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图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fairy-tale-psychology/
你还记得小时候读过的童话吗?还得讲出《糖果屋》、《金鸟》等故事的精彩内容吗?今
天介绍的这本《童话心理学》除了可以让你一温儿时回忆,还会用心理学的角度带你重新
认识这些童话。
作者河合隼雄是临床心理学家,喜爱童话的他,在1962年前往在瑞士荣格学院留学,修习
童话研究,并在归国后创立荣格派心理疗法。
本书内容是由他在《儿童馆》杂志上的连载集结而成。他用荣格心理学的角度,解析了10
个你我都读过的童话故事,读来熟悉却又十分新鲜。以下随意谈谈一些心得。
【猎奇的童话】
本书在每章开头都会放上童话全文再接着解析,觉得是相当贴心的设计。一来儿时记忆早
已模糊,作者如果直接开讲,我大概会满脸问号;二来小时候读的都是经过调整的“儿童
适宜”版,与原版其实差异不小。
虽说早有耳闻小时候读的是“驯化”过的版本,过于残忍、血腥的情节会被刻意抹去。但
真看到原版,还是被其生猛猎奇的内容给吓到。
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那残酷,充满血色的面向。比如本书开头的《特鲁德夫人》,看到女
孩被变成木柴,丢到火里烧的段落还是抖了一下。而且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毫无转机……
再比如《两兄弟》中,原本情深的双胞兄弟,弟弟竟因为听到哥哥睡了他的床,就怒火中
烧地砍下哥哥的头,看得我下巴都要掉下来,未免太简单直接……
除了这些“儿童不宜”的内容,让我惊艳的是那脑洞大开,翻转跳Tone的剧情。如果要说
跳Tone,我马上联想到的,应该是叶配王Howhow的影片,总能给出超乎想像的翻转。但没
想到这些童话与之相比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像《汉弥尔与葛丽特》(又名《糖果屋》)中,竟莫名跑出一只亲切白鹅载兄妹过河的;
《金鸟》中则有只要求三王子将牠头和四肢都斩断的狐狸,王子一定觉得这种要求实在没
听过;而《两兄弟》的剧情更翻转不断猜不透,中间那段动物压榨循环真的是笑死。
不过这些猎奇剧情背后都其实饱含深意。但在探讨前,我们得先来谈谈童话为什么会诞生
。
【心理学与童话】
你有想过为什么会有童话诞生吗?
瑞士的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解释。他在帮病患心理治疗时,意外发现
他们的梦境与幻想,居然与童话有许多共通处。因此他推论,人类的潜意识除了“个人”
的部分外,还有属于“集体”的部分。也就是说,人类的潜意识具有某种普遍性,你我都
拥有。
用这样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童话诞生,便可得出如下解释:
当某人有了某些原型体验后,为了尽可能表达这体验而创造出的故事。而因为
这样的故事,带有人类共通的普遍性,而能更跨越时代,流传不朽。
相较于神话传说常会与特定人物或场所连结(如黄帝战蚩尤),童话则具有脱离特定场所
及时间的特性,因此更容易接近内在现实。瑞士文学理论学家绿堤因此说:“童话是将现
实抽象化。”
也因为童话似乎与人类潜意识冥冥中有关连,这种特性便能来治疗。作者就提到,他常藉
由让患者创造“现代童话”,帮助他们直视内心,探掘问题。
作者说,人类的意识帮助我们创造文明,但如果意识完全脱离潜意识的土壤,生命反而会
干枯。而童话正扮演帮我们从意识退回潜意识的脚色。让我们更加认识那些埋藏在人类内
心的“原型”。
我们现代人就是“知道”太多,才会难以去体验事物本身。
【自我与童话】
当你用心理学角度来解释童话诞生,这些奇妙剧情就会产生不同解读。荣格相当重视伴随
人类成长而来的心理成熟过程,并称之为自我实现。从这角度出发,就可将童话视为描述
人类成熟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来分析。
本书透过童话来思考人生存的方式,并在某种程度上,依序显示了自我实现的过程。
如果将童话视为人类内心世界的表露,那故事主人翁所展现的,就是人类的“自我”。像
《糖果屋》中两兄妹双主角的设定,就可视为一种年幼时男女性格尚未分离的自我状态。
如此《糖果屋》的故事,便可解读为处理孩子脱离母亲独立的主题。怎么说呢?这边必须
先聊聊母性的特质。
童话中登场的女性,若不是慈祥的母亲,就是像特鲁德夫人那样,会把女孩变木柴可怕的
魔女,非常极端。而这形象是来自人们对“地母神”的崇拜。地母神既是生产之神也是死
亡之神。因此“母性”是带有的两面性的,既包含生产孕育的正面,也含有将一切吞噬致
死的负面。
https://imgur.com/eL2Z73w
母性的两面(截自《童话心理学》)
《糖果屋》的后母展现就是母性的负向特质(要将孩子丢入森林送死)。两兄妹因此被迫
走向双亲所不知道的世界,最后借由克服糖果屋巫婆这个更负向地母神的考验,顺利踏上
独立的道路。
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像这样的试炼主题。一个人要从孩子转大人,都要经历各种试验。像
《金鸟》中,王子只要被国王抓到,就会被赋予困难的工作。只有克服挑战、完成工作,
才能获得所求。
《两兄弟》中的双子兄弟,则是另一个自我的有趣参照。这边就必须谈谈人心的两面性。
荣格将一个人对自我所否定,难以接受的一切称之为“阴影”。这是每个人都有的黑暗面
。因此,上面提到弟弟一怒之下砍下哥哥的头的行为,正是过去被压抑的阴影面突然爆发
的展现。
不过阴影虽是个麻烦,但没有它就为缺乏“人”味。如荣格说的:
活着的型态必须要有很深的阴影,看起来才会如雕像般立体;若少了阴影,不
过就是平板的幻影罢了。
而且阴影对人的成长其实十分重要。《两兄弟》中的弟弟就是经由对自身阴影的自觉,最
后成功获得救赎。
荣格认为要达到自我实现,“自我”与“自性”交互作用很重要。自我指的是我们意识体
系的中心;而自性则是人们心灵的中心。因此弟弟正是借由直视心中的阴影,达到自我与
自性的平衡。
如书中说的,我们就是在意识与潜意识交互过程中,形塑出“个人”的概念,进而实践所
谓自我实现。
【后记】
这书是被蝉雨越读老板推坑的。那时他看到我买《千面英雄》,好心地说:“这本可能有
点硬耶。建议先看看河合隼雄的《童话心理学》。”结果只能说老板眼光精准。《千面英
雄》虽好看但真有点深。而这本书,光童话本身就读得很过瘾,使用心理学的解读方式也
相当有意思,大大打开我的视野。
常觉得阅读就像把钥匙,帮我开启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读了此书,我首先想踏足的地方
便是《格林童话》(当然是非驯化的版本)。毕竟童话故事的奥妙还是得要亲自体验,才
能感受到最多的乐趣。如荣格爱徒,冯.法兰兹说的:
无论再怎么对童话详加解释,都无法胜过童话本身。
而另一片我想探访的风景,便是荣格的心理学世界。老实说,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由于
对荣格学派的不熟悉,有些内容还是微感吃力。但这也更激起我想探究荣格潜意识学说的
想法。之后有如有阅读再和大家分享囉。
总之,不管你是想一窥“原版”童话故事的精彩;或是想知道这些怪诞内容的背后的深意
,这本书都绝对都可以满足你。一起来童话的世界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