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23,我最喜欢的10本书

楼主: glenna9305 (凡云)   2024-02-04 14:05:11
去年生活变得较为忙碌,阅读的数量锐减不少,
同时还有一个改变是喜欢的小说也变少了,
过去的年度推荐书单可能有七、八本都是小说,
现在则剩不到一半,
对我而言,要进入一个虚构的故事里,
喜欢上书中的角色进而产生同理心变得比年轻时还要困难,
这或许是一个警讯,
也可能只不过是我现在想从书中获得的东西已经不太一样,
现在的我更常是在生活中遇见问题或难关时,
会试图从书中找到解答,
有时借由年度回顾来检视自己阅读口味的改变,也很有意思。
今年虽然大迟到,但不希望年年都有在书版分享的年度书单就这样缺席,
还是来发文,希望能给大家年假找书一点灵感,
以下是我的2023推荐书单,以阅读顺序排序:
medium好读版:https://reurl.cc/37MlgX
《拒看新闻的生活艺术》/ 鲁尔夫.杜伯里
新闻之于我们的心灵,正如糖之于我们的身体。
新闻美味可口、容易消化,但同时也极度有害健康。
媒体用塞满鸡毛蒜皮小事的点心、用丝毫满足不了我们饥渴求知欲的美食来喂养我们。
和阅读书籍与探究详尽的长篇文章不同,新闻消费无法让人产生饱足感。
你可以狼吞虎咽不计其数的新闻,只不过它们依然是廉价糖果。
拜台湾媒体水准低落所赐,我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几乎做到拒看新闻,
然而读这本书还是满多收获,至少让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因为不看新闻而损失什么,
之后也能拿书中论点来反驳其他人。我特别喜欢书中几个论点:
1. 作者认为若要了解世界,比起看新闻,
更该做的是读能“传达世界复杂性的书与长文章”,
“若是发现一本每隔一、两页就会像你传递新知的书,请连续读两次,效力可达10倍!”
2. 作者提到许多被炒作得最凶的新闻、往往事后证明其实一点也不重要,
这点我也深有同感,
尤其台媒很喜欢炒作一些对立或明星八卦、真正重要的如国际情势反而很少报导。
真正跟自己关系重大的讯息,狭义而言是让你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广义来说则是让你能更加理解这个世界各种关联性的东西,
由于这些定义相当个人化,因此毋须让记者或媒体来定义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3. 而我们以为多看新闻能够让自己趋吉避凶,但却可能事与愿违。
例如报导重大事故时,新闻会过度聚焦在灾难受害者本身、而非事故成因,
或是过度报导犯法者的个人资讯、而不检讨如何避免事件再次发生,
如此会让我们错估风险。
4. 新闻过度注重事实,却缺乏“历史的脉络”、“事件彼此的相关性”,
如此会限制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能力,
更糟糕的是,会让我们产生自己理解世界的错觉、高估自己。
5. 有些人认为媒体是民主政治里监督政府的第四权,
然而作者提到,那些真正能发挥揭弊作用的报导,
现在的新闻界很难做到、也难以使读者注意。
反而品质低落的报导让政治沦为口水战,
也让社会更趋向两极化,
因此他说“新闻对民主政治不仅不重要,有时候甚至有害。
新闻已被带向一种向下竞争的比烂境地。”
《如何改变一个人》/ 约拿.博格
我们推动改变时,太常把重点摆在自己身上。
我们关注的焦点是我们期待的结果、我们希望见到的改变,
过分盲目相信自己是对的,还以为只要提供更多的资讯、事实或理由,
其他人就会举白旗投降。
然而,事情通常不会如我们所愿。
我们太专注于自己、眼里只有自己要的东西,
忘了最重要的改变要素其实是了解受众。
我们不只要了解受众是谁,不只要找出他们的需求不同于我们的地方。
还有要找出为什么他们尚未改变。
哪些限制或阻碍阻挡着他们?究竟是什么东西拉上了手煞车?
