外
,有着更贴切可亲的面貌。
我个人比较喜欢从神明观点,在现代社会重新寻求定位的那两篇。不过最后一篇〈谢礼〉
在表面故事的教化之外,还深入探索“信仰”的本质,就更令人激赏。
洪凌,《洪荒弥漫超银河》(full-size review)
一个人?的武林──漫谈洪凌《洪荒弥漫超银河》
洪凌写武侠小说?看到本书简介的时候,我不禁吓了一跳,随后细想了一会儿,其实也没
那么突兀。就我个人对洪凌创作的理解,他的作品原本就横跨旁若文学诸类型;虽然贴上
的是科幻标签,然而却泰半以广袤的超宇宙作为舞台,在大量运用再定义过的科幻/科技
术语与耽美瑰丽的文字包装中,探索感官、性别、情欲的多重可能。由于洪凌学养丰富,
见多识广,信手拈来往往就是内含寓意的用典;资讯密度极高的内容,逼使读者收摄心神
,努力从字里行间看出增进故事理解的蛛丝马迹。于是曲谐共鸣的读者翩然投身共舞;频
率不搭者只能徒呼负负,望卷兴叹。在这种情况下,再纳入几个舞刀弄剑、江湖杀伐的桥
段,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果不其然,洪凌毕竟是洪凌。纵使齐名的“剑皇刀王”两者的主要兵器直接致敬古龙《圆
月弯刀》[1],以铁血江湖著称的武侠作家柳残阳甚至在故事中留名,全书大半篇幅还是
洪凌惯常的书写模式:读者如果只是呆呆地想看主要角色实际执剑逞威,往往只能瞥见巨
量无名杂鱼武者以数量级单位成建制被消灭一笔带过;真正极强武者的绝顶交锋早已化为
一场场名为情欲交流的“肉搏厮杀”,背后更隐藏着无比凶险的计中计、局中局。只是撇
开外显皮相,直接从人物关系此一层面来看,本书隐隐与柳残阳出道作《修罗七绝》[2]
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合,我姑妄称之为“一个人的武林”。
略过甫开场的背景交代与快转过的拜师修练过程,《修罗七绝》的主人翁濮阳维正式迈入
武林时,战力即凌驾众人之上;且身为“冷云帮”二代帮主,襄助他的左右手,不论是师
尊当年留下来的旧部,还是平辈论交的道上成名人物,无不比他长个至少一辈。然而,不
管这些辅弼之人原本名号多响,到头来只能帮忙打团体战,遇上扎手的前辈高人还是得仰
赖濮阳维自己立威。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洪荒剑皇司徒滐,他是故事中的绝对核心人物,
该亲自上阵的场面绝对挺身而出,不过他身边的医尊、魔尊、爱侣、马儿、猫儿[3]一样
不少,而且功能齐全,成为周旋于超宇宙间论剑斗智过程的最稳固后盾。
偏偏最亲密的对象往往带来最致命的危机。《修罗七绝》中与濮阳维命运纠缠的三名女角
[4]都算不上蛇蝎美人,可是她们表达关爱或负气的不理智行为无可避免地造成男主角更
大的麻烦。相较于柳残阳贬抑女性的书写,洪凌在处理司徒滐和髑孤[5]刀王(们)的情
欲抒发与智计设局时,可以明显感受到至强两造的相爱相杀,差可比拟科幻学者Istvan
Csicser-Ronay, Jr. 所提出“科幻七美”中,sublime 与 grotesque 的平等并立。
斗智场面中,有两个地方不得不提。首先是药与毒的一体两面。“药即是毒,毒即是药”
不仅日常生活中常被提及,更散见于各式武侠作品,甚至成为练功升级型主角快速成长的
利器。在本书的第五章,洪凌将药与毒的两面性融入极强两造的力智技斗争当中,自有其
特殊的诠释。再来则是克苏鲁神话的嵌合运用。异端邪神在洪凌作品中轧角色跑龙套早已
不足为奇,每次出现就是对读者神祕学背景知识的小测验,而且洪凌的“借用”不只是藉
个名字而已,就算戏份再小,也会根据神格赋予相对应的剧情,无怪乎位阶不足的宇宙魔
女 Shambleau [6]只能在本书中当个杂鱼。这回克苏鲁群魔在剧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三章的黄衣王和 Nyarlathotep 是本书中的科幻元素担当,也是局中局中局所要铲除
的对象;而“残阳”/Azathoth 的神性与《庄子‧应帝王》中混沌开窍典故完美契合,
构成第六章的剧情骨干。值得注意的是,克苏鲁诸神在其他作品里勘称无可名状的最深层
恐惧,然而在本书中却是至高存有殚精竭虑亟欲翦除的对象,阅读起来不免也带有反差的
趣味。
至于其他出现在书中的彩蛋[7],冬星(Gethen)无疑是其中最显眼的一颗。毕竟故事已
经够百转千回,洪凌并没有横生枝节,把冬星之主的肚子搞大[8],不过这个来自于
Ursula K. Le Guin《黑暗的左手》(1969) 的典故,对于科幻文类中的性与性别议题有着
深远的影响。读者可以直接透过 Le Guin 更关注于该议题的短篇集《世界诞生之日诸物
