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剧透人性》一本寓教于乐的法普好书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3-11-01 17:56:34
《剧透人性》作者专访与心得:一本寓教于乐的法普好书
法官跳脱蓝色高墙的正义追寻,追剧迷必读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drama-and-law/
我最近读了一本由林孟皇法官撰写的非常有趣的书《剧透人性》。对于平常也爱追剧的我
来说,这本书有一种奇妙的吸引力,除了行文流畅、引人入胜之外,也让我深入了解法官
的一些独特观点。刚好我前阵子跟 Podcast《司事Law室》进行合作,有机会直接采访到
作者林孟皇法官本人。你可以前往“下一本读什么 EP.302”收听这集完整访谈。
EP.302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n8xfp5k001101xnak9626mh/platforms
从法律人成为书籍作家?
首先,我想先从法官的个人故事聊起,让大家更认识他。在许多新闻媒体的专访中,林孟
皇法官曾提到他热爱阅读、看报和写作。其实,在还未成为法官之前,他就抱着一个愿望
:希望能透过文字的力量来揭露社会的不公不义,促使更好的改变发生。所以,我的第一
个问题就是想了解,法官过去有哪些经验,让他深信文字和书写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法官回答说,他原本并没有立志成为作家,这更像是一场命运的巧合。他早年是一名教师
,曾经念过师专。那个时代正是台湾“民主转型”的关键期,社会运动频繁,从环保到消
费争议都成了热门话题。他注意到,单单一位记者透过笔触,便能引发社会大众的讨论和
改变。因此,即便后来转而学习法律,他一开始的志愿仍然是想成为一名记者。
转型成为法官后,他没有放弃写作,反而更专注于司法和社会议题。他认为,无论是法官
还是记者,都是文字工作者,透过文字来影响和改变社会。然而,他提到,他和社会之间
对于法律的认知有着一定的距离。像是在台湾,电信诈欺问题严重,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
出现的现象。民众往往因为对法律的误解或不了解,可能会陷入法网,或成为诈骗案的被
害者或甚至加害者。因此,他一直希望能透过写作与社会进行对话,达成所谓的“法普教
育”。
对于“法普”这个词,他认为这是借用了“科普”的概念。他强调:“法律即是生活,生
活即有法律。”在现代社会,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会遇到法律问题,但通常直到出
现纷争后,人们才会觉得这涉及到法律。因此,他长期推广法普教育,希望让更多人了解
和注意到法律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挑选“影剧”作为法普题材?
我接着向法官提问关于《剧透人性》这本书的缘由。我知道法官在报导者也还有一个专栏
“法律人追剧”,因此我问他怎么挑选想看的影剧作品?以及为什么会想透过影剧对照分
析法律议题?进而推广法普议题?
法官说他先前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曾经从事法律普及的工作。他提到曾有一本名为《看
电影学法律》的书,但他对于这本书的内容表达方式并不满意。该书虽然以影剧为切入点
,却过多地解释法条,缺乏生动性。
起初,法官并没有主动写关于追剧和法律的文章。是何荣幸先生,当时一家知名网络媒体
的执行长,邀请他开设这个专栏。何先生认为流行文化和法治教育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找
到法官这样兼具法律和追剧兴趣的人选,便如虎添翼。
法官坦言,一开始对写作风格感到相当忐忑。他不喜欢《看电影学法律》的呈现方式,但
也不确定自己应该如何书写。经过四年的尝试与摸索,他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他认为:
“法治观念并不仅是记住法条,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蕴含的人权和法治观念。”
与其他作者不同,法官的作品几乎不会引用法条。相反,他会从社会议题或值得分享的戏
剧节目中挑选出能够启发人们对法治观念的元素。他会仔细地分析并整理出这些观念,与
读者共同探讨。他强调,他的作品并不会像一般法学著作那样,附带详细的法条注解或脚
注,而是以更亲近民众的方式呈现。
这样的写作风格不仅降低了读者对接触法律的阻力,也让他们能够在轻松的阅读中,理解
到法治更为深刻的意义。这也是瓦基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最大乐趣,能够藉
由熟悉的影剧作品,去认识背后的人权和法治观念。
影剧也能引出跨国法律洞见?
《剧透人性》这本书中很特别的部分在于,不只是谈台湾影剧作品而已,而是介绍了超过
十个国家的作品。我们知道法律其实是一个蛮“本土”、属地主义的产物,法官讨论这些
外国影剧作品时,怎样呈现不同地方的公民概念与法律文化差异,才不会让读者觉得离我
们的生活太为遥远呢?
法官的回答深入谈到了普世价值与流行文化如何交织在一起。他以 2021 年日本热门电视
剧《月薪娇妻》为例,该剧主演星野源和新垣结衣也因此在亚洲乃至全球赢得了大量粉丝

法官提到,当他在 2021 年 5 月阅读到星野源与新垣结衣结婚的新闻后,便去 Google
一探究竟。结果发现这两位演员曾在《月薪娇妻》中合作,该剧讲述了一个独特的爱情故
事。剧中女主角是心理学系毕业生,而男主角则是一名工程师。两人因缘际会下签订了一
份契约结婚,逐渐发展出真正的感情。
除了戏剧性和娱乐价值,法官认为这部作品也触及了一些重要的法律和社会问题。例如,
剧中的事实婚姻引发了有关台湾和日本法律制度差异的讨论。尤其是在如何处理婚姻和家
庭问题方面,台湾相对来说更加先进,例如不强迫夫妻必须使用同一个姓氏。
法官也提到了日本的夫妻同姓制度曾被日本最高法院宣判为合宪,但对于国际婚姻,例如
台湾女星林志玲与日本男星黑泽良平(AKIRA)的婚姻,日本有特别的修法让夫妻可以不
采同姓制度。这一法律修订是因为联合国人权事委会认为,该法可能违反国际公约。
最后,法官强调这部剧不仅具有娱乐性,更提供了一个让人们思考如何实现性别平等和普
世价值的平台。他特别提到,透过这类作品,台湾和日本的观众都有机会思考和讨论这些
重要的社会和法律问题。他自己也不只一次地重看这部剧,并在其中找到了许多值得进一
步探讨的议题。
法界的蓝色高墙是什么?