虽然是商学院教授所撰写,然而书中提及的方法,
其实适用于任何想改变或说服他人的场合。
我特别喜欢作者这段话,清楚点出很多时候我们企图以理服人却往往事与愿违,
因为我们自认只要提出够多“正确的事实”就能改变对方,
却忽略了必须先去了解对方真正在乎的东西,
尤其是那些使他们难以改变的“障碍”,然后成为移除那些障碍的“催化剂”。
他在书中将改变的阻碍归类如下:
1. 抗拒:当人们被逼着去做一件事时会产生反抗心理,
因此与其使用命令或说教的方式要对方“听我的”,
不如提供资讯让他们产生反思,鼓励他们说服自己。
又或者是让对方从你设定好的选项中做选择,
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有做决定的主导权,会更欣然接受改变。
2. 敝帚自珍现象:人们倾向于安于现况,不会有主动改变的想法,
这时试着让他看见若是不采取行动,会产生哪些后果,
让人们理解什么都不做、其实并不像表面上看来毫无成本。
3. 距离:落在拒绝区的观点(也就是距离人们太远的东西),
不容易被人们所信任,这时候就要努力缩短距离,
作者提出了“深度游说”的方法,从聆听开始,试着找出彼此的共通点,
让对方回想起自己有类似感受的时刻、而不是强迫对方试着设想他人的感受。
4. 不确定性:当人们产生怀疑,就会对改变裹足不前,这时候就要试图降低不确定性,
书中举了网络购物的例子,让人可以免费更换,
就提高了消费者使用的意愿。
5. 提供佐证:善用各种具有影响力的证据来改变人们,例如社群评论,
当消费者可以看见其他有类似需求、或者站在同等立场的人,
提供真实的使用心得时,会让他们更放心购买。
《化学课》/ 邦妮.嘉姆斯
化学就是改变。
每当妳开始怀疑自己,每当妳感到害怕的时候,
要记住──勇气是做出改变的根基,而人类生来就是设计成在持续不断改变。
所以明天早上一起床,妳可以跟自己约好:
从今天开始我不要再裹足不前,
不要再认同别人对我的评价、听信别人说我办得到或办不到什么事,
更不会再容许别人把一些毫无意义的性别、种族、经济状况、信仰标签贴在自己身上。
女士、小姐们,不要让自己的才华进入休眠状态。
自己的未来,由自己打造。
今天回去以后就问自己:我要改变的是什么,然后马上开始行动。
这或许是最容易被书名耽误的一本好书,
如果不是因为看到许多阅读讨论区提到这本书,
我大概永远不会从书架拿起它。
身为女性,自然会对书中许多谈到性别歧视的金句拍手叫好,
但这本小说并不仅止于批判那个时代对女性施以诸多不平等待遇的价值观,
更引人入胜的是女主角伊莉莎白虽然经历了许多烂事还遇到了不少烂人,
但也遇到了一些贵人,在她生命陷入困境时拉了她一把,
这些人虽然没有伊莉莎白那么勇敢挑战社会框架,
也没有她聪明坚决,他们就像是日常所见的平凡人,
然而有时正是这些人,能够将我们拉回生活的正轨,
让我们在万念俱灰之际,重新找回一点活下去的动力。
其中我特别喜欢邻居海芮‧斯隆这个配角,
她在初登场时是一个厌恶老公却没办法下定决心离婚的家庭主妇,
然而正是她解救了因育儿忙得焦头烂额的伊莉莎白,
她让伊莉莎白可以有暂时从照顾孩子的手忙脚乱中稍微喘一口气,
进而开始找回属于自己的时间与梦想。
透过海芮的存在,让我们可以看见伊莉莎白人性化的一面,
而她不时脱口而出的吐槽,也像在代替读者发声,因而格外的亲切。
虽然伊莉莎白那非比寻常的料理节目很有趣,
她为女性发声的种种喊话也令人振奋,
但当我回顾这本书时,却发现留在自己心底更多的,是她偶尔闪现的迷惘,
还有这些人生前辈让她学习接受科学所不能解释的种种难题。
《心之雨》/ 大崎梢
总会有哪里的谁,即使只买一本也好,那就是有价值的事。
一本一定有一天会变成一百本,一千本,甚至是一万本。
书就是这么特殊的商品。
现在我们在这里播种灌溉,为的可能是几年后的谁,为了感动那个人而努力。
这是一本我在书店偶然相遇,一读就欲罢不能的小说,
用最简单粗暴的一句话来推荐,就是文学书版本的《重版出来》,
故事描述任职于历史悠久的大出版社文学部的年轻编辑彰彦,
意外被一份由过气作家所写的小说书稿给感动后,
费尽心思想让这本书成功,里面讲述了许多日本出版界的潜规则,
