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高成长思维》创业者必读的创业故事集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3-02-19 11:08:17
《高成长思维》读后心得:创业者必读的创业故事集
顶尖新创企业家教你成长和扩张的经营策略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masters-of-scale/
通常我们在听创业家故事的时候,往往是透过新闻媒体的二手或三手报导。如果有一个访
谈节目,能够邀请到全世界最顶尖科技公司的创办人们,由他们亲口说出这些故事,你会
有兴趣吗?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就是汇整许多一手访谈和精辟分析的精采之作。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
《高成长思维》的作者之一是大名鼎鼎的 LinkedIn 创办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
),他是一位硅谷投资人,还被大家称为“硅谷人脉之王”。他在自己主持的 Podcast
节目“规模大师”(Masters of Scale)当中,经常邀请一些最受瞩目的公司创办人和领
导人上节目跟他对谈,深入探讨他们公司成长的契机,并研究扩大公司规模的战略。这本
书,就像是这档节目的浓缩加强版。
这并不是一本谁都写得出来的书,主持人雷德.霍夫曼独特的“人脉”和“经验”,正是
让这本书更有看头的关键。他的人脉之广,让他能邀请到像是迪士尼、脸书、Netflix 等
各大企业的领导人上节目。他的职涯经验也十分独特,担任过 PayPal 执行副总,创办
过 LinkedIn,现在则担任顶尖创投公司 Greylock Partners 的合伙人。综合这些条件,
由他来谈“企业扩张规模”的方法是再适合不过了。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呈现方式,虽然 Podcast 节目是每一集访谈一个领导者,但是书本则
是用“主题”的分类,把类似主题的谈话和分析放在一起,让读者读完这本书可以学习到
十种不同的主题。像是创业家如何面对投资人的拒绝、如何找到决胜的点子、如何塑造公
司的文化、如何观察顾客的行为…等。
整本书呈现出很多创业家的发展故事,还加上很多主持人的观点和分析,带读者从一位资
深创业家和投资人的角度,去认识这些创业家的故事,并从中获取宝贵的洞见。以下分享
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例。
为了扩大规模,要先做无法规模化的事
“规模化”是什么意思?你可简单想成是扩大生产的规模、降低生产的成本、卖给更多的
客户、卖到更多的国家。随着规模愈大、客户愈多,公司的营收就会愈高。这本书虽然是
在教大家如何将公司“扩大规模”,但作者却提醒在创业的一开始,必须先做好“无法规
模化的事”。
你或许会觉得很奇怪,如果一开始就做了无法规模化的事情,那之后就没办法扩大规模了
呀?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
有一家公司叫 Airbnb,是一个可以让旅客可以租到全世界民宿的网站平台,这家公司颠
覆了传统只能依靠饭店和旅馆的订房模式。作者访谈了 Airbnb 的创办人布莱恩・切斯基
(Brian Chesky),问他当时是怎么开始的。
布莱恩说,他的投资导师(Paul Graham)告诉他,如果你要扩大规模,“一定”要先到
客户的家里直接拜访,而不是只想着把网站弄得漂漂亮亮。导师提醒他:“因为现在是你
唯一有办法那么做的时刻。你的事业以后会变大,不可能见到所有的顾客,不会有机会认
识他们,直接替他们设计服务。”他听了导师的话,从美国西岸的加州飞到东岸的纽约拜
访其中一个屋主,问对方在出租民宿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
结果屋主从书房里面拿出了一个文件夹,里头有数十张笔记纸,上面的字密密麻麻,写着
他希望见到 Airbnb 改善的“所有”地方。这种回馈是一个好兆头,代表有人真心对你提
供的东西感到狂热。后来,布莱恩陆续拜访了很多屋主,问他们一个更大胆的问题:“我
设计出什么样的东西,你们会敲锣打鼓,告诉你们看到的每一个人?”在进行这些无法规
模化的拜访时,布莱恩蒐集到了这些宝贵的建议,替 Airbnb 的早期版本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
除了 Airbnb 的故事之外,书中许多创业故事都透露出一个共通点:“你要先做无法规模
化的事,专心打造出一小群用户热爱的东西。”如果有一群人喜欢,那么就有可能其他数
百万人也会喜欢。由于人们一般会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你的产品或服务自然会得到最好
的行销和持续成长。用钱也买不到的口耳相传:口碑。
不要只听顾客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很多创业家会认为“顾客说的话很重要”,所以很在乎顾客说了什么,会倾听他们想要什
么。然而,这个想法基本上没什么错,但是还不够。除了听顾客说什么之外,还要观察顾
客实际上“做了什么”。
像是 Google 在创业早期的阶段,曾经研究一个搜寻页面要显示“多少个搜寻结果”。当
时负责这项研究的工程师是梅丽莎.梅尔(Marissa Mayer),她是 Google 的第一位女
性工程师,之后还担任过 Yahoo 的执行长。她当时的第一步是做用户问卷调查,直接问
大家想看到每页有多少笔搜寻结果。
你可以猜猜看,是 20 笔?还是 25 笔?答案是 30 笔。用户的心声很明确:“每页放的
搜寻结果愈多愈好”。梅丽莎放出了不同版本的搜寻结果页面,观察使用者实际做的事。
每个版本其实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地方,只有列出的“搜寻结果数”。接着团队开始计
算:使用者点进多少笔结果?多少笔之后,使用者就会退出搜寻网站?
