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迅一生从满清到民国,笔下除了那些批判的意思,还有不少文化的保留,作品在多方
面皆极具价值,而《呐喊》收录了多篇小说,并载有名篇《狂人日记》、《孔乙己》、《阿
Q正传》等,作为初识鲁迅是极好的选择。
在这些作品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头发的故事》,此篇高明之处,是作者用多种角度批
判中国人苟且偷安的性格,遮莫时间点不同,人们的性格却不变,讽刺罔极。
毕竟世人泰半随俗浮沉,或自知,或不知,自持正义鄙薄异己,却动辄在时代的浪潮里感叹
自己不过水滴。
于是埋怨改变不易,喊改革罢,去哪寻力量?从哪来手段?“你们的嘴里既然并无毒牙,何
以在额上帖起‘蝮蛇’两个大字,引乞丐来打杀?”于是那满清的辫子剪也不是,不剪也不
是,但这诸多不是,不是只能接受?所以忘记罢,管他 N 先生说了什么,管他双十节纪念了
什么,就这样活着,妄想造物的皮鞭不会打在自己的脊梁上罢。
而鲁迅也透过这些作品,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奋勇呐喊了一回。
“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
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
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