例如大出版社会将作家分等级、而非仅就作品的内容好坏来决定是否出版。
虽然书中叙述了不少出版业的现实,但整体而言仍然是一本有着日式热血的小说,
身为阅读爱好者,
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体会彰彦那种想要在自己手上做出一本值得骄傲的小说的心情,
不惜为这个触动自己心弦的故事四处奔走,
因此看着这样的他也会忍不住想为他加油打气。
作者大崎梢的文笔很有画面感,
将一本书从作家完稿后交到出版社手中的完整过程,
丝毫不让人感到枯燥、生动地描绘出来。
除此之外,在人物塑造上也很鲜明,除了主角彰彦,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敌对出版社的编辑国木户,以及业务若王子。
而书中主角一心想出版的小说设定,也相当吸引人,
甚至《心之雨》的封面就是书中所描述的小说封面。
我也特别喜欢书名的意象,最后以书中这段话做结:
“如今看着手边的单行本,我不经意地想:我写的东西或许成了他的‘雨’,
落在他身上,默默笼罩他的无声雨水。
假如有人好奇我说的‘雨’是什么,请务必读一读这本书。”
《如何与朋友分手?》/ 艾琳.法尔科纳
每段友谊就像独特的拼图片,
你与一位朋友相处的方式,可能跟你与另一位朋友相处的方式截然不同。
例如你的一位朋友,她什么活动都愿意参加,擅长将各种社交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而另一位朋友,是你认为自己把事情彻底搞砸的时后,你会想打电话给她,
因为你知道,她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你真相;
还有你的加油团朋友,在你展开一场紧张万分的简报之前,她是你绝对需要见到的人。
而对其他朋友来说,你可能都属于这三种类型的人。
我们表现出的个性与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息息相关,
因为朋友会带出我们性格中的不同层面。
当我们与人们有亲爱和关爱的关系时,会使我们有机会透过他们的角度来看世界,
从而增加我们的同理心和同情心。拥有不同的朋友可以让你成长,
这种成长的方式是同质社交小团体无法实现的。
虽然书名是《如何与朋友分手》,但整本书其实是在教你要如何拥有好品质的友谊,
作者提到写作这本书的初衷,
是因为她发现市面上有很多教我们如何选择伴侣或如何与伴侣相处/沟通的书籍,
却鲜少有关于如何建立良好友谊的书,
明明很多时候朋友所陪伴我们的时光会多过于单一的伴侣。
我特别喜欢本书第二章的标题“你应该是你自己最好的朋友”,
作者艾琳提到,在交朋友之前,你应该要先了解自己,
包含价值观、需求、优势、弱点以及目标,
如此才能够得知那些友谊值得花时间经营,哪些则可以淡化。
而当你相信并且认同自我的价值,懂得尊重自己,
才会认为自己有资格去画下一些友谊的界线。
她也在书中进一步提到,
如同恋爱可能会有从“暧昧”、“一夜情”等不同层次的关系,
友情亦然,从点头之交、到职场/学校因为有共同生活圈而交往的朋友、
再到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我们会有各种类型的友谊。
当你整理自己的交友圈,就能借此检视自己该花多少心力在这些朋友身上。
此外,当你进入不同人生阶段,
例如当你还是单身、但原本要好的朋友纷纷步入婚姻并成为父母时,
你会不可避免地发现,原本的友情难以再像过去那样深厚,
对方也可能更需要认识“妈妈友”等有着同样处境与经历的朋友。
这是很自然的,所以定期去检视自己的朋友清单,
察觉自己对这段友谊的感觉是否已变质、或需要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发觉这个朋友只会让你产生负面的想法时,
亦即已经成为有毒的关系且难以修复时,或许就是到了必须分手的时候。
总之,这本书很推荐给想重新检视自己的交友关系,却不知道该从何着手的人!
