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你拿什么定义自己?》读后心得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3-02-03 15:32:20
《你拿什么定义自己?》读后心得和四个重点整理
在管理大师的的提问中反思自己,看到人生与职涯的多种可能性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important-matters/
我很喜欢这本自传。作者是管理思想家“韩第”,与彼得.杜拉克齐名。他要大家思考:
你拿什么定义自己的成败?又如何界定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方向?这本书充满他一生中面对
的课题、遭遇的转折,他透过揭露错误、提出疑惑和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导我们一起踏上
这趟思考的旅程。
我读这本书的感想
《你拿什么定义自己?》的作者是查尔斯.韩第(Charles Handy),这本书是他的自传
。韩第被称为“英国当代管理思想大师”,是因为他在“组织与个人的关系”和“未来工
作形态”上提出的观念,都带给商业界巨大的影响。他的著作被广泛阅读和引用,所提出
的观点对于管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感到一股强烈的共鸣,以及一种“被理解”的感觉。像是他提
倡的“组合式生活”和“跳蚤工作者”这两个观念,就让我心有所感。所谓的组合式生活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生活和工作是一种整合关系,而非平衡关系”。所谓的跳蚤工作者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对自己的未来忠诚的自由工作者,不再依附于组织,而是透过个体
能力和其他组织合作”。
最有趣的是,他自己真的这么做。49 岁那年起,他身体力行他的理论,离开组织,成为
一只跳蚤工作者,身兼自由作家、广播节目主持人、教授、演说家、企管顾问等多种职业
。书中钜细靡遗分享了这段心路历程的转折和发展。我觉得,我很幸运能在年轻的时候就
体验到这种领略,我的第一本书《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跟他提倡的观念不谋而合
,这点让我感到雀跃不已。
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很像在温暖的火炉边听着一位前辈说故事,他的神态真挚诚恳,而且
字里行间显露出他饱满的智慧。这是我心目中“自传”的典范,不会流于古板的传统说教
,而是充满很多自我反省和对现况的质疑,并且身体力行去实践和验证。
这本书被我贴满了重点标签,以下精选四个我整理完的论述分享给大家。
1.写作的目的是激发思考
作者提出的管理观念例如“酢浆草组织”、“S曲线”、“跳蚤工作者”,这些形容词都
是一种很鲜明的“图像化”的概念。他在自传中说明了,为什么他喜欢用这种方式去阐述
观念。
因为他认为“语言会塑造态度”。像是“酢浆草组织”的三片叶子分别代表:核心员工、
承包人员,以及独立的外来专家或临时员工。虽然三种人员的性质不同,但都同样属于一
片叶子,是彼此的伙伴和盟友。所以当我们用“三叶草”来描述这三种人员,我们对待他
们的态度就会有所不同——会把大家看成是一体的。
他在书中强调,这些把抽象的观念转换成具体图像的用意,并不是要告诉大家去“做什么
”,也不是为了“取代”大家的思考。他真正的目的是“激发思考”。他说:“我的目标
是替众人解释他们身处的世界,而非告诉他们怎么应付那个世界。假如我认为自己比他们
更知道怎么过他们的日子,或怎么经营他们的组织,我就是在侮辱他们、小看他们的智慧
和独立性。但如果我帮他们更了解本身处境,会让他们看清楚自己正在面对的风险与机会
。”他认为激发思考比起给予指示更能带来长远的影响。
他也谦虚地说到,自己的观念很少有原创性,而是他用什么字句来表达,才是关键。他擅
长把组织相关的“已知研究”,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整个翻新一遍。
2.成为跳蚤工作者的心境
如同前文提到的,他将大企业比喻为“大象”,将独立的自由工作者或小型企业比喻为“
跳蚤”,并提到未来的趋势是跳蚤会逐渐离开大象。随着网络时代的加速,这个趋势持续
在发生。
他也建议,如果一个人要成为跳蚤型工作者,应该先进大型企业组织学习商业技能,再去
小一点的公司测试能力,并且逐渐累积专业能力。当时机成熟想离开大象时,就能够把技
术带着走,成为一只快乐又自由的跳蚤。
这个观念和我现在选择的路线非常相似,我渴望一种自由,完全照自己意思去“选择”的
自由。这种选择包含了人生路线、职涯路线、专业路线和商业路线。然而,自由选择是一
种极致的奢华,它无法不劳而获,而是必须付出代价。
像是作者在脱离组织之后,曾对自己的生活这么评论道:“自由很好,但是我的自由是为
了什么?我正逐渐发现,要过自己的生活,这种自由的意义不只是建立自己的事业,还涉
及认真思考我们生活的目标及优先次序,甚至包括如何最适当的安排我们身处的空间、如
何恰到好处的分配我们的时间。”这句话让我回想起自己在〈2022 年度回顾〉文章中,
对自己“过度自由的行程”的反省,如果太过放纵这种自由,反而会对生活和工作带来负
面的影响。
