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简单教养经》越复杂的事,越需要简单的

楼主: Fishappy (Fishappy World)   2023-03-30 21:22:32
完整图文:《简单教养经》阅读心得:越复杂的事,越需要简单的方法
https://fishappyworld.com/the-soul-of-discipline/
用“听”的说书:
https://open.firstory.me/user/fishappyworld/platforms
《简单教养经》这本书主要的内容围绕着“如何带领幼儿、前青春期、青少年的孩子”,
提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身为父母,
哪边得到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便在那里表现自己。
父母因为日常太多杂项时,忘记了父母的角色。
若能减少塞满的行程、马不停蹄的规划,
父母可更加专注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而不是让忙碌日子将我们排山倒海的淹没。
《简单父母经》可以替天底下的父母带来启发,
让父母在这忙碌的世代透过“简化”更上一层楼!
幸福的祕密不在寻求更多,而是培养出享受更少的能力– 苏格拉底
▍ 为什么需要简单教养呢?
现代父母的生活真的超级忙碌,
几乎一早醒来就忙着各种任务,
赶着孩子刷牙洗脸、吃早餐,
接着赶紧送去上学,
爸妈也接着去上班;
经历一天的上班后,
一下班忙着接送小孩,作晚餐,
打理孩子洗澡、陪玩、睡前故事与陪玩。
我发现,这样的忙碌的生活步调,
要营造宝贵的 Family Quality Time 更显得难能可贵。
不过,我很幸运的有先生的分担,
几乎育儿日常工作有一半都是他帮忙协助的,
也因此通常我回到家中时,
只要打理好自己,
就能开始好好陪伴孩子到睡前故事,
让我平日能有1~2个小时专注在七宝身上,真的很感恩。
▍《简单教养经》三个重要的观念
放慢脚步与简化家庭的价值
在约翰辅导无数个的家庭经验之中,
证实了“放慢脚步”和“简化家庭的价值”
在家庭规范上是很有帮助的。
过度的管教,规则不清楚,
产生小孩的反抗与大人之间的拉扯,
家长很容易就变成了“怪兽家长”,
双方都不愉快。管教不该只有纠正与惩罚,
而是建立家庭的价值观。
书中引用米开朗基罗所雕刻的大卫像,太美、太惊人。
人们询问他怎么作到的?
米开朗基罗回答说:我不是在形塑雕像,
在我的心里有个蓝图,有了这个清楚的图像后,
我把不属于图像的部份去除就好。
这个观念也非常适用在管教孩子身上,
我们只要立下家庭价值的蓝图,“#去除不属于我们家庭的部份”
就好。
原来,教养应该也是要用“减法原则”,
而不是“加法原则”呢!
身为家长的我们也该好好思考,
什么是我们的家庭核心?
只要找出一、二个重要的价值观,
就是好的开始。
我自己也思考着,我们家的核心是什么呢?
后来我在书中找到了有共鸣的答案,
就是佛洛姆提出的“爱”的原则:尊重、责任、了解与照顾。
常孩子出现胡闹时,
我们协助孩子重新定位,
强调家庭的核心价值,
不透过惩罚,不用太过苛责。
简单有效的教养:
具有灵活有弹性,给予孩子的界线会跟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
#没有不听话的小孩,只有迷失自我的小孩
孩子偏差的行为就是迷失自我的表现,
就像潜水艇透过岩石或暗礁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导航前行。
孩子就像是那艘潜水艇,
利用父母的反应来寻找自己的定位。
当孩子出现偏差,这便是他的求救讯号,
身为父母的我们千万不能置之不理,
孩子表现得越恶劣,父母的表现要更加安定,
来我们来引领这艘潜水艇顺利抵达。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
没有不听话的小孩,只有迷失自我的小孩。当孩子的内心世界状况与外界产生了不平衡,
便产生了压力。第一个反应是与外界进行“反击”;
但就算反击也无法阻挡外来压力时,
孩子的反应会转换成“退缩”,让家人、
外界都难以接近,前青春期的孩子会躲到安全、
隐密的网络世界。
当孩子的内在世界崩坏了,自信心会严重衰退。
我看到这段话时,自己好有感触,眼眶湿润。
我想我也找到了:为什么自己的内心的深处是没有自信的?