妳担心自己写的东西会被人利用,“进而伤害到其他女性,而不是我自己的尊严。”
还写道“我可以忍受他人将利刃对准自己,
却不愿意看到我的文字被改造成指向他人的锋利武器。”
别绕圈了。在担心别人之前,妳应该先保护好自己的尊严,
没有必要忍受对准妳的利刃。
对妳我而言,瞄准自己的利刃都是痛苦而可怕的。
当妳的文字“被改造成指向他人的锋利武器”时,
受到伤害的其实是妳,而非他人。
我的年纪几乎是妳的两倍,
也许接下来要说的话听起来有些高高在上,但我还是要说。
正视自己的伤痛吧,痛了就喊痛,人的尊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要对自己诚实,不要自我欺骗。
一个人若是不能相信、尊重自己的经历与感觉,
又怎么可能相信、尊重人的经历与感觉呢?
我认为这是一本每个女性都该阅读的书,
两个不同世代却同样关心女性主义的女人,透过信件往返交换彼此对某些议题的想法。
与面对面对话不同,书信有时间差,并且可以反复推敲斟酌用字,
虽然每一封信都有主题设定,然而因为她们在这一年的通信期间,
会在不同的信件中跳脱原本设定的题目,来回去辩证某些她们认为更重要的事。
一开始我先是被上野千鹤子指出对方行为之处的犀利给吸引,
她可以说是直接否定了铃木投入色情产业并试图为其辩护的做法;
然而读到中段我反而变得更为欣赏铃木凉美的坦率,
她直陈自己面对“受害者身分”的不安与困惑,
并且从人生经历中探询自己为何会变成如今的样貌、
有这样难以就此与其他女性主义者并肩对抗父权的犹疑;
后续也可看出上野被这份毫不保留给撼动,
使两人所谈论的内容变得更为深入,最后发现即使身处在不同的时代,
她们做为女性面对着看似相异实则也有相通之处的烦恼。
我特别喜欢母女跟婚姻这两篇。
母女关系是非常特殊的,
如果说原生家庭型塑了一个人的性格、进而影响了他的命运,
那么对女儿来说,母亲的教养方式绝对是更为关键。
女儿一方面受制于母亲的价值观,
一方面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挑战母亲所加诸在自己身上的期望,
更为叛逆的或许会如同铃木这样,直接投身于母亲最为厌恶的产业。
许多女人是在长到母亲初为人母的年纪后,才渐渐能够与其和解,
这也让她们能够更坦然的接受自己的模样。
而母女关系也进一步的影响到女儿未来对婚姻的选择。
同样选择不婚,铃木说到了这个提倡多元价值的时代,
结婚仍然被视为“正常”的选择,“不结婚反而需要有什么个人追求与理由。”
然而结婚乃至生子,都应该是更需要决心的事情才对,
因为那会直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道,
并且是对双方(加上孩子的话就是三方)造成不可逆的改变。
所以与其说是选择了不婚,
倒不如说是无法选择婚姻或组建一个新家庭吧。
正如同书名所说,我们跟着两位女性一起从极限出发,
最后到达的,或许不是一个充满理想的远方,
而是展露出更为清晰样貌的自己。
《上野教授教教我!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上野千鹤子、田房永子
对女人来说,女性主义就是为了与自己和解而进行的战斗。
在这个社会中长大的女性,
没有人没有厌女情节,如果有女人不厌女,
那么她也没有成为女性主义者的必要。
所以要是有人问“上野是不是也厌女”,我会直接承认“没错”。
女性主义是女人接受自己身为女性,爱上女人这个身分的思想。
我现在觉得,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想当女人。
同样是上野千鹤子与另一位女性的对谈纪录,却与《始于极限》的氛围截然不同。
由于我对女性主义已经有大致的理解,
因此书名的《从零开始》让我一开始阅读时没抱持太大期待,
然而读到中段后越发感到兴致盎然。
我特别喜欢引言这段说“女性主义就是为了与自己和解而进行的战斗”,
争取女权从来就不是为了斗争,
而是想从厌恶自己性别、也就是厌女这份矛盾的心结中解放,
虽然我现在还是无法如同上野女士这样自信的说,