然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会看第 10~20 笔结果用户大幅减少,看到第 25 笔的人更少
,几乎没有人看到第 30 笔。为什么用户从嘴巴说出来的事,和他们实际做的事差那么多
?答案是,增加每页的搜寻结果数是有代价的,而且用户极度在意那个代价,即便他们甚
至没意识到那件事:速度。如果每页呈现 20 笔或 30 笔结果,速度会比每页 10 笔来得
慢。所以后来 Google 决定把每页显示的搜寻数量订为 10 笔。
作者提醒我们:“如果你只留意顾客说的话,却没留意他们做的事,有可能让子弹飞向错
误方向。如果顾客一说什么,你就跑去做,你有可能没专心顾好核心产品。如果你什么话
都听,你有可能为了讨好所有人,搞到分身乏术,最后没人满意。”
这个观点和前一个 Airbnb 的故事似乎有点冲突,一方面要我们听狂热用户的建议,一方
面又叫我们不要什么话都听,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我认为重点会回到“实验精神”的本身
。当我们听到一个建议,可以先把它当成“假设”,接着设计一个“实验”并进行,最后
蒐集“资料”(也就是用户的实际行为)来验证和判断。
然而,要决定是否进行一个实验,背后仍需要优良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这部分似乎没有一
种一体适用的公式可循。
后记:可读性极高的创业故事集
整体来说,我觉得《高成长思维》是一本“可读性”非常高的书,即使是不常读商管书的
读者,也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很多的阅读乐趣和启发。书中有很多我们熟知的企业创业故事
,包括 Apple、Nike、Netflix、Spotify、Google、Instagram,也有很多我们不常听到
、但同样能带来很多启发的企业故事,像是 Spanx、Canva、Dropbox、HubSpot、Bumble

如果你对这些企业的故事还不熟悉,这本书就像一本“创业故事大补帖”,一次性网罗了
这些商业界最经典的案例,而且充满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和创业家之间的对话细节。但是,
如果你早已经对这些创业故事滚瓜烂熟,这本书对你的价值就是作者对这些故事的分析篇
章,他引入了很多前作《闪电扩张》的概念来加以说明。
不过,在读这种充满故事性的书籍时,我们也得留意“幸存者偏差”的影响(书中提到
的都是成功者的故事)。像是有哪些决策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才刚好幸运成功?还是因为
,背后有稳健的立论基础才作出的谨慎决策?哪些决策是赌一把,哪些决策是走胜率高的
路线,这个差异是身为读者的我们要仔细判断的。套用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不是完全照抄
就好,而是要依据最新的情况和环境做出对应的调整。
如果你本身就是创业者,或者正想要创立任何种类的事业,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如果你对商管和创业故事很感兴趣,我的前三名好书分别是(依照我的阅读顺序排列):
《从0到1》、《用你的不平等优势创业》、《高成长思维》。很高兴这能在这份推荐上面
又新增加了一本书。
作者: brella (府城严选臭懒趴)   2023-02-19 21:00:00
优质
作者: mangomuachee (肉棒青年)   2023-02-20 12:21:00
谢谢推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