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守成规:哈佛教授教你跳出框架、避开惯性陷阱,工作与生活都更出色
图文好读版
FB:https://myppt.cc/PUcf9
IG:https://myppt.cc/1Y8nB
【推荐你读这本书,如果你总觉得...】
1. 小时候听父母的话、长大听主管的话,一直都走在“正轨”上,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成
就?
2. 为什么精品店员工看到穿着轻便的人走进来,反而会视其为有钱的目标客户?
3. 骨子里似乎有一种叛逆灵魂,不想甘于只有一种形象、一种角色、一种职称。
【我学到的3件事】
1. 不要再给我打分数!
现在主管对下属的工作绩效评估方式,大多是先列出员工职责,再逐一检视是否有达成,
此方式会过度强调员工“应该”做什么,及“没做到”的事情。其实较好的作法是要让员
工去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跳脱“有或没有”的思维,开拓更多种可能。
与其做绩效评估,公司更应该强调员工的“优势”,例如让主管去评估下属的专长为何,
把人摆在正确的位置上,能让员工对组织更投入,也能提供公司更高的价值。如同本书提
到: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步的速度更快,胜于在拙劣的领域。关于自我效能的研究显
示,我们对结果有信心时,较有动机改进自我;当我们着眼于优势,而非弱点时,比较会
认为努力能有成效。
2. 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这么不听话?
很多主管喜欢听话的员工,但其实听话、顺从的员工,通常投入感较低,也较难达到“乐
业”的状态。“乐业”的员工忠于自我、展现真性情,在工作上专注、充满活力、愿意奉
献,他们最在意的是工作过程中带来的惊喜,大于可以得到多少薪酬,公司所需要做的就
是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去发挥。其实让员工“自我管理”,能够培养工作的自豪感,以及
对公司的使命感,但是大部分的老板却没有看到这些利益。
很多人认为公务员需要依法行事,因此没有创新、进步的机会,不只是外人这样想,连公
务员本身也不少人这样觉得。但我认为法规不该是个限制,而是保护自己最基本的“护身
符”。公务员的决策无论好坏,影响到的是全国人民,如何培养“乐业”的公务员更应备
受重视。近年来政府也自知不该故步自封,陆续创建了一些讨论沟通的管道,例如国家发
展委员会的公共政策网络参与平台、总统杯黑客松竞赛等,目的就是透过公私合力,将好
的点子付诸实行。
3. 我该如何在别人面前建立美好形象?
小时候我应该算是自尊心偏高的小孩,在意别人的看法、怕做错事,让我在个性上格外安
静内向,长大后对事情渐渐看开,发现很多事其实没想像中那么严重,甚至做了之后可能
反而会让别人对自己的观感加分,以下分享书中提到2点我特别有感的:
#1 积极提问
不敢提问的人,多半是怕显得自己无知,其实提问等于给别人一个机会,分享他们个人的
经验和智慧,也会让对方觉得你想了解他,因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对你留下正面的印象
,而我们自己本身也能借此吸收新知、获得成长。
#2 出丑效应
在他人面前过度伪装,会将低自身幸福感和自尊心,对于正在做的事情也会有较低的耐受
度(因为无法分享讨论,也或许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比起完
美、没出错过,人们会对犯过错的人抱有更多好感,并且会觉得他很真诚、值得信任,进
而建立起坚固的关系。不过要小心,出丑效应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境,从实验中发现,只有
优秀、受到高度期待的人们犯错时才有用,平庸者犯错时反而只会招人嫌,所以还是得先
建立起基本的个人形象才行。
【延伸思考的1件事】
1. 科技大老们不受框架限制的形象?
许多书籍会拿祖克伯、贾伯斯、比尔盖兹等人“简单朴素”的穿衣风格做文章,本书对此
解释为“打破传统、展现创造力”,认为他们不受大众一般既定印象限制,故意不西装笔
挺,而是穿着简单的T恤或高领毛衣;但也有别的书籍表示此举目的为“塑造品牌形象”
,让人加深对他们个人形象的印象,或是“节省不必要的决策精力”,把决定每天要穿什
么的精力节省下来,用在更重要的决策上。只能说,这些听起来都是事后推测,真正的理
由可能只有他们本人知道~(或是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XD)
【关于本书我还想告诉你】
1. 作者是哈佛商学院企管讲座教授(也是一位女性^^),进行咨商和应邀演讲的客户包
括迪士尼、高盛、汉威联合、诺华制药、P&G、美国空军、陆军与海军,百加得酒厂、阿
卡迈科技等企业。
2. 本书有许多实例故事,包含作者走访皮克斯、米其林三星餐厅、讲究流程的速食连锁
餐厅、规范严明的金融业和科技业等各领域获得的洞见,读起来容易且有趣,内容较偏重
于职场工作(还是有部分关于婚姻或自我学习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