如果有下辈子还是想当女人,但是我已经可以渐渐接受身为女性的这个身分了。
除了女性主义外,两人在“毒亲”的讨论也让我特别印象深刻。
田房永子说社会存在着A面与B面,男性总是待在工作的A面,
女性却必须同时穿梭到照顾家庭的B面,这造就了育儿责任的不平等,
也让无人分担养育辛劳及烦恼的母亲,转而将这些不满与情绪转嫁给孩子,
让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变得紧绷、在母女关系上尤其严重。
作为东京大学的教授,上野看了许多优等生虽然聪明伶俐,
却因为长期处在充满情绪勒索的亲子关系里,渐渐麻木了自己的情感,
最后连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因为他们从小接受到的是“有条件的爱”,他们只能逼迫自己拼命去满足那个条件,
努力读书变得优秀,进入好公司,找个好对象结婚生子...最后浑浑噩噩的渡过一生。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对抗父权的女性主义,不只能改善女性的生活环境,
也能进一步让人反思健康的亲子关系该是什么模样。
因此这是一本,我希望男性也能读一读的书,
我认为如果有更多人了解女性主义运动的本质,
并且加入其中,这个社会应该会变得更友善一点吧。
《那些少女没有抵达》/ 吴晓乐
吴依光笃信,每个小孩自懂事起,就在撰写“父母使用手册”,
有些父母也宣称自己在写“孩子使用手册”,看似相近,实则如云泥之别。
孩子们埋首苦写是为了生存,至于父母,再怎么投入,充其量也是消遣。
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脾气个性,吃苦的是孩子;
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脾气个性,吃苦的也是孩子。
有人说孩子是生来折磨父母的,
然而,父母要折磨孩子容易多了,可以打,可以揍,可以嘲笑,
可以跟孩子说,早知道就别生下你了,
或者双手一摊,放著孩子不管。不给孩子食物和水,孩子就会静静地死去。
孩子再怎么可恶也做不到上述的一半程度。
吴晓乐对我而言已经成为一个“信而读”的作家了,甚至还时常追踪脸书上的文章。
听到她去年要出版新的长篇小说就非常期待,
剧情主轴还是我近来也很关注的议题:青少年自杀,
而我认为这本小说很适合拿来与去年同样很优秀的香港电影《年少日记》一起观看,
刚好都是以教师的角度去切入这个主题。
故事从一个女学生坠楼的突发事件展开,主角吴依光身为班导,
她一边追寻着学生自杀的理由,一边在这过程中坠入自己的惨绿回忆中,
因为曾经,她也是那个差一点就跨越生死界线的孩子。
虽然是虚构小说,但在细节的刻划上,吴晓乐从来就不会马虎以对,
尤其故事场景设定在我也很熟悉的女校中,自然对她笔下所勾勒出的世界感到十分亲切。
而每个经历过台湾填鸭教育与升学压力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被书中的情节所牵引,
梦回自己那段时常感到孤单、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时光,
死亡会不会成为选项之一,有时仅不过是毫厘之差的运气。
我特别喜欢女主角吴依光的人设与转变,
她有种近乎于疏离的冷静,虽然不是受欢迎的热血教师,
却也不想被视为是会对学生敷衍了事的大人。
而写到自杀议题,我最忌讳的就是鸡汤(活下去可能会看到事情变好),
或说教(你这是没有想过家人的自私选择),
庆幸这部小说没有给自杀者简单的归因,也没有看轻这些青少年的烦恼,
特别印象深刻书中这段话:
“人一辈子的烦恼够多了,还要被区分成有意义的烦恼,没意义的烦恼,
无论有没有意义,烦恼就是烦脑,对内心造成的伤害是分不出轻重的。”
伤痛是无法比较的,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也不是旁人能轻易指教的。
《欢迎光临休南洞书店》/ 黄宝凛
人家不是都说,读了书之后,看待世界的眼光就会变得清澈吗?
