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闭嘴的艺术》:闭上鸟嘴,人生更会美好

楼主: MAXjames (麦酷斯)   2023-12-07 13:39:20
部落格图文版:
https://maxjamesread.com/stfu-the-power-of-keeping-your-mouth-shut-in-an-endlessly-noisy-world/
Podcast有声版:https://apple.co/3RsVxXH
觉得书名的“闭嘴”二字相当吸睛。现在市面上充斥各种教你怎么说话的书籍、课程。在
如此强调表达的年代,竟有本书说要教你闭嘴,让人相当好奇《闭嘴的艺术》是在卖什么
碗糕。
作者丹.莱昂斯的是名记者,曾为《富比世》和《纽时》等报刊供稿,此外他还是HBO影
集《硅谷群瞎传》的编剧。如此多才多艺、人生胜利的他却个多话受害者。不仅因为不懂
得闭嘴让他在职场上触礁,连婚姻也遇上危机。痛定思痛的他决心苦学沉默的奥义,这本
书就是他修练后的精华。
这篇文会分三部分来聊聊这本书。首先会谈谈多话的问题,并分享闭嘴的妙处;接着会探
讨现代人如此多嘴的原因;最后则会分享要怎么关上嘴巴。那我们就开始吧!
【多话误一生】
相信你一定有一出口就后悔的经验。作者自己就曾因为管不住嘴巴,在推特对自家执行长
大放厥词而痛失八百万股票。赔钱还算事小,他的滔滔不绝还一度让婚姻陷入分居危机。
由他来谈闭嘴可说十分有说服力。
当然大部分人的情况不会那么极端,但多话确实会产生许多问题。我们说话是为了沟通。
不管是在职场上与同事、客户谈公事,或和朋友、情人谈心,又或对子女“教育”,都需
要透过话语来传递。但很多时候我们说得越多,效果却越差。人们越努力想表达自己,却
让别人越听越厌烦,结果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
事实上,很多时候沉默才是“金”。
比方说有研究发现只要在谈话中停顿四秒,人们就会开始感到痛苦。因此沉默其实是很好
的谈判工具。想到有次跟台积对口说没办法解不在合约内的问题。原以为客户会激烈争取
,但他竟直接安静不说话。过十秒,受不了的我只好说:“好啦,再帮你问问。”只能说
闭嘴确实是猴腮雷!
不单工作,其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试着少说点。书中就有提到对话品质高的人,幸福指数
也越高。换句话说,很多时候说得多不如说得巧,质比量更重要!
教育更是如此。当小孩不乖时,家长们总习惯对孩子告诫、责骂,但这样的“多话”效果
其实很有限(想想自己小时候就知道了)。如果想真想帮孩子成长,就要适度给孩子空间
。练习闭上嘴,转身离开。
书中强调,不要事事都想下指导棋。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这样他们才能借由错误去累积
经验与自信,不会一有焦虑与压力就举步维艰。很喜欢书中引用蜜雪儿.欧巴马的这句话

▍为人母这个身分也让我明白我不是推土机。我的工作不是替孩子们开辟一条坦途,不是
替他们剔除所有可能的逆境。相反地,我真正的工作应该是当他们不可避免地失败时,扮
演一座安全而可靠的机场,供他们降落整备;并一次又一次地用身教告诉他们,如何靠自
己重新起飞。
好的,现在你已经知道闭嘴的妙处。但为什么很多时候明知该闭嘴,却还是祸从口出呢?
让我们接着探讨这问题!
【为何总是多嘴】
很多时候我们会多话其实是“情非得以”。
比方说书中就提到焦虑会导致多话。人们喜欢用说话来缓解焦虑,或想借由说话让自己分
心来忘却烦恼。但很多时候你说得越多反而越发焦虑,然后更焦虑的你又会说更多话。作
者将这样的恶性循环称之为“焦虑之轮”。
另外,多话还有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渴求关注。每个人都希望与他人连结,获得认可与归
属感。于是人们努力张嘴说话,希望别人听见我们声音。但这样的渴望却让许多人说个没
完。
社群的普及可说更助长了这个问题。网络给了我们许多前所未有的说话方式(如信箱、F
B、IG……)每多使用一个工具就像多一张嘴。再加上现代社会很强调要推销自己。因
此我们被鼓励说更多的话,尽其所能在社群上“经营”自我。结果就是越来越多人疯狂在
社群上发声,社会变得吵杂轰闹。
觉得乔治华盛顿大学网络与国土安全中心资深研究员卡列夫.利塔卢的这段话很精准:
▍互联网没能让我们聚在一座全球市民广场上进行对话,反倒是让我们沦为竞技场中的
神鬼战士,相互拿着大声公比谁的嗓门更大、谁更毒蛇。
最后,一个人会多话有可能是因为他是“男人”。作者提到,传统上多觉得女人是较多话
的一方,但其实男人才是多话界的王者。
社会学者珍妮丝.麦卡贝在 2020 年做的调查发现,男大学生的发言是女大生的一.六倍
。而且男大生更倾向打断别人。如此状况并不限于校园。许多调查结果都显示在职场上女
性发言更容易被打断。常说到一半,话语权就被男性同事给抢走。
这样的失衡或许与社会化有关。许多男生从小就被训练要凸显自己,用言谈来竞逐力量与
气势。此外,男人听到抱怨时往往会感觉自己接下了一项挑战,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义务
提供建言。但这些好心“建议”最后几乎都会沦为冗长的“男男”自语。
好的,现在你已经知道人们多话原因。接下来让我们来聊聊该怎么做才能成功闭嘴!
