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志完整版:https://dokimitw.com/how-to-take-smart-notes/
“卡片盒笔记”灵魂人物: 尼克拉斯·鲁曼(Niklas Luhmann)
贯穿“卡片盒笔记”这本书的灵魂人物 – “尼克拉斯·鲁曼(Niklas Luhmann)”,是
有名的德国社会学家,仍而在成为社会学教授之前,鲁曼连社会学的学位都没有,但他却
利用独特的笔记方式,在短短一年之内,取得了当地大学的任教资格,并开始长达30年的
“社会理论”研究计画。鲁曼的一生,产出的作品数量惊人、主题包罗万象,每一篇更作
品更都以高品质见长,更有许多著作是相关领域的经典代表。
什么是“卡片盒笔记”?
让鲁曼能成为20世纪最多产、也最具有独到见解的社会学家,正是因为他成功利用了一种
不同于以往的笔记方式:“卡片盒笔记”;它着重在长期、跨领域的架构,更可以按照个
人的理解程度、自身兴趣做发展。
“卡片盒笔记”的精髓,就是让我们的学习、思考能“专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
笔记”上,尽可能简单所有流程,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复杂程序。笔记整理的越简单越好;
没有过多的选择,反而更能增加我们的效能。
和传统写作方式采“由上而下”,“先发展一个主题,再一步步展开论述”完全相反;“
卡片盒笔记”强调的是“由下而上”的思考模式,这就如同盖房子是由地基开始,一层层
慢慢将砖块堆叠上去般,“卡片盒笔记”重视的是有效率的串接所有收集到各式各样不同
的有趣知识点,而非着眼于传统笔记由特定主题起头,再往下层层展延的思考方式。
因此,在“卡片盒笔记”系统中,“成功串连起卡片盒中的许多想法”的这个外部系统,
也就是所谓房子的“鹰架”,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更要能保持适时调整
架构的弹性。
如何开始“卡片盒笔记”?
▲ 写下来是唯一重要的事
如果遇到写作瓶颈,鲁曼并不会勉强自己坚持在手边工作,而是会毅然决然的转身去做其
他的事情。
这也是卡片和笔记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允许自己同时间进行不同的写作计划”。日常
中收集到的有趣素材,都可以发展成为我们未来写作的蓝图。若因为阅读到的资讯,跟现
在手上写作的主题没有直接关系,就选择放弃他们,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 简单最重要
我很喜欢作者将“卡片盒笔记”比喻成“学术世界里的运输货柜”。
运输货柜是如何运作的呢?它是将所要运送的物品,先装入一箱箱“规格相同”的货运箱
,再将这些规格相同的货柜,搬运至船上进行运送。
而“卡片盒笔记”应用的也是相同的概念,当我们用“相同且简单”的规格,将所有想法
整理后放入同一个卡片盒子当中,将能更有效率帮助我们将这些笔记精简成“可以公开发
表的独到见解”。
要想让“卡片盒笔记”能够发挥效益,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善用三种不同类型的笔记:
1. 灵感笔记 Fleeting Notes
- 当你脑海中一闪而过某个想法,迅速记下来的笔记
- 最重要的是记下笔记后的一两天之内,需要马上做检视,并归类分类
2. 文献笔记/读书笔记 Literature Notes
- 对所阅读到的内容,加入自己想要加注的笔记,标注的内容可能是未来可以用在思考
或写作上的内容
- 重点是要能知道这段话说什么,以及自己可以如何运用,而非只是一字不漏照抄
3. 永久笔记 Permanent Notes
- 是经过“理解”、充分被我们用自己的话语所“阐释”的笔记内容
- 是未来写作的灵感来源
▲ 没有人是从零开始
写作是一种“循环”的过程,并非线性发展,也无法遵循一定的程序。在我们决定写什么
之前,脑中都会有“先入为主”的一些想法,这是想法是基于平日里自己的好奇心所累积
对事物的见解。
▲ 让工作带领你往前
“反馈循环”对于产生激励是很有帮助的。若我们能从写作、思考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这
是一种来自精神层面的内在奖励),而非从外在的奖励、赞美,我们会为了能做得更好而
改变。
写作的成功秘诀
▲ 为了“理解”而阅读
要能真正内化阅读过的内容,就必须透过自己的“理解”记下来;要能很简明扼要的记下
重要笔记的这件事情,是需要经过刻意练习的。
“阐述”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当我们尝试用自己的话语重新论述某一个论点时,如果有
任何理解上的漏洞,在阐述的过程中,这些漏洞就会逐一浮现。
借由“阐述”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所读到的东西,这能帮助我们发现过去自
己从来不知道的观点、进一步找出自己可能感兴趣的东西,并能让我们乐于享受整个学习
思考的过程。
▲ 创新? 前提是你要知道别人已经做了什么!