从此就能带着清澈的视角更加理解世界。
理解世界之后,就会变得强大,
而似乎有些人就把这变得强大的一面与成功有所连结。
可是,在变得强大的同时,也会带来痛苦。
在书中,充满了以我狭隘的经验绝对无法看见、充斥世界各个角落的痛苦,
也就是说,如今我看见了过去没有看见的痛苦。
某人的痛苦是如此庞大,导致只追求自身的成功与幸福变得不再容易。
所以我认为,读了书之后,
反而会与大家经常说的成功背道而驰。
书本不会让我们站在他人的前面或上面,而是帮助我们站在他人身旁。
近来时常有人在讨论在这个越来越少人读纸本书的时代,
实体书店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这本书或许可以提供一些答案。
故事描述女主角英珠突然放下原有的职场生活,
在重拾儿时的阅读爱好后,决定在社区里开一家书店。
韩国作家黄宝凛以写实的笔法,细腻勾勒出一家独立书店从无到有的过程,
并且描绘出独立书店的日常工作,
除了进书徘架、为了行销而撰写书评、办讲座活动等等都必须由店长亲力亲为,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有顾客请英珠推荐一本好书后,
她因而开始烦恼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也担忧自己会不会推荐了一个不合客人喜好或需求的书,
然而事后她领悟到即使推荐了客人预期以外的书,
但只要是一本“理解人生的作家所写的书”,
只要那份理解让读者心中有所触动,
进而帮助他们厘清自己生活上所遭遇的问题,就是一本好书。
虽然看似是鸡汤类型的内容,书中也充满了温柔的好人,
但我却没有感觉到一种过于轻巧或廉价的说教,
或许是因为这些角色大多灵魂破了一个洞,有着难以排解的苦恼或郁卒,
他们在这间书店相遇、进而相识相知,
有时候是英珠接纳并点醒了正在人生路途迷茫的人,
但更多时候是英珠被这些来到书店的人们给疗愈了,
他们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先知,而是彼此陪伴,
在谈论书与生活的过程里,他们开始找到打开心上死结的方法,
原以为会无止尽的黑暗前出现了指引的光芒。
这本小说,让我重新体认到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
我们书读得再多可能也无法赚大钱,但就像书中某个角色所说,
阅读能够让我们站在他人身旁,对他人产生共鸣,
让我们在功利的世界停下脚步开始了解身边的人,
因此,“当阅读的人增加,这世界就会变得稍微美好一些”,我也如此深信着。
《异国日记》/ 山下知子
那时,我们的孤独有各自的形体。
只有我是一个人。只有我不被任何人爱着。
只有我不懂得真正的恋爱。
我想大家都有过,“只有我”…以及“我们的”这种想法。
就像妳…无法理解我那种窒息的感受,
我也无法理解妳的寂寞。
那是因为…妳和我是不同的个体。
虽然她接纳了我的寂寞,却没有去理解。
即使她说她不爱我,却觉得我很讨人喜欢。
把我接回家,但只想一个人待着。
就像我的感情只属于我那样,
她的感情也属于她的。我们是不同的个体。
最后想推荐一套漫画。
有阵子非常热衷于看女性同居的故事,非关爱情但因缘际会住在同个屋簷下,
被那些同居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日常琐事给触动。
因此在租书店看到这套有着类似大纲、还贴著店长推荐的漫画,
就马上借回家看,没想到看完目前已中文化的五集后,
直接跃升我心中最喜欢的少女漫画之一。
故事讲述单身的小说家慎生,收留了父母双亡的姪女朝,
但却在同居的第一天就挑明,我很讨厌我的姊姊也就是你的母亲。
慎生与朝,不只年龄上分处不同世代,
她们的个性也南辕北辙,所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
对她们来说,对方就像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人那样难以理解,
记录每天的生活就像是在写一本“异国日记”般,
在冲突之外也有着惊喜的再发现。
慎生虽然在名义上收养了朝,但她们的相处却并不像母女,
当然也不是朋友,但她们都确实改变了彼此的生活。
慎生看来不像一个正常稳重的大人,但也正是这样的她,
包容了朝在失去双亲以后,那无以名状的悲伤、与难以安放的寂寞。
故事的前半段她们彼此磨合出生活的默契,
中间穿插著欢快幽默的片段,
然而过去所发生过的事不会因此一笔勾销,往往会在人最脆弱的时候给予痛击。
这不是一个让人可以轻松阅读的故事,
有时候会被作者所写的台词给戳中内心痛处,
但同时,慎生所说的那些话,
将世俗想要维系表面和平的那层粉饰给抹除殆尽,
她对朝说,要正视自己的感觉,要珍惜自己所产生的情绪,
即使是黑暗、负面或痛苦的情感,都是只属于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我时常读著读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有时因慎生的不留情面而心疼朝,
有时却又希望自己在最脆弱寂寞的年纪、就有人能像慎生一样对我说这些话。
