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冥王星任务:NASA新视野号与太阳系尽头之旅》(继阿波罗号与航海家号后,二十一世纪人类再度探索未知星球的传奇故事)
NASA太空船新视野号于2015年七月飞掠冥王星(离地球约45亿公里),创下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的里程碑,更是成功在2019飞掠距离地球65亿公里的小行星“终极远境”(Ultima Thule)。
但却少有人知道,在新视野号荣耀的幕后,是一群坚忍不拔,孜孜不倦地实现梦想的梦想家,他们化梦想为现实,对抗严峻的现实。拿最少的钱,跑最远的路,同时还要对抗时间压力与预算压力,如果不是有贵人相助,新视野号根本不可能诞生。
本书以新视野号计画主持人艾伦・史登的视角和团队成员暨科普作家大卫・葛林史彭的润笔,再结合所有与冥王星任务相关人物的访谈,共同交织出任务背后的辛酸苦辣。
一切从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开始,到人类太空时代开启,1980年代航海家一号与二号探索八大行星,也启发了“冥王星地下军”,他们想去冥王星探险,于是他们化梦想为行动:
邀集冥王星学者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发表冥王星相关的议程,同时拜访NASA当时的太阳系探索部门主掌人杰夫・布里格斯博士,提出研究冥王星任务的可行性,发起一人一信支援冥王星任务(有点绕过NASA内部正规的任务选拔)
然而,在起飞之前,总要越过地球表面崎岖不平的地表,他们必须先通过大大小小的考验,才得以拿到预算并起飞。
NASA署长换成丹・高汀,他一心想重整航太总署执著大而无当又所费不赀的飞行器的文化。
他的座右铭是:F_B_C(Faster,Better, Cheaper)更快、更好、更便宜
当时艾伦・史登的冥王星350与罗柏・史蒂勒的“冥王星快速飞掠”(号称飞行器质量只有35公斤,是冥王星350的十分之一)正在打对台。
很显然的,后者比较符合新任署长的喜好,史蒂勒直冲高汀参加的好莱坞典礼去游说他,果然正中下怀,至此冥王星350流产,学界被逼着只能研究冥王星快速飞掠,但事实证明,35公斤的飞行器根本做不出来,于是署长觉得被骗,也连累了其他冥王星任务发起人。
为了符合署长提出的预算,艾伦甚至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直冲俄罗斯,跟俄罗斯谈判,要以美俄共享荣耀的大旗换到俄罗斯的火箭推进器,但最后因核动力要安装在俄罗斯火箭上的疑虑,最后以失败告终。
后来由于发现了古柏带星体,提供了冥王星计画曙光,“冥王星古柏特快”的概念于焉成形。
航太总署组成科学定义团队,开始探讨定义冥王星任务的官方目标与完成目标的基本器材规格。甚至发出了比稿竞赛,赢家可以拿到美钞真真实实的打造飞行器,但就在他们交稿后,计画直接被砍,由于预算问题,冥王星计画被停止。
一道“停工令”,直接勒令太空总署不得再金援任何冥王星任务。
但艾伦没有放弃,他开始诉诸公论,去函媒体,投书公论,努力带风向。
冥王星任务非常的讲究时机,由于地球、木星与冥王星三者的相对位置,导致火箭发射有一定时间限制,再加上冥王星已通过近日点,正逐渐远离太阳,这导致它日照量正逐渐减少,如果太晚去就没有东西可以研究了,一切都会被冻结起来。
而这也成为冥王星学者们必须尽力争取冥王星任务的最大理由。
终于民众群情激愤的氛围下,NASA宣布复工。
但这次不是从之前停止的地方开始,而是把所有的任务丢出去比稿:侦测仪器、飞行器、地面操作、科学调查。
采取的是计画主持人制,任务必须符合三大条件:
1.达成所有的科学观测
2.在2020前抵达冥王星
3.预算必须压在七点五亿美元以下
其中预算是大魔王,只有航海家计画的五分之一,他们必须拿着最少的钱,跑最远的路程。
而喷射推进实验室跟应用物理实验室都有意愿延请艾伦当计画主持人
而在试探之后,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他必须选择有决心要完成冥王星任务的团队。
而这场比稿完全是下驷对上驷,面对经验丰富的应用物理实验室,艾伦依然是努力领导团队取胜。
即使后来团队获胜,也依然要面对预算大魔王,要国会拨款才算。
所幸他们成功挤进“十年调查”的第一位,新视野号机会才得以拿到经费开始建造。
但即使建造完成,也成功发射升空,团队依旧努力的计算轨道、评估风险。
飞掠冥王星就像在太空中穿针线一样,每个动作必须精准到位,才可以在完美的时机与地点执行。
也才有最后丰硕的成果。
读这本书就像在陪团队成员度过漫长的26年,透过作者精炼的描述,还有访谈每位曾或多或少牵涉进冥王星任务里面的人的想法。使读者更能身历其境的去体会,太空任务荣耀背后的辛酸与秘辛。
推荐给所有对太空任务有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