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三年一换编辑与书的品质

楼主: bobbytung (Ebookismyfate)   2023-09-14 02:52:10
不知道你想表达的是“从业人员流动很快”还是“书籍翻译品质低落”。但这两件事就是
相辅相成的死亡螺旋。
这问题有一段时间了,但最近格外明显。
2020 COVID-19爆发后,很多出版社都延后出版计划,避免书出了因为没人逛书店卖不掉
。去年到今年出版量因此显著增加。然后整体市场单书销量减少,未来应该出版量还会增
加。所以业界有经验者要跳槽不难,来来去去不意外。
不过出版这一行应该蛮长一段时间陷入青黄不接,老一辈退休者多,年轻者学不到东西的
状态。要不是很有意识地从做中学、自己从外部找资源来强化自己,真的三年就会倦怠,
对出版社的方向感到倦怠,或者觉得出的书都一样。提案不被接受、上面塞一些麻烦书过
来都会让编辑打算换一家看看会不会有所改变。
但其实业界大同小异,基本上没有什么有系统的训练,只有要求越来越多的产出。这十年
来我接触很多出版社,询问要不要讨论一下怎么让编务透过数位方式更有效率,得到的答
案都会是“编辑很忙”。就很鸡生蛋蛋生鸡,从想学学不到,变成有人教不想学。
我记得在一场会议上,城邦某嘴砲高管引述何大社长的话:“如果有两个编辑,一位会编
书,一位会选书企划,他会要后者。”
像这种“企划/制作”分离的想法早就有了,但问题是到底能不能、有没有落实。话说麦
田《中国食辣史》“哥伦布发现新中国”的事件才发生不久,我还真不晓得该说城邦不重
视制作,还是有个产制分离的伟大梦想却始终没有实现。
翻译的问题很久了,我这边三不五时看到的是格式的问题,像是各种citation格式不对啊
,标题层级不一致,注解编号有错等等。甚至光看错哪儿就知道出自哪位编辑之手了。这
就很明显,没有人把关、指出错误,找不到进步的方向很快就懈怠了。
像你举的案例,一本书交到你手上发现当时的错译或不通顺,怎么说也是主编要负责,如
果他不擅长但在乎,那就找擅长的人来做这件事。不过现在编辑就是一条条的产线,没有
横向的或上下的指正交流就没啥进步。
这一行如果不想办法改善现有状态,就是累得原地踏步。老猫讲发翻译的课都讲了十年了
吧,状况还是没什么改善。现在要求快速又预算不高,大概真的很难要求试译。
作者: wtchen (没有存在感的人)   2023-09-14 03:20:00
认真的译者遇到没啥反应的编辑也很无奈啊能不能请各位优秀编辑说一下,译者跟编辑之间的良好互动应该是怎么样?我常遇到的是交完稿一年后就突然出版可能出版前紧急让我校一下之类的我常常觉得我跟作者的互动都比跟编辑的互动频繁
作者: happyennovy (喵)   2023-09-14 07:32:00
哥伦布发现新中国那个真的蛮扯的… 有跟到那次,在庄祖宜的脸书看到。我看翻译书也会看译文通不通顺,跟上下文对不对的起来。
作者: Qorqios (诗人Q)   2023-09-14 13:39:00
@@
作者: wtchen (没有存在感的人)   2023-09-14 19:17:00
每周更新进度喔,我怎么都没遇过这么热心的编辑....
作者: myislet (以为忘了却记得牢牢的。)   2023-09-14 23:15:00
哥伦布那个很有可能是到最后一校只有对红,结果被排版用全部取代造成的,通常校稿到尾声不太可能又从头到尾看一次,我也被排版的全部取代害过,明明提醒过不能用QQ
作者: rehtra (武英殿大學士爾雅)   2023-09-15 00:14:00
楼上应该没看过那本书的惨况,新中国根本小意思 
作者: jeanvanjohn (尚市長)   2023-09-15 09:10:00
抱歉前一篇我觉得不妥,所以还是删掉了...
作者: applewarm   2023-09-16 15:57: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