贾伯斯曾引用过毕卡索说的一句话:“好的艺术家懂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则擅偷取。”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而牛顿也曾说过:“如果我能看得更远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当我们对某件事物越熟悉之后,往往会觉得自己越难创新;但这时候,其实反而是我们更
能产生独到见解的时刻。但前提是:得先理解别人做过些什么,才能在更深层次上,创造
出更新颖、美好的事物!
▲ 请勇敢地亲手杀了你最爱的人!
这个标题看似耸动,但却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比喻!真正开始写作之后,最困难的任务,就
是大刀阔斧地删除自己之前所写的内容,这就好比是“自己亲手拿剑杀死了自己最爱的人
”、“母亲狠下心来杀害自己十月怀胎生下的宝宝”一样。
过去自己花了那么多时间蒐集整理的写作素材,恨不得一股脑都可以全部放在作品中,现
在却反过头来要删除一切内容?
倘若我们能够合理的把这件事情理解成:“被删除的内容,将会被移到另外一个档案中,
等待未来可以使用的机会”,也许就会比较容易接受需要删除自己之前所写内容的这件事
情!
但要让这些被删除的笔记,未来还能有机会发光发热,最重要的是要能持续不断的检视、
整理、连结那些已经存在于卡片盒中的既有笔记,跟不断加入盒子中的新笔记。
▲ 养成随时笔记的习惯
改变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养成新的习惯去取代旧的习惯。如果我们能够在阅读的时候就养
成作笔记的习惯,将有趣的东西记下来,并将其归类,将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成为未来写
作的动力。
本书对我的启发
若要用简单的概念来形容“卡片盒笔记”,我会觉得它是“透过缜密思考,创造出的心智
图”,又或者,更可以说是“由一个又一个知识点,所串连出的强大知识网络”。
要能创造出一个这样的成功外部系统(“卡片盒”),关键在于:在日常做笔记的当下,
需要透过自身不断思考、整合,确切实地的去理解各个知识点,且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语
去理解、阐述每一个放入卡片盒中的笔记,并认真思考对自己的启发是什么?现在的卡片
盒中,是不是已经存在既有的笔记,可以让我们连结?以及未来我们又可以如何应用这些
想法、概念?
与其说“卡片盒笔记”强调“多工”(multi-task),倒不如说,它倒更像一个个“小任
务”(small task)串连,所连接成的强大系统。透过不停思考、理解的循环过程,可以
有效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扎实铺建每一个知识点的脉络,再透过“点-线-面”不断堆
叠、延展、结合,进而发展出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独到想法!
小结
阅读“卡片盒笔记”这本书时,虽然能大致理解书中的概念,但总觉得阅读起来好像少了
点什么?要理解这样的笔记概念,光看这本书,好像有点过于抽象?
再者,“索引”系统的建立,对于能否有效实行“卡片盒笔记”,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身处数位化时代,若像鲁曼一样,单凭纸、笔创造出相关笔记系统,未免有些不切实际?
尽管这次繁体中文版有独家收录、视觉化鲁曼卡片盒中的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加了解鲁
曼的笔记概念;书中也有提到一些读者可以善加利用的数位软件(例如:Obsidian等),
来实行“卡片盒笔记”。但仍强烈建议对“卡片盒笔记”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上网
利用“卡片盒笔记”的相关关键字进行搜寻(英文:How to take smart notes,或德文
“zettelkasten”),可以更快帮助理解相关概念,以及如何透过实作方式,运用“卡片
盒笔记”在日常的生活中。
否则,光凭阅读这一本书,我认为是非常难以真正理解“卡片盒笔记”的精髓所在,着实
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