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t.ly/3ROyQhj
〈传真到天堂给您〉──记王文兴老师二三事
前两年某日张作锦先生传line给我,说专栏有几处要改,怕讲不清楚,问我传真号码。我
说,“作老,我们没有传真机啦!您拍照传给我就好。”作老十分震惊:联副现在没有传真
机!是的,没有了传真机,我不知道是否遗失了一些老作家的来稿?在我心上,更隐隐忧虑
:会不会错过王文兴老师的联系?虽然王老师如要找我,可有千百种方法。
一早读到佳娴脸书,提到联副办的宗教文学座谈,办在灵鹫山道场内,会后王老师传真给
联副,赞美佳娴的观点,而她惊奇王老师的致意“不是电邮也不是手机,王老师惯常使用传
真机沟通事情”!那是2005年底的事,办在第四届宗教文学奖征文截止前。那年的赠奖典礼
,正是邀请王文兴老师致词。
人们都说王老师低调沉潜,不宜打扰。真要找王老师,要写传真。殊不知我内在腼腆,跟
不熟的人说话,内心其实为难,文字书写传真,正合我意。那时莽撞,各种活动常去打扰王
老师,反正就写传真嘛,被拒绝也不过一张传真纸,然而王老师从未拒绝联副的活动。
当年执行“缪思的星期五”文学沙龙,第二场就邀了王文兴、平路、刘炯朗三位作家。那
一晚,台北故事馆席位坐满,走道上坐满,连特别开放让观众透过视讯欣赏的二楼空间也挤
不进去了。当时的台积电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郭珊珊说,这不稀奇,二十年前她在台大念书时
,王老师的课堂是台大文学院的演讲厅,空间有故事馆现场五、六倍大,但还是有许多同学
必须坐在地上!她翻了一下我们印制的朗读手册,笑说,以王老师对精读的强烈要求,“恐
怕今天唸不完!”那是2005年10月21日。不是我记性特别好,是因为我从书架上找出当晚拿
给王老师签名的《家变》,老师写上了日期。他对于一再写错我的名字非常懊恼的表情,我
也记忆犹新。这是民国65年第六版的环宇版,老师很稀奇地翻看:“妳怎么会有这个版本?
”不是我早慧,这是我大哥的书,小时候他的文学书都被我抢来了。
王老师重视声音与文字,能聆听本人的声音诠释其作品,与闻者无不屏息凝神。我还记得
他朗读家变〈83〉这个章节,说自己在写这一段时,先在开头写上andante(行板)这个字
,无论如何要把它写出行行重行行的感觉……。听王老师写作过程的现身说法,这对我后来
写《台北卡农》,乃至于现在写诗,都是珍贵的教导。
联副也曾与诚品书店合办“流浪的书──书的城市漫游”活动,我又去请了王老师。还是
传真邀请。活动有复杂处,需要详细说明,讲电话比较快,这也行。我只要先传真给王老师
,告知我五分钟以后会打电话,请他转为电话模式。五分钟之后再拨电话,老师会接!
当日漂书还邀请了彭镜禧、鸿鸿、王文华、钟文音等作家各自选定一本他们心爱的书,把
这些书放进台北这座城市之海,任它们漂泊流浪。这些书从诚品台大店起跑,任读者取走,
阅读,写下眉批、心得,留给下一位读者,继续它的旅程……读者应在七天内归还,可把书
带到诚品的不同门市归还。预计流浪为期三个月。启动仪式的记者会上,王文兴第一个想到
的是“七天时间不够吧?”是啊,据闻王老师在台大教《麦田捕手》,一个学期只教一半!
他很期待三个月后看到读者的感言,希望借书者能认真写评语,让活动更有意义。可惜三个
月后我们没办法让王老师看到读者感言,因为不要等三个月,几个礼拜,所有漂流的书就全
部不见了!
大家谈王文兴都谈《家变》、《背海的人》,另外,我自己非常喜欢《十五篇小说》(大
概也只有王文兴可以有这样的自信,使用这样的书名吧!),年轻时,那对我来说,就像契
诃夫一般,是练习短篇小说的范本。其中一篇〈最快乐的事〉,两百余字的极短篇,我第一
次阅读时震撼不已,无以名状的寥落感,久久久久沉淀在内心的角落。
王老师是经典作家,他的身影,也如周梦蝶一般,是台北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