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太乙金华宗旨》读后感

楼主: Willie066 (未兆)   2022-10-31 14:45:19
《太乙金华宗旨》是他人假吕洞宾之名所作,为道教典籍,旨在运用“回光”来修练。但比
起什么长生不老、神丹妙药,《太乙金华宗旨》其实是一本冥想教学手册。文中大量内容与
佛家《大念处经》相仿,欲透过冥想方式来到达大苦灭的修为 (透过不执著于一切,消除一
切痛苦)。
另外,在首章“天心”(各版本稍有差异) 也提到:“太乙者,无上之谓。……金华即光也。
”又云:“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山河日月大地,无非此光,故不独在身中。聪明智慧
,一切运转,亦无非此光,所以亦不在身外。”我理解成所谓金华,指的是“觉察”,也就
是说太乙金华等同于佛家的“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缪三菩提”。因此《太乙金华
宗旨》是教导人得到涅槃的方法。
而就如同《大念处经》,《太乙金华宗旨》也提到了确切的修练法门,简单来说就是“观息
”,透过观察你的呼吸来调养身心。“息之出入,不可使耳闻,听惟听其无声。”就是要修
练者不要以为观息是静下心来听你的呼吸,而是要如同《大念处经》所提到的:“出息长时
,知‘我出息长’,入息长时,知‘我入息长’,出息短时,知‘我出息短’,入息短时,
知‘我入息短’。”当然,观察呼吸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只是对于静坐的修练者而言,观察
呼吸是较为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那为什么能随时觉察呼吸就能调养身心?因为如果能到达这种境界,其实就会发现你观察事
物的角度有所改变。就如同呼吸,你可不执著于它的声音、冷暖,而仅仅是觉察它的存在。
套用在万事万物也是相同的道理。“日用间,能刻刻随事返照,不著一毫人我相。便是随地
回光,此第一妙用。”到达这种境界,不执著于万事万物,就是回光 (内观)。
不过由于此书的道教色彩还算浓厚,大量使用阴阳八卦等相关词汇,除了一般人读起来可能
会有些头疼之外,也很容易断章取义,认为这是在教人如何修练神功,如《太乙金华宗旨‧
回光证验章》:“肉身絪缊,如绵如玉,坐中若留不住,而腾腾上浮。”或是炼出神丹妙药
:“在现前证验中自讨一炁,若得丹,亦立成此一粒真黍也。”
但其实在《太乙金华宗旨‧逍遥诀章》中就有提到:“‘神丹’维何?曰一切处无心而已。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22-10-31 15:26:00
谢谢分享
作者: saladim (杀拉顶)   2022-10-31 16:13:00
很多道家专用的用词跟理路 需要有人解释比较好 不过看过有人写过 这本相较其他道家修道书 已经很"务实"了
作者: freeunixer (御剑客)   2022-10-31 19:25:00
道家根本没有中心思想,除了修练成仙长生不老以外,一堆形上的东西都抄佛经不然就叫你去看佛经连练气的方法都从佛教搬来的.道家第一个修行成道有史可考的叫吕纯阳,九世纪的人,慧能都还早他两代,在他之前,禅宗还有五代,更不要讲达摩之前,还有鸠摩、慧远等一卡车人.如果照本文抄来的解释,太乙金华叫无上光,那你改成 阿弥陀宗旨 也有 87% 像(无量光) (~误佛教的经典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你还要去看道家藏东藏西一堆写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看一辈子连他说的到底是啥都没搞明白,这就叫做 了然.这种盗名、沾光、附会某人所传、写的,少看比较好.为什么佛教教人数息,是因为佛讲四大皆空,又说四大六根相合被人以为是心,所以用数息观解身内风这道理你根本没法遇到人用几句就可以表示出他的概念,但我把他说出来了跟你会了也是八竿子打不著,因为那也要数息(练气)到有功夫,有心得的,才能指点你.但基本上,说透了,要练这个都要有已经接近开悟的程度了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实信徒-我爱萝)   2022-11-01 01:04:00
佛经当初翻成中文的时候 为了快速融入知识份子 会直接用道家词汇表现 较晚才成立的道藏 从佛经那边抄回来也是很合理
作者: freeunixer (御剑客)   2022-11-01 02:49:00
纵然佛经在东汉到西晋时代传入时因为翻译水准不足,有用字遣词不精准的问题,佛法精神不会因为那个字变得跟道家一样,并且这些最古老的译经多数都被南北朝以后的重译版本取代,修佛仔不需参照任何一本信道仔所说的任何一本道家经典去了解佛理.反之,如果信道仔看他们自家的道经就能依著修行成道,就不需要如潮水般涌来跑去看佛经然后把佛经搬回去讲.http://www.lukyam.com/god/south5gran.htm张伯端说,教虽有三,道乃归一;这等同一贯道五教同源论陈楠说:如能明悟金刚、圆觉二经,则金丹之义自明他提不出自家的思想精神,直接搬整本佛经要去了超生死.这根本就是双标仔,类佛教 (~误更不提道藏一堆署名像诸葛亮,墨子,鬼谷子,张良的作品除非你说道藏什么都收,一定会收到能让你修了成道的书,那我也没别的可说了.
楼主: Willie066 (未兆)   2022-11-01 14:01:00
确实《太乙金华宗旨》有许多借鉴佛学的地方,但以此来否定《太乙金华宗旨》则太过武断。就如同古代臣子进谏要说寓言故事一样,道理一直都在,但透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传播给更多类型的人。对于熟悉道教深过佛学的修行者,《太乙金华宗旨》也许能表达得更贴近他们的想像,更有助于修行。说到底,只要能有所悟,不管读的是道教、大乘佛教典籍还是巴利三藏,能从苦难中解脱,又何必执著于当初看得是什么书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