【习得沉默真谛】
书中针对如何闭嘴提出非常多方法,这边用以下三点简单分享。
〔戒断网络〕
上面提过,网络社群是导致多话的元凶。因此只要减少网络的使用就能大幅增加闭嘴成功
率。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进行盘点
算算自己每周花多少时间在社交app上,清点自己浪费多少时间。
爽用,但设好底线
每天安排一段时间专注地使用社交媒体,其他时间就尽可能不要打开它们。
问一声“所谓何来”
在贴文前想想自己发文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不出来就不要发。
〔好好说话〕
前面说过,高品质对话比言不及义的瞎聊更能带来幸福。要做到这点,你可以先从注意自
己如何说话开始。透过有意识地检视自己说话的内容,能帮助你减少许多没营养的自说自
话。
令外多问问题也是增进对话品质的好方法。哈佛曾做过一个快速约会实验。结果显示那些
获得第二次约会的人,几乎都是那些在第一次约会中提出最多问题的人。
当然只提出问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懂得倾听。大家都知道倾听的重要,却少有人做得好
。事实上倾听其实是件很费力的事,你必须主动且有意识地去做。可以注意自己在“听”
话时是否有下列状况:
-听到故事就想用自己亲身经历举一反三
-好为人师,想证明自己很聪明
-提前为等一下要说的话拟稿,然后急着想赶快说出来
这些状况往往就是害你无法好好倾听的元凶。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些症头,就要马上提醒自
己要克制住,不要张开嘴巴。
最后关于说话,书中的这段建议我觉得很棒:
▍想像两人的对话像一颗篮球,你必须分享球权不要每次进攻都想自己单干。最多,四句
话,然后就要把球传出去。
多问、多听、少自干,对话的品质会更好。
〔对抗多话〕
除了主动少说话,你还可以试着让多话者闭嘴。书中提供了些好方法:
-停、等、继续
被插话时保持沉默,用安静谴责对方,并找机会从被打断的地方接着讲。
-预期并调节
在会议等场合事先设定好规范,要求与会者不要打断他人。
-私下找打断者沟通
有些人其实没有意识到自己爱插话。你可以私下提醒,帮他改正坏习惯。
【总结】
总结一下。首先我们探讨多话的缺点并分享沉默的妙处;接着我们说明造成多话的种种原
因;最后分享如何闭嘴的要诀。
读完此书,我觉得作者真是个好会说故事的话痨(笑)。它不是那种结构严谨的工具书,
而更像是一个好友掏心掏肺地告诉你闭嘴真的好重要好重要。虽说语调平易近人,但它的
内容其实非常丰富,触及面向极广,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受用的部分。 
【后记】
这本书意外让我对个人品牌有了些反思。很喜欢书中的这段话:
▍对自己的能力要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这样,你就不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到处奔波、拼
命自吹自擂寻求关注,同样也会被人看见。
过去常常会觉得自己的社群PO文还有限动频率太低。之前曾上过一堂社群线上课,里面
教说IG每天要发 8 则以上限动。当时看到这建议马上在心理哀号:“我哪有那么多东
西可以PO……”所以这句话可说让我安心不少(笑)。
当然经营社群,交流还是必须的。但我想任何的贴文与限动都应该建立在自己有话想说的
前提上,不该是为了说而说。这边就期许自己能更懂得闭嘴、更高品质地产出,进而和大
家更理想地交流啦!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23-12-07 13:44:00
推推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3-12-07 14:34:00
感谢导读推荐 列入待读书单
作者: mapabeyb (╮(﹀_﹀")╭)   2023-12-07 16:02:00
不过如果双方都沉默,那是不是反而无法沟通
作者: jyekid (会呼吸的痛)   2023-12-07 16:44:00
这本书可以闭嘴吗?
作者: Misscat16868   2023-12-08 12:13:00
即使闭嘴不讲话为什么躺在家睡也会被强奸?为什么努力工作著也会被自称忧郁症垃圾找砸?如果你说与不说“下场一样”,人生苦短为什么要委曲自己?你怎么知道你下一秒是不是活着是不是能见到明天的太阳?你们不是说一切都是“注定”水晶球里注定会发生的就是会发生,所以闭嘴那些灾难与不幸就会从此远离吗?
作者: shaunten (铁巫妖 仓田ツバサ)   2023-12-08 15:59:00
感谢推荐 光是这些整理就让我感到受益不少
作者: dogbydog (神秘兮兮神经病)   2023-12-08 16:16:00
谢谢五楼专业的示范
作者: J7565J (蓝光)   2023-12-11 12:22:00
感谢分享。和三楼有同样疑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