语》(2002) 补充先备知识,或能更加理解本书中的性描写。接下来我要打开的彩蛋则直
指台湾科幻发展初期的往事。“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尽管典出《红楼梦》
,郑文豪于 1983 年即以〈无为有处〉为题写出文艺科幻短篇[9],洪凌则另辟精妙场域
,作为司徒滐与同伴开会的场所。前段提及的《庄子内篇‧应帝王》混沌开窍之事,台湾
科幻作品中最著名的引用则是许顺镗的第一个短篇〈浑沌之死〉,探索异星文明的干涉问
题。或许这两处只是引用相同典故的纯粹巧合,然而早期台湾科幻推广系由张系国一脉独
大,洪凌本身的出道也和张系国后期的《幻象》杂志有关,可以当成读者看到黑影就开枪
的美丽误会。
终于扯回洪凌的创作轨迹。细心的读者大概会发现本书正文有三处 Coda 底下附带了 QR
Code,前两处扫进去的内容则是更直白地剖析故事谜局,有助于读者对当下剧情的理解;
全书完结的最后一处则指向洪凌创作初期的〈记忆是一座芯片墓碑〉。当五性别中的 α
、β、Ω 不单只是性别种类 ,而是活生生的个体时,所跑出来的故事,已经陈述于洪
凌 30 年前创作初期的诸作品。而最后司徒滐对于奥梅嘉的喊话,大概可以反映多年来作
者自己的创作历程。只要 Ω 入局撩下去,她就不能照字面解释成“终结”,顶多算是“
最新的终点”。本书如是,未来洪凌的新作品亦如是。
======
[1] “小楼一夜听春雨”虽是陆游的诗,然而其最著名的武侠典故则来自于古龙(后半部
由司马紫烟代笔)《圆月弯刀》中,弯刀上所刻的一行小字。
[2] 《玉面修罗》于1961年出版,后与续集《幻剑毒刃》,于再版时合并更名为《修罗七
绝》。
[3] 当然这些人/物的真身以及彼此间的互动仍然是很洪凌式的。
[4] 濮阳维在结局时迎娶的三位妻子分别是:华山派“白雁”白依萍(美丽与纯洁/白痴
的化身,天真无邪的傻白甜)、天山派“绿娘子”方婉(贴心但会使小性子耍小心机的可
爱妹妹,后台很雄厚)和“粉面罗刹”徐妍容(反派出身的御姊,故事也没交代为何加入
反派行列。洪凌在〈后记〉中的 Ω 姊姊指的应该是她,只是小说后半就能察觉她的 Ω
是外在伪装)。不过剧情中也很容易看出隶属外貌协会的濮阳维在三人之中仍有所偏好。
[5] 我不晓得洪凌赋予“独孤”谐音的“髑孤”世家刀王的身分有没有戏谑元素存在。毕
竟“独孤”总是要使剑的,不是吗?
[6] 典出女性科幻作家先驱 C. L. Moore 的知名短篇 “Shambleau” (1933)。
[7] ITG 在〈后记〉中已经由洪凌本人说明清楚,我对 Iain M. Banks 不算熟,不敢大
放厥词。
[8] “The king was pregnant.” 无疑是《黑暗的左手》中,冲击力最大的一句话。可
惜由于语言本身的因素,无论怎么翻,中文的味道就是差上一截。
[9] 该篇收录于张系国主编的《当代科幻小说选 II》(1985)。
[10] 洪凌于〈后记〉中已经将五性别说明得很清楚,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 γ 和 δ
严格说来是罕见的“衍生”性别,基本架构仍不脱“ABO 世界观”。然而,为什么这些代
表性别的希腊字母只有 Ω 是大写,其余皆为小写呢?我有我自己的解读,不过最好还是
由洪凌本人发声解惑比较妥当。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25-01-08 08:40:00
谢谢分享,《战争中的杀人心理》加入书单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25-01-08 08:50:00
感谢分享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5-01-08 11:09:00
谢谢分享 聪明看棒球 列入待购书单太赞了!又看到大大的精彩书单!
作者: Qorqios (诗人Q)   2025-01-08 12:15:00
推啊
作者: DragonSword (龙神の剣を喰らえ)   2025-01-08 14:15:00
感谢分享
作者: bbo6uis122 (汪洋中的おとこ)   2025-01-08 17:51:00
作者: alexrules (汤德宗之友)   2025-01-08 22:43:00
每年必朝圣
作者: raiderho (冷颜冷雨)   2025-01-14 06:5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