以前在大公司相对不自由的时候,有别人会为我们制订优先序;但当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自
由,代价就是要自己学会制定优先序。跳蚤工作者的自由其实是一种“责任”:我们得设
法弄清楚生命是怎么回事、什么事最要紧,以及要在何处与何时做这些要紧的事。
3.我们对于别人的评断
作者在小时候出生于爱尔兰牧师家庭,他对于父亲的“评断方式”带给我许多启发。我们
先来听听看他怎么描述他的父亲。
他坦承自己对身为牧师的父亲有些失望。他的父亲脾气温和,待人可亲,可是在家里,他
从来不知道父亲内心深处的想法。他觉得父亲不应该待在乡间的一个小教区,几乎一辈子
都没换过工作地点,推辞掉升迁的机会,甚至推辞掉较大城市的教区聘请。他认为父亲似
乎是一个不求上进的人。
可是在父亲的丧礼上面,他听到前来吊唁的人们这么评论他的父亲:“他在这座教堂为我
们证婚,几年前又给我女儿施洗,他是我们家庭的重要部分。”“他在我生命的关键时期
给了我充满智慧的忠告。”“他似乎对现实世界有很深刻的了解。”“我们会想念他,像
他这样的人太少了。”
他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省,他自问:“我的生命和工作,会对谁有这么重要?我的忙碌生
活和所谓的成就,跟这么多受到他影响的生命相比,价值有多高?”他这才发现,他对父
亲的失望的评价,问题出在他自己的身上,而不是父亲的身上。原来他评断父亲的方式一
直是错的。
他终于明白并写道:“接受他人的价值和抱负,而不努力找出自己的方向,固然是诱人的
做法,但绝非正途。”我也回头思考自己的父母亲,身为老师的父亲,影响了多少学生?
身为公务员的母亲,又照亮了多少其他的生命?那些我在内心定义的“成就”,不能直接
套用在他们身上,我也不该用自己的标准去评断他们。
我们拿什么定义自己?是一个只有我们自己能回答的答案。别人如果不认同、不支持你的
定义,问题并不是出在你身上,而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就很像《被讨厌的勇气》书中提过
的观点,要懂得区分是谁的“课题”。定义自己,是每个人自己的课题。
4.关于手段和目的
作者认为,在我们找到自己在金钱上“足够”的定义之前,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自由,而这
个自由指的是能够去追求自己人生“真正目的”的自由。
当一个人感到“足够”的意思就是,我们懂得放弃金钱的其他用途。钱不再是成功的象征
,不再能用来定义自我,也不再能拿它当借口或补偿,也不能只为了钱而不去过自己真正
想过的生活。我们必须打开心胸,诚实面对自己真正看重的东西,面对我们希望如何定义
自己、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他在书中举“公司营运的目的”当作例子,帮我们更好理解这个观念。他强调:“公司存
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公司赚钱的目的是为了做更多、更好的事,而这些事,才是界
定公司存在的真正理由。
而我们要如何知道一家公司在做的是这些“事”呢?只要这间公司懂得自问:“假使这个
组织不存在,我们会不会创立一个这样的组织?”只有当组织做的事比别人有用,做得比
别人好,或是做得跟别人不一样时,答案才会是肯定的,才能以赚钱的利润为“手段”去
达成做这件事情的“目的”。
把这个观念套用到我们个人身上,不要误把赚钱的“手段”变成目的。而是要反过来,先
清楚了解我们对自己人生的定义,知道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这才是
人生真正的“目的”。我们为了要达成目的,赚钱只是推动我们前进的一种手段(如同我
常说的商业模式)。不要误把手段当成目的。
后记:语言会塑造态度
《你拿什么定义自己?》这本书会让我这么喜欢,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有很多原本
似懂非懂的观念,透过作者具体的描写和比喻,获得了更深刻的厘清。这也是他长年秉持
著“语言会塑造态度”的写作精神,总是试着用平常人听得懂的白话文,梳理这些隐藏在
商管术语背后的智慧。
此外,他对于自己身为作家的身分,有着一番有趣的见解。他观察到书店内没有空间展示
每一本书,普通书籍在书店内最多六个月就下架了,现在是多亏了电商和电子书平台,普
通书籍才能继续发挥长尾效应。他在某一年造访法兰克福书展时感到沮丧,长达二十英里
的书籍展示架上,却没有几本书是他的。他感到很沮丧。
他问出版商,知不知道有什么地方可以保有书籍的活力,对方的回答是:“要作者写一本
新书。”他这才发现,如果他打算认真展开作家的职业生涯,不能有一刻松懈。这个见解
让我更能体会到“持续写作”对于一个作家的重要性。
从这本自传当中,我除了能窥见了管理大师的视野高度,也能看见我自己的渺小跟他之间
的相似之处。特别是对于曾经在大组织工作过、在未来“想要”或者“已经”转换跑道的
读者来说,这本自传会带给你更加深刻的收获。
作者: Terahara (S N O W W H I T E)   2023-02-03 18:24:00
我喜欢书中的这段话:https://imgur.com/a/wcfm8Lhhttps://imgur.com/wcfm8Lhhttps://imgur.com/VQTZltB这段话很有思考空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