脑中浮现国中时期的画面,被同侪之间的排挤,
还有学姐的霸凌造成我在面对陌生人群时,
无法提足勇气面对。
孩子无法自我调节的时候,通常发生在:
● 太多目标:过多的学习活动
● 太多噪音:家庭失合
● 太多令人分心的事物
● 搬家
● 转学
● 重要的人过世
不同特质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反抗表现”也不同:
● 外向领导型的孩子: 变得霸道爱支配人
● 外向创意型的孩子: 变得不专心、歇斯底里
● 内向脾气温和的孩子: 变得固执与死板
● 内向直觉型的孩子: 变得过度敏感,自己就像受害者
孩子在儿童跟青春期的时候,会用“自我定位”来解除压力,如以下活动:
● 阅读
● 独特的游戏
● 听故事
● 探索大自然
● 发展嗜好
所以,我们一定要保留足够的时间给孩子,
让孩子的内心世界可以进行与外界调解的活动。
我发现这些活动,也都是七宝最喜欢的事,
她曾经跟我分享著:“#听睡前故事很开心!(我们的睡前仪式),
我想也是因为这样,
七宝对外界的表现是安定的(护士阿姨给七宝的评语)☺。
#父母的角色:
负责控制情绪的大脑前额叶,
约在 20 岁时才会发展成熟。
故父母在孩子心智未发展成熟时,
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
约翰使用了“监督者”、“栽培者”、“引导者”三个不同角色的转换,
● #幼儿时期: 建立温和坚定的界线,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跟和合作力,学会尊重。
● #前青春期: 特别注重人际关系的时期,
我们大人在旁边聆听,并且指引方向,
协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 #青少年: 许多重大决定的时期,
父母协助发展青少年的优势,
理解与这时期孩子之间的冲突,一块与孩子做决定。
▍我实践的3个观点:
# 低幼孩子不适合过度尊重
幼儿阶段,父母最大的比重是担任“监督者”的角色,
最重要的是确保孩子在安全的环境,
并建立起规范。
约翰在书中也举例,
不要“过度尊重”年幼的小孩,
什么大小事都请求孩子的同意,
如:“能不能请你”、“好吗?”
(礼貌的请求小孩)。
为什么不要过度尊重孩子呢?
因为低幼的孩子,
仍处在自我发掘的阶段,
不会产生同理心、无法合理的听话,
幼儿着重追求个人的内心影像。
所以,过度尊重孩子时,
孩子不但没有足够的大脑能力能力配合父母,
这个得到不符合期待的回应的父母也深感到挫折,
失去家里的领导的地位。
在孩子小的时候,
父母建立家中领导的位置是重要的,
明确的指定可以帮助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增进自我定位的安定,
为迈入青春期前作准备。
这段我感到很深的共鸣,
因为我就是常常询问小孩意见的那一位家长,
不过我也常常发现针对过于开放式的问题,
七宝是没有能力做回馈的,
给予孩子明确的指示(温柔坚定),
可以增加孩子内在的定位感,
这也是我的书中学习到的很重要的一点。
#你的世界 我的世界 我们的世界
教养就像是邀请对方一块跳亲子之舞,
当你伸出邀请的手,对方也要有意愿的接受,
便是合作的开始。与孩子沟通时,
可以先共情、同理孩子,
父母先将自己化入孩子的世界,
达到连结后,再进行任务的转换。
例如:七宝热中于“家家酒”沉浸式游戏,
不愿意“去洗澡”。
我便融入他的世界,
把家家酒的剧情加入洗澡的情节,
孩子就愿意配合了。
(耶!目标达成)
#吼叫是没有用的
当幼儿还没有发展足够的内在的语言能力,
是没有能力办法控制内心的冲动的。
孩子知道是一回事,
但是能够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父母如果能够了解孩子行为表现的发展,
会是相当有帮助的,
可以帮忙厘清为什么有时孩子的反应无法顺父母的意。
也因此,
一次又一次的对着小朋友吼叫,
反而会吓到孩子,
延缓他的内在语言,
造成他的内心的困惑。
我们可以做的事:
用平和的口吻,
在日常之中,重复一样的规则,
将这个规则建立在孩子的意识当中,
并与孩子建立共同的世界观。
▍写在文章的最后
作者约翰在书中的开头就提醒阅读这本书的父母,
所有专家的建议都是“一次性”或“条例式”的方法,
如果要坚持某一种方法,到最后反而会被困住的,
书中的教养方式是僵化的。
但是我们亲爱的孩子们,
是不断成长的生命体,
情绪也持续的在改变,
心智也会逐渐的成熟。
因此约翰很贴心的跟父母说著:
“不要过度依赖专家,而失去家中的领导权。”
但仍为努力不懈,
愿意花时间探索教养方式的父母给予祝福。
育儿的过程中倾听内心的声音,
你才是孩子最佳的老师,
X更胜过书中的育儿专家。
作者: Misscat16868   2023-03-30 22:19:00
揍他们就好写这些恶心东西干嘛?我的耐心只会留给天使,他妈禽兽畜牲听不懂人话揍他们就好变恶魔我也会变姥姥==你也没这种耐心却写这种恶心人的东西?虐待别人孩子不也不手软下手之狠?
作者: happynancy (想飞)   2023-03-31 11:33:00
谢谢分享 减法概念不错
作者: toshism (奇天烈)   2023-04-01 02:34:00
一楼是忘记吃药吗谢谢分享
作者: dl4ulxo (Should Be ?)   2023-04-01 08:25:00
一楼拍拍
作者: hsueh312 (hsueh)   2023-04-01 10:09:00
同情一楼
作者: gooods   2023-04-08 16:04:00
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