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羽毛贼》

楼主: yyc1217 (somo)   2022-05-15 19:27:48
网志版:
https://reurl.cc/Lm6p3y
初见书名与封面,还以为这是本谈大自然奥妙的书;翻开后才知道,大自然中最奥妙的还
是人心。作者透过丰富的取材与详尽又不过度的背景说明,让身处东方的我们深刻了解到
这起鸟类剥制标本窃盗案的历史渊缘与来龙去脉。
这起窃案源自于毛钩绑制艺术,这是一种以鸟羽模仿昆虫的型态制作毛钩,以更好的引诱
鲑鱼上钩的维多利亚时期艺术。十九世纪时英国因航海技术的发达,探险家们从异国与殖
民地带回各式各样的珍稀动植物;华莱士与达尔文便是在探险过程中,透过归纳与整理采
集的物种,先后提出了物竞天择的理论。虽然我们较熟知达尔文,但他们两人当年是共同
被英国皇家学会承认为理论创始人的。
在经历过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疯狂把鸟尸装饰在帽子上的时尚风潮后,世界各地的珍奇鸟
类被大量消耗;一直到后来的毛钩绑制艺术的兴起,更是让人类对于色彩艳丽、奇形多变
的鸟羽狂热发挥到极致;现在这些小众的爱好者更透过网络集结,让这股热潮绵延至今;
直到毛钩绑制爱好者的其中一人,让自己的欲望战胜道德,犯下这些不寻常的窃案。
"至此,我意识到对这些鸟类标本的保存,代表了人类的乐观愿景:一代又一代的馆藏负
责人保护它们免于虫蛀、日晒、德军轰炸、火灾以及盗贼之害,并坚信它们对于人类追求
知识的过程至关重要。他们知道,那些甚至还没被人提出的问题,未来可能从这些鸟儿身
上找得到答案。"P.221
作者透过搜罗来的大量资料,以一种非虚构写作的方式让读者沉浸在窃案中,阅读过程中
就像是在观看一部犯罪纪录片。他从犯人爱德温(Edwin Rist)的童年生活开始,一直到
他真的闯进特陵博物馆,面对一柜又一柜朝思暮想的鸟类剥制标本的无法自拔,到后来十
五个月的销赃过程,流畅的叙事技巧让我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这位时年二十二岁的年轻
犯人对鸟羽的着迷,就如同徐四金《香水》里的男主角对女人体味的渴望。
最后经过法院审判,爱德温没有受到什么惩罚,甚至罚款还是父母出的,这让我感到非常
失望。尤其从科学角度来看,这起窃案的损失不仅难以量化,连损失了什么都无法得知,
因为这些鸟类剥制标本是要留给后世的科学家去问问题的。而且他把偷走的鸟尸上的标签
剪掉丢弃,所以就算把这些鸟尸找回来,它们也没任何科学意义了,这在科学研究上是非
常严重的打击。自然历史就这么缺了好几页。
而且他还不停地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他说特陵博物馆只是将这些鸟尸保存下来,并未好好利用它们,不如拿来绑成毛钩,能够
对人类文明更有贡献;其他毛钩绑制同好更认为特陵博物馆并未好好清点馆藏的数量,所
以报出来的失窃数量没有意义。这些人都在赤裸裸的展现自己的欲望,如同那些把鸟尸装
饰在帽子上的维多利亚女性。
"────华莱士、普兰、史宾瑟、卧底警探“爱尔兰人”、一群保护这些标本免于被齐
柏林飞船和纳粹空军轰炸的策展人,以及深入研究每副鸟皮的科学家们 ,借由这些科学
家从中获得的丁点知识,我们方能增进对这个世界的整体了解。────而在另一股潮流
中,则充斥着爱德温和其他在台面下玩羽毛的人士,以及几个世纪来,为了财富跟地位而
对天空和森林加以掠夺的男男女女。"P.302
虽然爱德温最后以亚斯柏格症为由逃脱罪行,还顺利的从音乐学院毕业,以长笛手的身份
到处巡回演出,但我认为若他真是因为过度关注有兴趣的事物,以致于忽略了社会道德与
规范,他在犯案后是不会有心思销赃的,而是会把这些偷来的鸟类剥制标本当作创作材料
,直到再也创作不出来或用完为止。和作者的想法一样,我认为所谓的亚斯伯格症只不过
是他的律师用来帮他脱罪的借口。
"我靠在椅背上,想掩藏自己对这番陈述的反应。他是在说,眼看就要入狱服刑了,于是
他就变成了他所需要成为的那种样子。"P.257
我好奇的是为什么爱德温和另一个嫌疑犯阮龙会愿意接受作者采访。作者描述的访谈过程
中,我感觉爱德温对自己做的事并未感到懊悔,只是想确认作者知道些什么;阮龙则像是
想要告解自己──被朋友蒙骗而犯下──的罪孽,所以才带他到自己的工作室,甚至向作
者展示那些羽毛。说不定他是希望作者去举发他。
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为我们呈现了另一个有别于新闻报导的真相,至于哪个才是事实
,作者也无法证明。一部份的赃物依旧流落外头,毛钩绑制爱好者仍然公然交易那些华盛
顿公约禁止的羽毛。所以作者将这个故事写下,让爱德温的名字广为流传,让世界上的所
有人知道这些毛钩绑制爱好者做的好事。这已经是对这些人所能做出最大的惩罚了。
作者: Qorqios (诗人Q)   2022-05-16 10:3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