接下来,我提到书中举了影剧《派遣女医X》以救治病人为重的医师精神,说明了那种打
破“白色巨塔”带给读的鼓舞。而书中有提到跟医界“白色巨塔”很相似的是法界的“蓝
色高墙”——瓦基是第一次听过这个词。因此我特别请教法官,这种“蓝色高墙”的现象
是什么?在我们真实世界里面,有办法打破这道高墙吗?
法官提到日本戏剧《派遣女医X》当中,由女星米仓凉子饰演的大门未知子拥有极高的医
术。法官透露,这部戏启发他思考法官角色在台湾社会中的定位。
法官指出,在网络上有许多文件比较法官和医生的不同。例如,如果法官判错,国家会赔
偿,但如果医生犯错,则需自行负责。然而,法官认为这两个职业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
长期的专业训练、高专业要求,以及严格的职业伦理。
他更创造了一个新词“蓝色高墙”,以对比医界常被形容为“白色巨塔”的专业性和内部
潜规则。法官指出,就像医生穿白袍,法官则穿蓝色法袍,这两个职业都有其专业门槛和
内部潜规则,对一般民众来说都是高不可攀的。(法官的灵感源自于形容美国警察界内部
规范的“静默的蓝墙”一词)
法官也谈到了人工智能(AI)在法律和医疗界的应用。他提到《派遣女医X》中有一集剧
情涉及 AI 用于疾病诊断,但大门未知子却因为更全面的人性了解,作出了正确的诊断。
法官认为,这正显示出 AI 虽然先进,但在涉及人性和实际感受的问题上,仍无法取代专
业人士,包括法官和医生。
透过不同国家的制度进行反思
书里面有提到一部电影《白老虎》,瓦基上个礼拜刚好看完,印象非常深刻。这部电影在
谈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奴隶就很像是被关在鸡笼里面的鸡,虽然眼睁睁看到同胞被残忍
对待,却没有勇气或根本没想过要改变现实。电影的男主角透过杀害自己的主人,最后成
为了老板的过程。想听听看从法官的视角里,认为这部电影想带给我们什么思考?
法官提到,《白老虎》这部影片改编自同名原著小说,该小说曾获得英语界的最高荣誉—
—布克奖(Booker Prize)。这部电影也受到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提名,表明其剧
情和拍摄品质得到了广泛认可。影片中的主角 Balram 是一名出身贱民的青年,曾经在学
校受到过督学的赞赏,被形容为一头“白老虎”,象征著基因突变所带来的不凡。
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原因,Balram 最后放弃了学业,成为地主家的雇佣。影片借由
Balram 与地主的儿子以及其妻子之间的互动和冲突,展现了印度的文化和社会格局。尽
管影片中的女主角也是贱民出身,她成功地跳出了这一身份,反映了社会流动的可能性。
然而,Balram 最终选择以极端的方式,即杀死自己的主人和抢劫,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不仅揭示了印度种姓制度的不公,也反映了贫富差距和阶级斗争的普遍存在。
法官提到,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印度。他还将讨论引向了台湾企业在印度的社会责任
,特别是提到了台湾的纬创公司在印度的工厂曾发生暴动的事件。他认为,解决这些问题
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如何突破印度的种姓制度和阶级观念,以实现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
。法官认为这些电影和真实事件都提供了宝贵的思考角度,让人们对种姓、阶级和企业社
会责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反思和批评

书写对于法普推广的帮助?
最后,我向法官请教,他觉得有作家的经历和长期书写的习惯,对于法官的工作有什么样
的影响或是助益呢?他认为,当他自己开始撰写判决文时,他也同时投身于写作法律普及
(法普)文章的行列。
他深感社会大众对于法院判决的晦涩不解,有时甚至无法分辨自己在案件中是赢是输。这
种情况被戏称为像在庙里抽签诗后,需要寻求庙公解签。法官认为,这是一个需要严肃面
对的问题,因为司法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他分享了一个亲身经历,大约 17、18 年前因台湾信用卡发卡混乱,他写了一篇相关的文
章并发表在报纸上。某日与太太乘坐出租车时,发现司机有读过那篇文章,但是并没有完
全理解那篇文章的意思。这样的经历使他更加明白,作为司法人员,如何让判决或文章更
容易被大众理解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他也提到撰写法普文章时,对时事的掌握、社会脉动的理解和问题的敏感度都
是非常重要的。具有这些敏感度会使他在写作时更具洞见。他还强调,阅读其他领域的研
究和不同人的思维,会让自己的判决在论证时更为丰富和周延。
他最后提到,尽管司法用语多来自文言文,使得判决难以用白话文来撰写,但他仍然会努
力在写作上做调整。事实上,许多人都认为他的判决相对易懂。他坦言,要完全达到白话
文的水平还有一段距离,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如此一来,他逐步在判决和法普文章之间找到了平衡,并试图将两者越来越接近,以期望
更多的人能理解司法的真谛。他认为,这是一个长期且值得投资的过程。而瓦基读完《剧
透人性》这本书之后,的确深深地体会到法官的用心良苦,也真心推荐这本寓教于乐的法
普好书给大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