透过她们的故事,我仿佛也走了一趟我所难以知晓的异世界,
带着从中获取的领悟,回到现实世界。
这或许就是故事,无论是小说、漫画或戏剧、甚至是电玩,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吧。
其他推荐:
《人生4千个礼拜》/ 奥利佛.柏克曼
《分人》/ 平野启一郎
《政治哲学的12堂podcast课》/ 大卫.朗西曼
《镜之孤城》/ 辻村深月
《海风酒店》/ 吴明益
《银幕女神的七个新郎》/ 泰勒.詹金斯.芮德
《地。关于地球的运动》/ 鱼豊
《住那个家的四个女人》/ 三浦紫苑
《明日,明日,又明日》/ 嘉布莉.丽文
《时代如何转了弯》/ 张惠菁、吴锦勋、李桐豪
作者: brella (府城严选臭懒趴)   2024-02-04 14:15:00
感谢大大分享
作者: JoJo2330 (99 RBLX)   2024-02-04 14:47:00
我也推不看新闻,尤其在台湾新闻媒体完全就是有任务的在执行破坏。
作者: wensday (Eyes On Me)   2024-02-04 15:41:00
不看新闻那么多人推 但是现在到底还有多少人真的会看新闻呀
作者: gvmlve (小强)   2024-02-04 16:11:00
媒体每天洗,还是会影响
作者: JoJo2330 (99 RBLX)   2024-02-04 16:15:00
书的理论在台湾完全可行,基本上上班、路上一定会听到相关新闻,而且月初到月底都是一样的新闻。股市一堆“故事、文章”有看跟没看是一样的。
作者: LPbro (LP哥)   2024-02-04 16:34:00
改看乡民的最爱哈佛中国史
作者: justiliber (嶟岩)   2024-02-04 17:19:00
化学课影集翻拍也不错
作者: ayeae (邱三小朋友)   2024-02-04 20:31:00
作者: weimr (小胖)   2024-02-04 20:51:00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24-02-04 21:21:00
谢谢分享
作者: nssfaft (Hara)   2024-02-04 22:33:00
推推
作者: drpi60   2024-02-05 01:18:00
谢谢您用心的分享!!
作者: keikei5566 (恺恺)   2024-02-05 08:48:00
感谢分享
作者: rahayato ( 哎呀哎呀)   2024-02-05 09:58:00
作者: levs (levs)   2024-02-05 11:06:00
谢谢分享 不过我觉得看新闻对我帮助很大虽然我只看NHK我国中开始不看新闻 到大学才开始为了学日语看NHK那段期间因为害怕社会新闻会让我想起可怕的经验所以不敢看但后来证明看了想起来也未必不是好事 有时甚至是种警惕例如前年发生的日本前首相安倍被枪杀事件 让我顿悟一些事情
作者: Consuelo (王子的玫瑰)   2024-02-05 19:18:00
推分享
作者: notsoyoung   2024-02-05 22:31:00
谢谢您的分享,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您的书摘。
作者: deepeye (一切都好^^)   2024-02-06 11:01:00
感谢分享
作者: lesbw (Elmo)   2024-02-06 12:16:00
谢谢分享
作者: aprildsit   2024-02-06 14:09:00
感谢用心分享
作者: olp123 (ok)   2024-02-06 17:57:00
推用心分享
作者: R136a1 (R136a1)   2024-02-07 01:23:00
感谢分享!然后《始于极限》那段漏了书名小标题~
作者: se2422 (库柏)   2024-02-07 03:33:00
作者: missjay0118 (...)   2024-02-08 21:43:00
感谢分享!
作者: Watanabe (watanabe)   2024-02-08 22:32:00
作者: saltyxian (有咸)   2024-02-08 23:19:00
作者: Rogozov (哥发的不是冗是寂寞)   2024-02-08 23:51:00
推推
作者: cy6is7   2024-02-09 05:14:00
推!
作者: aidsai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   2024-02-09 07:39:00
几感谢分享,几乎每本都想买来看
作者: celya6223 (Celia)   2024-02-09 09:50:00
推分享
作者: yvonne0710 (YiFang)   2024-02-11 09:30:00
感谢分享!都是好书呀!
作者: g5637128 (帮QQ)   2024-02-13 02:5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