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mgur.com/a640zyt.jpg
读房慧真《草莓与灰烬》:关于他者之眼
/
这是我第二次读房慧真的书,而对于他的上一本书:《像我这样的一位记者》,我也相当
喜欢,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本身细腻的观察与思考。但相对于上一本关于采访的书籍(不
太确定要如何定义,散文?随笔?),这次的这本《草莓与灰烬》很明确是一本散文集。
一样简单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1. 观察之眼
相对于一般的散文集将焦点放在个人的生命经验叙述,并从对于生活或生命的观察产
出思想或流露情感,这本书却很大量叙述他人的事件,并透过细腻的观察把情感一丝一丝
地释放。这种叙事的方式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观察地很仔细,并用着一定的距离
来观察事件,使事件的叙述很有层次也很明朗。简单来说就是段落架构很明确,会很明显
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没有一个段落脱离事件本身,能解决很多散文“讲太远”要“绕
回来”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却也比较缺少个人。相对于诗的猜想和小说的切割,我个人
会比较希望能再更清楚看见作者的感受,但她的散文中没有太多的“她”,让我觉得有点
可惜。这样的书写模式或许与作者本身的记者专业背景有关,我猜。
关于外在观察和内在探讨的文章,我个别会推荐散文集中的〈你需要粗工吗?〉和〈
从婆罗洲来的人〉。前篇叙述台北这个城市里辛苦挣扎的人,书写之细腻使人阅读时,寒
毛直竖。后篇难得论其身世,但是是从其父亲的身世切入,是散文集中少见刻划内心的篇
章。
2. 细腻的书写
房慧真的细腻体现在两处,一是观察,一是文字。观察的部分在上述内容中已经提及
,是对于社会、城市,甚至是一个小人物的行为举止,都能很细致地描绘。另一方面则是
文字的使用,其表达都能细腻刻划当下所要表现的情感或状态,并以十分优美的词汇将当
下的场景,比喻的方式也很贴切。总结来说是“共鸣”,至少对于我个人来说,她的文字
与比喻可以很大的共鸣。如果平时对于城市书写有涉略的话,或许也能同感。这部分我推
荐〈规驯的身体〉,如果有在台北生活或工作,会很有同感。
3. 沉浸感
在阅读房慧真的文章时,我个人能产生很强烈的带入感,我称这个为沉浸感。这样的
沉浸感就仿佛我跟著作者的脚步,跟着她去看她走过、看过的每件事和每个人,甚至有时
候会读到背脊一凉。而当接收到的情绪太过大量或沉重时,甚至需要稍微阖上书休息一下
。这部分我推荐后半部叙述历史事件的〈草莓与灰烬〉和〈牲口列车〉,文章主题是对于
德国纳粹历史事件的反思,读起来虽然像是文献的再整理和呈现,但透过房慧真特殊的书
写手法,能够让人深入且感受到事件的沉痛。
/
总结而言,这是一本好看的散文集,推荐给对社会或历史有兴趣的读者。如果认为散
文集都是充满作者个人的情绪,而不喜欢阅读此种文类的话,或许这本是一本不错切入的
散文集;但如果想要很深入的情绪描写或思想刻划,或许这本就不适合。最后一点小提醒
,即是在阅读前,或许需要建立一些心理建设,避免过多沉重的情绪压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